趙雯
關鍵詞:城市意象;城市公園景觀規劃;道路邊界;節點設計;區域規劃
城市公園具有獨立性功能,是一項規劃系統化的工作內容,在《城市的印象》中,結合城市景觀可塑性進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意象概念內容,并結合了五個基本物質形態元素開展相關工作,分別是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標志物等不同內容。最近幾年,全世界各個地區都開始興建城市公園,成為有效評判城市建設的依據和憑證,因此,現在城市公園景觀規劃設計需要從意象角度出發進行設計,提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導向價值。
1城市公園意象元素分析
無論是從景觀設計傳統價值上分析,還是從人主觀意象上分析,城市公園的基本組成要素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各個元素是城市公園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園格局進行布置,具備導向識別價值。五大元素的組成是城市公園規劃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內容,五個要素之間形成一個有效方案進而可以滿足人們的真實需求,此種意象自身具備一定特色和唯一性,相同類型元素之間可以向相互融合,而不同元素之間也存在一定關系,可以相互滲透。
2城市意象視角下的城市公園景觀規劃設計分析
2.1城市公園景觀道路設計分析
城市公園綠地中景觀通道分別是主次干道、游步道和廣場游覽路線等等,道路在設計期間一定要遵循相關特征進行。
1)道路具有一定可控制性。對于游覽人員來說,道路是公園主要組成要素,公園中具備的道路是一種外在形象特征,公園中主要道路通常是主園路,覆蓋在整個公園之中,從公園入口能夠通往各個景區、廣場、建筑以及管理區等,主干道的控制性展現在不同角度,需要對道路寬窄比例進行合理設計,地勢行走起伏變化以及設計交通島等等,從而可以達到主干道可控制性價值。
2)道路設計滿足連續性。城市公園中道路都是連續性的,是一種有價值的功能需求,園林之中也出現很多不連續性道路會產生強烈視覺刺激效果,道路要結合迂回曲折變化規則,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為滿足公園內部地形實際需求:另一個則是功能以及設計藝術的實際追求。道路鋪裝變換使得景觀更加豐富和多樣,可以從材質和色澤上分析,通過在道路上鋪裝不同顏色使得人們視覺產生不同效果。
3)道路設計遵循方向性。公園道路起點和終點一般是經典的出入口,需要在出入口地方安置標志物,提醒游覽人方向和位置,尤其要在公園出入口設計游覽路線,提升公園線路識別度。
2.1.1道路結構規劃設計
公園中道路系統和城市道路規劃系統是存在差異性的,公園道路設計存在自身的特征和格局,一般公園道路系統格局都是環環相套式、條帶式和樹枝式的。環環相套式可以滿足游客不走多余路內心需求。條帶式道路的開始端連接著道路末尾端,是一種不必合形式的圓環,通常設置在林蔭道等公共綠地場所中。樹枝式道路對于游客來說游覽性不佳,此種道路結構存在的不可逆性使得人們出現不愿進去游覽的內心。
2.1.2道路景觀布局
在公園道路兩側使用植物進行分隔景觀功能區設計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布局形式,和公園道路的曲直結合使得道路更加生動。在道路旁邊設置休閑、停留以及行走等結合起來,為游覽人員提供心境舒緩的景觀布局內容。為使得游覽路線更長,需要提升整個公園路線的趣味性,提升綠地的使用率,一般景觀道路通常會設計為蜿蜒起伏形式,不過因為一些地區景觀用地變化并不大,從而使得一馬平川的景觀設計不足,此時需要通過人為形式營造充足適合公園轉折起伏的路線。比如,可以在道路附近設置一些景燈、山石以及樹木等,使得線路曲直有理,保證公園道路設置在綠地之中。
2.2城市公園道路邊界設計分析
城市公園是城市中最基礎的休閑景觀地區之一,不管是從自身具備的價值還是藝術樣貌上分析,都與城市其他因素之間存在差異性,邊界規劃工作可以從整個城市中直接將公園劃分出來,為游覽人員提供恰當空間作為景觀地區,進而可以在內心深處留下深刻印象。
2.2.1公園邊界劃分
公園邊界劃分可以分為不同種類:(1)公園邊界規劃層次性劃分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邊界,就是公園和周圍環境之間的邊界設計;第二層次,則是公園內部各個景觀區域的邊界劃分工作;第三層次,則是景觀區域內部各個元素的邊界。(2)因地制宜對公園邊界進行劃分,一般城市公園中劃分的第一層邊界為道路,公園要具備和外界道路相同的路線便于游客到達。還有一些特殊性公園存在河流等,可以構建城墻以及流水系等作為標記邊。公園內部功能區域劃分第二層次邊界劃分的依據,通常情況下都是以道路為區分的,地形地勢相對比較特殊,水體多則可以直接以河流水作為分區邊界,也可以將植物作為分區邊界,或者標志性景觀建筑等作為分區邊界。
2.2.2邊界景觀布局
公園邊界不但具備功能意義,還具備景觀意義,現代化公園外部道路一般都需要和步行街以及圍墻等結合起來進行布置,從景觀角度出發設計,帶狀邊界綠地可以借助園區內部地段意象元素進行結合,進而在內部種植一些具體植物,顯示出不同季節和層次性變化,再添加人的基本活動內容,從而可以形成多元化景觀設計內容,從而提升整個公園意象性。
2.3城市公園區域規劃設計分析
區域就是游覽人員心理上所能達到的最大公園面積,自身存在一定特色,公園規劃期間需要對區域進行合理劃分,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結合公園內部景觀異質性進行分化,將其分為森林、草地、濕地和水體或水系等不同景觀種類,結合空間布局進行分析,可以將其設置為開敞、封閉和覆蓋等不同空間形式。還可以結合基本功能對公園內部景觀進行劃分,分為娛樂、欣賞和生態區域等,在公園規劃中,需要采用因地制宜形式進行規劃,以具體劃分形式為主,穿插不同劃分形式,滿足人們需求,還可以充分體現整個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個性化。區域景觀形象營造,結合具體特征進行合理區別,借助標志物等合理設置積極引導人們,通過典型區域景觀形象營造體使得公園規劃設計更加規范和具體。在公園入口處粘貼整個公園內部行走流程圖和指示牌,其中包含的內容分別為公共衛生間、景觀區、植被區等不同區域路線指引,在不同區域入口和終點處都要安置指示牌,提醒游客所在方位,便于游客及時分析游玩過的地方和未游玩的地方,以及確定接下來應該去哪里游玩路線,避免游客在公園內迷路,或者走返回路,通過指示牌人們在公園的玩耍會更加愉悅光和舒心。區域空間布局則是需要滿足整體序列關系進行,對路線進行合理,通過空間之間對比和融合進行分析,從而制造出符合個性化的空間序列。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從整體空間布局出發設計,對內部小區域進行設計和分析,提升公園區域空間感染力。區域空間規劃設計是公園設計最主要內容,一定要達到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效果,在區域內設計相關高潮內容,激發游客興趣,結合地區具體情況進行,依據設計思想進行創新和優化。
2.4城市公園節點設計分析
公園規劃中要高度重視以下幾個內容的合理設計,公園入口節點,公園內部廣場節點設計,通過道路設計的基本功能空間逐漸過渡到不同景觀區域內空間中,首先是公園入口設計,是公園從外進入到內部的銜接點,可以有效連接公園內外環境,公園出入口廣場是道路的起始點,對停車、宣傳牌以及售票等各個領域之間關系處理好,便于聚散三國。進而是在造型上要具備一定特征,對大門、建筑、花壇以及山石樹木等進行精心設計,滿足公園內部要素,相互融合,體現公園特色。公園內部節點廣場設計,廣場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需要對景觀規劃內容進行確定,合理化安排,重點景觀空間大一些,在其中設置植物、水景等內容。廣場不需要過度裝飾和渲染,滿足基本功能就可以。在廣場環境設置上要精心設計,做好景觀變化工作,色調、布局、明暗和形式等不能出現過大差異性。
2.5城市公園標志物規劃設計分析
標志物就是點狀的營造公園的基本要素,便于人們欣賞,起到導向識別基本作用,城市公園內部設置導向標識要將整體作為中心,宏觀掌控整個公園空間結構基礎上,構建指示牌和圖形等,使得人們將公園結構熟記于心,不走多余路。
3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城市意象基礎上,對城市公園規劃進行設計,將五大元素融入其中分析,逐一體現五大元素導向識別作用,展示公園設計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現在人們主觀意象思維的深度變化,使得公園內部不同景觀要素也需要結合時代需求變化和更改,便于公園景觀設計在公眾內心失去原有位置和形象。所以,需要關注城市公園內部老化和陳舊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將全新景觀規劃設計方案融入到城市公園設計中,提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導向價值,使得城市公園滿足國際化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