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堃雅
關鍵詞:消費側需求;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1消費側需求分析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產品設計者與消費者密不可分。事實上由于教育資源廣泛化,設計領域的專業與業余界限越來越模糊。設計者與生產者不但可以進行合作甚至可以角色轉換。這時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會被哪些要素吸引從而進行購買行為便顯得十分重要。從消費行為著手分析,消費目的大多是文化紀念、文化裝飾需求。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是該文創產品的使用價值、創意性及娛樂性。
2基于消費測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特性分析
文創產品顧名思義,就是文化與創意交融碰撞產生出的商品。“文化”和“創意”是文創產品的外延、“商品”則是其內涵。許多設計師在“設計感”上大做文章,卻選擇性忽略了文創產品最基礎的“商品”屬性,實屬本末倒置。既是以“商品”為本質,那便需先思考“商品”的本質是什么。
2.1文化性
例如博物館文創產品,是以博物館提煉出的文化符號為基礎,然后圍繞這些文化符號進行博物館的展覽、宣傳和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的藏品中有很多符號,比如文物的形狀輪廓、有象征意義的紋飾。但在進行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時不應該直接拿來使用,要深度理解文物的精神內涵,與現在的設計理念結合,通過變形再造,對其進行再設計,如此才能做出更有意義的文化創意產品。
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整個流程需要設計師對文化、歷史以及博物館進行深度理解,否則會使博物館的真正核心文化元素丟失,公眾難以真正地學習、感受、理解文物的原始文化價值。
2.2科技性
高科技的數字信息技術滲透在文化創意產業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新興文化產業已不同于傳統文化產業??萍嫉娜招略庐愂沟萌藗兊纳钕M方式也隨之改變。5G的到來使得更多產品形式成為可能。那么文創產品中文化與創意所依托的媒介在新的時代是否也需要有所變化非常值得人們思考與研究。大數據時代,文化、創意與科技密不可分,文創產業與互聯網、VR、AR等高新技術的融合度卻始終不高。結合高新技術是未來文創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
2.3創意性
大多數博物館、美術館都是選用“VI延展”的做法開發文創產品。“VI延展”是指將經過提煉的圖形元素以平面化工藝“印”到各類產品表面。早期國內文創的問題是由于設計方對文化挖掘的不重視而導致的“VI延展”內容的趨同化。近些年則轉變為博物館之間文創形式的同質化。如今,走進一座博物館的文創商店,基本是膠帶、本子、書簽之類制作工藝簡單,容易附加文化屬性的物品,缺乏極具創意的產品形式。
故宮文創在2017年初便突破了十億大關,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蓬勃發展。但目前許多文創產品的開發仍主要是內部開發、局部合作的方式。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產品形式也毫無新意。長期以往將難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就國內的大部分文創設計來看,他們缺乏創意、藝術、科技、教育、旅游等多產業領域的跨界溝通與合作。
大英博物館以文創設計開發了服飾、首飾、家居、文具、廚房、食品、數碼配件這七個品類??梢娍砷_發和待開發的文創產品形式非常豐富。設計師在設計文創產品時需考慮所添加的文創元素的大眾普及度。例如墨田北齋美術館在設計“富土山醋碟”時選用了最簡單的圓形盤型,將富土山最簡單的幾筆輪廓凹陷下去,使得消費者在使用醋碟時,能根據醋的倒入量緩緩“繪”出富土山的圖案,以此作為該產品的最大賣點。為什么簡單的線面就可以使得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這不僅僅是因為“富土山”+“醋碟”的這個創意,是因為設計師了解葛飾北齋的名作“神奈川沖浪里”在民眾心中的普及程度。
2.4可讀取性
文創設計的可讀取性是指設計師利用產品作為載體,表達文化時需要通過設計師的內化、吸收再穩穩的表露出來。在產品中不是硬補進零星幾個文化元素就是產品和文化的融合,而是要使得人們通過產品了解其中的文化,使文創產品具有可讀取性。
2.5美觀性
文創產品設計的藝術性對于消費者而言便是該文創產品是否具有美觀性。諾曼曾提出將人的認知與情感體系劃分為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人類對于“美”的追求一直貫穿在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之中??梢哉f“美”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在完成文創產品的“文化”“創意”指標后,在人類情感的本能層次把握好文創產品的藝術性也是文創設計者的工作之—。許多文創產品為了凸顯“文化”賣點,將文化符號生搬硬套到現代產品上。就如各類草率把文化符號印在杯盤碗碟的文創產品上,卻忽略了消費者對于“美”的本能需求。
2.6生產性
如按需求來分類商品層次,第一類是維持生存的生活必需品,以實用程度與其價位是否匹配為購買的最重要衡量因素;第二類是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升級商品,以實用性和美觀性為中心要素為,在滿足足以支撐第一類消費的基礎上,才會對第二類產品進行消費;第三類則是位于生活之上,可以滿足消費者審美需求的商品,而文創產品屬于第三類商品。
文創產品從設計圖紙到成為可以擺在貨架上售賣的產品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盲目從設計感、文化性方面去審視一件文創產品,會導致對于圖形設計的前期投入成本過高,從而忽略設計和生產之間的銜接。對于一些傳統工藝,比如云錦,材質和做工是他們獨樹一幟的武器。但這些工藝無法用機器手段進行批量生產。設計師不能因為云錦的獨一無二就忽略它生產上的困難程度。而應該尋找其他的切入點,比如尋找新材料或是發掘該工藝在色彩、紋理等方面的獨特性,以此兼顧文創產品的文化創意性與可批量生產的能力。
2.7實用性
商品必須具備一定的使用價值,才能不被輕易淘汰從而產生經濟效益。使用價值體現在產品的質量高低和實用與否。大量設計9幣將自己的設計簡單附加在一款普通粗糙的產品身上,即便設計想法奪人眼球,但這款文創產品也沒有達到其作為產品質量的基礎要求。不過近年由于央視博物館熱潮,帶動了—批大牌與各博物館合作創作一系列大IP,使得設計生產出的文創兼具美觀性與實用性。
文創開發初期不少博物館會采取對著名文物進行同比或等比復制的手法進行文創設計,并考慮消費者購買之后的使用情況。例如一些文創產品,購買后基本只有裝飾的作用卻無使用功能。古代對于器物的使用方式經過歲月變遷到如今是否仍然適用,需要設計師進一步思考。
2.8情感性
對于文創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可以賦予產品新的生命,并產生與使用者的情感鏈接。當人跟產品之間產生了情感鏈接時,人與國家歷史文化使更加親近。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說過“可以通過一件器物,和一個時代聯系在一起,和一個人群聯系在一起,和一個社會聯系在一起?!标P于情感的創意可以拉近人與文物、文化的距離感。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文創產品被買回家后只能靜靜的成為某處的裝飾品,并不能融入人們的生活。
3結語
所以什么才是好的文創產品設計呢?產品要注入文化、創意和美學,同時要兼具一定的商業價值和實用性。只有以商品性為基礎,文化創意為核心,以情感性為要素在某一個節點達到最好的平衡,才能成就一件完美的文化創意產品。
目前中國文創產品的地位略微超出了它本該有的地位。文創產品的真正定位本該是拋磚引玉的那塊磚,現在卻掩蓋住了其內在里蘊合的巨大文化價值。在努力貫徹“文化強國”的現今,相信未來中國的文創產業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