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作光
今天,我又想起50 年前的6 月12日,我在部隊大禮堂聽老紅軍王永全講的關于紅軍長征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雖然給親朋好友和鄰居們講了多遍,但每講一次,我都感動不已,聽故事的人也都感動不已。
1969 年6 月12 日早飯后,我們駐河北省滄州地區某部的全體官兵,都靜靜地坐在部隊的大禮堂里。上午8 點半,部隊政委攙扶著一位腿腳有毛病的老人走進禮堂,全場起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政委介紹說,這位老紅軍叫王永全,是江西省安義縣人,1933年18 歲的他參加了紅軍,他所在的紅四方面軍曾三次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團長的王永全帶著兩名參謀和一名通信員,到保定外圍察看日軍的布防時,與日軍的一個大隊相遇,他讓通信員騎馬飛快回部隊帶隊增援,自己和兩名參謀與日軍周旋。雖然打死了日軍的一個中佐和幾個士兵,他和兩名參謀也受了重傷,等通信員帶來援兵打退了日本鬼子后,王永全的右腿傷勢嚴重已無法保留……后來他被安排在保定部隊醫院當副院長,建國初期又被安排在滄州干休所當所長。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王永全老人給部隊官兵講他經歷的長征故事。
1936 年7 月初,王永全所在的部隊第三次過松潘草地。那時他是連隊的炊事員,和趙德剛、李興成、孫月挺三個同伴在司務長張彩松的帶領下,輪番背著一口大鍋,帶著全連的伙食60 多斤青稞面,艱難地跟隨部隊前進。這草地一眼望不到邊,沒有道路,沒有人煙,腐草結成的地表非常松軟,踩上去,腳下像棉花套似的,一不小心就會陷進泥潭。一旦陷下去,若急于拔腳,掙扎中會越陷越深。他的一位姓劉的戰友,就是因為太餓了,想拔草根吃,被泥漿吞噬的。紅軍有了前兩次過草地的經驗,陷下去后便將背包墊在身下,仰面朝天,慢慢往外滾著拔,而且邊拔邊喊。此時聽見或看見的戰友將槍遞給他,一拉一拔,便能拔出來。一天,王永全背著大鍋過草地時,他的雙腳陷入泥潭后,是司務長和趙德剛聯手拉著背鍋的繩把他從泥潭拽了出來,當時全身的黑稀泥,不但糊得全身難受,那腐臭味熏得人老想嘔吐。
草地上的惡劣環境,雖然讓人極度疲勞,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沒有飯吃,能吃的樹皮、野草都被吃光了。那時炊事班的重要任務是千方百計給戰士們弄點吃的,好讓戰士們走出茫茫草地。部隊宿營時,他們便將那口大鐵鍋先支好,發動大家去找點能吃的草根、樹葉,煮熟后再攪上幾把青稞面,然后將這些“菜粥”分給戰友們吃。連續幾天,大家都能喝上一碗“粥”時,司務長張彩松卻借故離開,回來后只喝一點刷鍋水。他的身體越來越弱,在走出草地的前一天,一腳陷進泥潭后,竟沒有一點掙扎的力氣了,戰友們用繩子將他拉出時,他早已停止了呼吸。此時我們的營長正路過此地,他見又餓死了一位戰友,臉色頓時嚴肅起來,憤怒地吼道:“快把你們連的司務長給我喊來,為啥不想法弄點兒吃的?”這時趙德剛流著淚說:“營長,他就是我們連的司務長張彩松?!睜I長愣住了,眼里含著淚水,緩緩舉起右手,向司務長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我們哭著、喊著,一把一把地將泥草蓋在了司務長身上,將他永遠留在了那一望無際的草地。
講到這里,王永全老人不斷擦著眼淚,深情地說:“過草地,紅軍太艱難了。吃,是由司務長掌握的,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如果為了自己活命,比別人多吃兩口青稞面,應該不算難事,吃了別人也不會知道。可他為了讓戰友多吃一口,讓戰友活著走出草地,自己盡量少吃點,再少吃點,最終餓死。這是什么精神?從這里你可以理解什么叫犧牲,什么叫奮斗,什么叫團結,什么叫前仆后繼,什么叫一往無前,什么叫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p>
王永全親歷的長征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部隊的官兵,特別是1969 年剛從大城市入伍來到我們部隊的那些新戰士,聽了王老講的故事后,再也不說部隊伙食差了,再也不說站崗訓練累了。有些戰士還編出非常教育人的順口溜:生活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工作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些根據紅軍艱苦生活創作出來的順口溜,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奮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