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股市周一下跌,滬指創超4個月最大跌幅。當天,以香港恒生指數為首的亞太股市普遍下跌。路透社11日稱,中美貿易協議存在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觀望情緒濃厚。不過,盡管貿易形勢尚不明朗,最新調查顯示,仍有超八成全球投資者計劃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配置,尤其是中國股市。
11日,亞太股市普遍下跌,其中香港恒生指數大跌2.62%,失守27000點。A股當天收盤,滬指報2909.97點,跌1.83%;深成指報9680.57點,跌2.17%;創指報1673.13點,跌2.23%。
近期有多重利好消息發布,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資規則迎重大修訂,關鍵條款松綁。中國證監會正式啟動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全面解禁等等。
但有分析認為,多個經濟數據先后發布,對市場情緒產生一些影響。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大幅攀升令CPI同比漲幅達3.8%;而同期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幅為三年多來最大,顯示出制造業受到需求下降影響。此外,路透社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態度反復,令中美貿易協議又出現不確定性。
短暫的股市震蕩,顯然不會影響投資人士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在A股大幅調整之際,外資作為市場上的“聰明錢”仍在持續買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收盤,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6.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0.6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7.31億元。這已是北向資金連續13個交易日凈流入。
再比如路透社11日引述環球資產管理公司景順經濟學人智庫周一發布的《中國投資定位》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全球貿易形勢不明朗,但仍有超八成的全球投資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大幅或適度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