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
清代詩人、《隨園詩話》作者袁枚,在任江寧縣知縣時,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子:有一天,一名已許婚城中李秀才家的女子,被一陣颶風刮到離城90里處,好心的村民發現后將她送回家。李秀才不相信風能刮人90里,遂懷疑此女是私奔,便到縣衙控告,要求官斷退婚。袁枚受理這個案子后,為打消李秀才的懷疑,他取出元人郝文忠的一首詩為證,告訴李秀才過去還有風刮人六千里的。其詩云:“自說吳門六千里,仿佛不知來此地,甘心肯作梁家婦,詔起高門榜天賜。”李秀才讀罷此詩,疑竇頓消,當即撤回了控告。
看完這則典故,筆者不由想到一個問題:假如袁枚是個不學無術之人,壓根兒就不知郝文忠的那首詩,他要說服李秀才,恐怕花很多口舌亦未必有效。難怪時人聽了此事,也發出了“為官須用讀書人”的感嘆。誠然,此語未免有點絕對化,但將其稍微改一下,“為官須讀書”,這倒是值得今天每位領導者牢牢記取的。
我們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為官者,凡是肯讀書的,他們待人處事、言行舉止,一般給人總是彬彬有禮、鎮定自若、豁達雅量、滿腹經綸的感覺。反之,則不然。這還是表象。重要的,其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等,讀書與不讀書的,往往也有明顯差別,有位作家說過,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的看家本領,一切能力、本事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近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讀書學習,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他在第四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的《序言》中,對新時期“為官須讀書”重要意義作了明確的闡述。可惜時下有不少干部就是不肯多讀書、多思考,不學無術、肚里空空又不知進取的人,怎能不誤國誤民,終將被時代所淘汰。“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人袁枚尚能憑讀書巧斷案,我們今天的各級領導干部自應比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