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姚輝散文詩集《在高原上》的哲學意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于超拔的高原上博取生命的原旨
——論姚輝散文詩集《在高原上》的哲學意蘊

2019-11-13 15:29:43崔國發
湛江文學 2019年4期

◎ 崔國發

姚輝的散文詩,是貴州高原上一道眩目的精神的閃電。他總是能夠抓住火焰中的時間,從難以閃避的斑斕與尖銳的光芒中,任由自己富有穿透力的靈感驅遣,雕刻靈魂的深邃,參透時光的悠長,洞悉自然的旨意,徹悟生命的真諦,迅疾地展開豐富而自由的聯想,情寄滄桑以遠,詩在靈肉之間。他的散文詩作品中充滿著玄機、暗示、象征、詩性智慧與神來之筆。詩人將敘事、抒情、幻象、凝思融為一體,生活的近景與遠景,內心的靈境與情境,在詩歌語言的風馳電掣下,盡皆內化為蒼茫的諾言與激越的華章,并且踅捉出蘊藉而綿邈的詩意。其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懷,既洞察入微又磅礴大氣,既跌宕起伏又平中見奇,既雄渾深厚又清朗俊逸,是當下散文詩厚植哲學意蘊而難得相見的精品力作--這就是我在讀過姚輝的長篇散文詩的結集《在高原上》所獲致的總體印象。

切近與融入:在最美的自然中傳神

姚輝的散文詩,一方面,潛入自然造化的堂奧,常常在大自然中現身,清風出袖,明月入懷,葆有一種自然的情趣與靈氣;另一方面,詩人領悟山水風物的性靈,在對自然的審美觀照、美感體驗、藝術表現與傳神寫照中使人的本質得以確證。他的散文詩融入自然哲學的底蘊與風神,在人與自然的契合、溝通與融會上,建立了親密的身心關系,做到了靈與肉、形與神、客觀與主體、存在與思想、切近自然與切近人生的妙合無垠。詩人把高原、河流、星空、火焰、太陽、落日、蝴蝶、烏鴉、黑蟻、鳥和風等如許動情的意象和感覺糅合詩中,既重視“造化”,又重視“心源”;既強調“接物”,又強調“立意”;既追問“自然如何變成了有意識的智慧”,又追問“智慧如何變成了無意識的自然”。這讓我想起哲學家謝林,他視自然為可見之精神、精神為不可見之自然的洞見,激勵詩人把生命和精神賦予世界,用充滿愛意的同情心來看待世界;自然本身具有感覺和知覺,它是凝結的智慧;自然的所有產物都被一個創造性精神所統攝,在人身上,自然獲得了自我意識目標的實現。姚輝眼中的自然,別有靈趣,快然自足,便有謝林所說的屬于詩人自己“境隨心轉”的精神性的呈現,以及一個詩人智慧、知覺與自我意識的結晶。

詩人奔跑在血液中,眺望高原的博大精深,融入內心的知情意理,他的長篇散文詩《在高原上》,通過對置身于高原上的景致與風物如巖石、麥粒、稻禾、谷倉、大蒜、花朵、荊棘、窄霧、顫栗的雪、雨滴、牲畜、巨鳥、蒼鷹、野蜂、旗幟、木鼓、泥墻、青銅等的宏大敘事,高度密契地對應詩人心靈深處的思想與精義,靈魂的刻鏤與寄寓,意境的相生與闡發,情思的升華與抒寫,皆能義貫眾象,視境于心,深得其旨,掘發出一種灌注生氣于外在形狀的意蘊。“我在高原,舉著風蜷曲的摯愛--我,讓風的暗影,一次次,穿越生涯莽闊的寄寓”、“巖石,在找自我之影”、“有人,在云霓上,尋找高原云一般蒼老的承諾”、“高原繞過星盞。靈肉中,有另外的風暴”、“風雨凝重。高原的遠,壓不碎,我們命定的所有崎嶇”、“馬穿越過多少沉重的歷史?山的災禍,水的憎惡,巖石忍耐的春天鋪展花期--馬,超越過多少理當銘記的恨與光芒?”、“誰,在不懈的攀登中,接近我們有限的懷念?”(《在高原上》,詩人的靈魂一次又一次地被高原上的巖石、暗影、云霓、星盞、風暴、馬匹等物象所激蕩,充盈在詩篇中的是詩人“莽闊的寄寓”、“自我之影”、“沉重”或“凝重”的情懷,以及所洋溢著的哲思意味。這種“自我之影”或可稱之為“自我存在”,亦即海德格爾的“親在”,親在不是孤立的主體,親在就是人生在世,是“在世界中存在”。呈現于作品之中的,就是人生的一種最本真的狀態,高遠的情思,蒼茫的諾言,“文字從巖石與甲骨上浮現,帶著浪與山勢參差的璀璨的呼嘯”(姚輝語),以及遼闊與命定的崎嶇與陡峭、有棱有角的摯愛與憎惡。散文詩的審美意蘊由此亦上升為形上之道,閃爍著一縷縷理性的光亮。詩人行吟南高原,諦視這片山地--“比目光遙遠比腳印狹窄”、“比生命更短比歲月更長”的山地,它“堆滿了百年古舊的風俗與希冀”,詩人于復雜的山勢與粗山野水之中,感悟人生真味,還原生活真實,放飛思想光芒,牽繞生存詩意,烙印精神美色。一個詩人靜靜地坐在高原上,仰望天空的闊大,詠嘆道路的陡立,守望大河的浩蕩,撥開歲月的迷霧,“浪跡高原,我的路崎嶇漫長,我的夢,只是一盞油燈所能傾吐的全部謠曲。”(《南高原行吟》),南高原之美乃是造化的恩賜,“造化為了愉悅人,在自然美景的安排上,用心最多,希望用美麗的景色來教化我們,并和我們對話。”(約翰˙拉斯金語),南高原的教化功能潛移默化,詩人從我的路、我的夢、我的燈、我的謠曲中,讓我們不僅獲得自然美的愉悅,更有著精神的啟示,一種象征暗示的深刻內蘊。“用謠曲祭奠山勢--你固守的靈肉留下陰影,留下,歌謠業已翻越的種種遲疑。/歌,或者淚水:歷史是一種臉色,歲月,是另一種臉色”、“我比歌謠觸碰的滄桑更為疼痛--/你的詠嘆,我的遺忘--/星光漫長--哦,我的歌謠,你的距離。”(《山歌》),歌者的遺忘與記憶,或許像歷史的星光一樣,已經久遠而漫長;而歲月的滄桑變幻雖也像人的“臉色”一般豐富,人與人之間雖亦有著一定的“距離”,但是不變的卻是山歌的詠嘆或謠曲不變的寄寓:“我,將見證你和誰不朽的艱難?/歌謠繞過巨石。/千百種值得忘卻的未來依次閃現--誰,將見證你和我們不變的寄寓?”作為諦聽者,詩人于祖祖輩輩的歌謠里,唱出了大山的蒼茫與綿延、斑駁與苦痛、冀望與夙愿、夢想與信念……誠如詩人自己所言:詩意常常因“陳舊”而恒久、綿長,充滿著神示的力量;詩意,常常能在這舊與新的角逐、砥礪中,喚醒我們艱難的孤寂。

姚輝散文詩的詩美建構,之所以“傳神”,是因為她不僅具有高原與山巒的陽剛美,也有關于河流的陰柔美。他的傳神之筆,體現于“山河”的內在精神、氣韻以及詩人對山河作審美觀照時獨特的審美感悟。“一滴水,擁有比季節更為繁復的遼闊。/一滴水醒在我們疼痛過的晨昏里,這不是唯一試圖吶喊的水滴,它站得比星辰更遠,更孤獨,它有屬于悠遠的所有光芒。”“我懂得一滴水失敗的理由,懂得一條河辛酸的幸福--我懂得水滴經歷的啟示,以及靜寂。/我已經忍受過大河重復的熾烈。在族譜與風聲間,在憂郁和暮色之側,我已讓凜冽的毛羽,承受過大河不懈洶涌的愛恨。/我懂得一條河持續的艱辛,懂得水滴拼接而成的所有夢想。我懂得,面對一條河流,該如何正確地,學會失敗。”“一滴水,便是血肉中最為陡峭的摯愛。一滴水,便是整條大河始終延續不斷的警策與勇氣。”(《關于河流》),滴水見大千,滴水也有著“繁復的遼闊”,有著河流一樣蜿蜒的曲折與艱辛、失敗與幸福、憂郁與快樂、靜寂與洶涌。在此,我想引用詩人在《詩意之外的斷想》中的這樣一段話,或可作為這章散文詩的注腳。他說:“一個潔凈的詩寫者可以成為某種獨立的‘他者’。/他遠離命定的種種孤寂,回望--他讓凜冽的文字重新回到事物堅硬的輪廓中--這樣的輪廓或許也會成為某種繁復的遼闊--他愿意寫下我們曾經的苦辛,顫栗,追悔……”,水至柔,亦至堅,這從它的抗挫能力與滴水穿石之功可以見得,陸機《文賦》云:“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注:同“旨”)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以詩人澄懷味象,含道應物,于滴水的清音靈韻中求諸神理,任由玄遠幽深的哲學意味滲透其間,用滴水之道去“教化”人們,為此他寫道:“一滴水,便是整條大河始終延續不斷的警策與勇氣。”讀了姚輝的散文詩,我們不禁想起詩人但丁的話:“研究哲學的大師大概都知道:自然取法乎神智和神意。藝術取法乎自然,好比學生之于老師。所以你可以說:藝術是上帝的孫兒。”自然,萬物最美的姿態。姚輝散文詩中的高原之書、山河之書,正是沉潛自然、體悟自然、審視自然,親切坦率地予以河流以人文情懷,使人之身心切近天籟,進入永恒。

回望與追憶:在邈遠的滄桑里寄情

姚輝的散文詩,隨物宛轉,寓情于物,與心徘徊時物興,于物色之動中心搖,在邈遠的滄桑里神遇,作品融入了個人的生活體驗,表達著詩人對于生命、歲月、鄉愁與愛情的綿長體味與深切理解。萬物皆有歡喜處,情到深處人孤獨,獨立蒼茫自詠詩。他的及物與抒情散文詩,時常回溯于時光的幽遠,于飽經滄桑的生命與現實人生之間寄慨,不愧為緣情而歌、氣韻生動而情采飛揚的藝術佳構。有感于此,詩人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曾經說過:“為什么,我們必須艱難地,處于一個越來越背離詩意和寧靜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容不下月異日新的種種遐想--許多人從滄桑邊緣醒來,又只能無辜地,滑入油膩的另一輪滄桑深處……”詩人有時“隨稀有的詩意回溯歲月虛構的種種際遇”,有時“遠離或復制我們生命中最為刻骨的追憶,欣慰”,有時又固執地守護那一種艱澀的夢想,祈愿自己的詩行中有燦爛不息的光芒,并且長出“覆蓋遠方和幸福的可能”。詩人見證歷史的瞬間,追憶與回溯往昔的純粹,耽于眼前的歡愉而不忘既往的滄桑,使自己的散文詩成為“在時間中發出的聲音。”(萊辛語)。“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詩),面對時間的流逝,詩人慨嘆天地的久遠與人生之滄桑,通過散文詩抒發著對人間變遷、世態炎涼的感懷,也表達著詩人的人生體驗與生命情調,如著名評論家楊匡漢在《中國新詩學》中所說的:“詩情的喜怒哀樂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脫化渾融,騰挪流轉,鑄成生命運動狀態的符號以率真的呈現。”滄桑感一旦與生命感受聯系起來,就成為一種“象征著人類生命力自然消長興衰的時間意識。”(同上),姚輝為何熱衷于“時間屬和生命感”,并且把他出版的散文詩集命名為《對時間有所警覺》,把詩集命名為《火焰中的時間》與《蒼茫的諾言》,其奧秘或許就在于此吧。

打開姚輝先生的書,在他的抒情文字中,總是嘆喟著“滄桑以遠”,且看:“也許晦澀的愛,已觸及了滄桑,時辰在絲綢上,藏滿意外的遭遇。”(《南高原行吟》);“風,在自己的苦痛里,挑選可以影響滄桑的唯一奇遇。”(《風》);“秋天消失之前,誰鍛打滄桑的手失去夢想?”(《山歌》);“但你必須找回真正屬于陽光的勇氣,必須將溫暖一滴滴塑在起伏的血肉中,讓你的愧疚,擁有另一種導引滄桑的光芒。”(《太陽》);“火焰代替著怎樣險峻的滄桑?”“一種凝望昭示滄桑,背負火焰前行的蟲豸,又一次,成為諾言深處閃爍的震驚。”(《火焰變奏曲》);“有人仍把向日葵當作過時的滄桑”(《落日謠》);“蜻蜓的滄桑還會帶來怎樣的滄桑與救贖?/星空辜負的守望者,讓歷史重復記憶。”(《星空敘事曲》);“我想指給他看鳥巢中吱呀的各種天色--鳥翻越的滄桑低于回望。”(《鳥》);“翅翼上,我堅守的頌唱沒有盡頭,我的生涯,涉及,誰滄桑的全部隱秘?”(《烏鴉》);“鄉土大于回望,大于你筋絡里蜿蜒的滄桑,大于你頌歌中轆動的追憶--”(《當灣》);“我們,有坎坷前密集的滄桑,有一把火染紅的恨與憶念。”(《我們》);“因一種共同的感召,我們肩負起各自的滄桑”“誰把禮物遞到滄桑遍染的手中?”“紅消綠殞,只是眨眼間的滄桑!”(《我對你說》)……從以上所引大量的詩句,我們可以發現,幾乎在姚輝的每一章散文詩中都寫到了邈遠的“滄桑”,或者換句話說,“滄桑”這個詞,在姚輝的作品中運用的頻度非常之高,足以想見詩人對于書寫人生滄桑感的格外看重--無論是寫高原、天上的太陽、星空、落日、風與火焰,還是寫飛鳥、烏鴉、蝴蝶、黑蟻,抑或是寫鄉愁的《當灣》和寫愛情的《我對你說》,詩人無不在自己文字中,深深地打上了“滄桑”的烙印,而“滄桑以遠”,則與人生的深刻體驗息息相關,對時間的這種哲人式的說辭,或如德國詩哲席勒所說的“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高遠靜立不動。”“從一滴水開始,時間卷忍--縮在凝望中的時間,又一次,攥緊我們所剩無幾的追憶。”(《關于河流》),姚輝詩篇中的濃郁情思,受到時間流水的洗禮,滄海桑田,詩人感時傷昔,壯聲英概,由審美想象所構成的藝術時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或許就是詩人姚輝所說的“源自骨髓及靈肉的陳舊--累積著積淀年年的苦樂、蒼涼,以及滄桑深處傳承不息的穎悟”吧。

化育與渾合:在靈肉的觸磕間會意

姚輝的散文詩,還關乎“靈肉之境”這個哲學命題。他說:“詩句可以傾斜,可以觸及靈肉間最為遼遠的眺望”、“而這一次,我們的靈肉,依舊可以替換一部分源自艱辛生存的麻木與鋒利。”靈(靈魂)與肉(身體)的關系,按柏拉圖的說法,就是靈魂內部理性與欲望的關系。他認為,靈魂是為人或使人成為人的根本,是規劃實現人的功用的主體,而肉體只是靈魂的仆從,服從它的指令,是構成生活或現實景觀的“表面”。靈魂的存在使肉體的存在成為可能。柏拉圖還認為,靈魂優于肉體,后者只是接受驅動的對象,而前者是驅使或驅動的力源。靈魂與肉體是“源”與“流”的關系,但肉體之流可以枯竭,靈魂之源常在,靈魂不滅。可以這么說,靈與肉的化育,理性與欲望的渾合,使姚輝的散文詩獲得了哲學意義上的超拔,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其作品的詩性智慧、思想含量和形上品質。

散文詩既是現實的,也是哲學的。現實的肉身與哲學的靈魂相互滲透乃至渾一,散文詩的精神構建便有了形上之道,即察天地之變,洞萬化之原,由萬物陰陽化育的美學法則自當在靈肉的觸磕之間,借助于文學形象進行會意通靈,從而豐富其作品的哲學意蘊,終會令萬物脫去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優秀的散文詩人,應是思想的煉金者、萬物的通靈者和詩人哲學家。我們不妨來看姚輝的散文詩是怎樣在靈肉之間化合而通靈會意的:“而靈肉中的巖石,重新逼近無怨的滄桑--/高原起伏--/不倦的高原,正激蕩成那滴一望無際的蔚藍之雨。”(《在高原上》),巖石,本是“起伏的高原”上司空見慣的尋常之物,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觸目可見,但當這“巖石”的肉身一旦作用于詩人的心靈,巖石在其精神世界中頓時獲得了靈性,與激蕩的靈魂相互應和,神靈附體,那表面上看起來似已“逼近無怨的滄桑”而顯得格外冷靜、貌似不動聲色的巖石,在通靈者的眼中,一下子便有了冷藏的情熱與詩者的體溫。巖石之“冷”與內心之“熱”的矛盾得以化解,詩人快意于情熱的重新燃燒。相信只要你以心擊石,那巖石定會迸濺出真理的火星,而詩人的靈感,仿佛亦使得“不倦的高原”激蕩成一望無際的“蔚藍之雨”,乃是被“靈肉中的巖石”所激活的空山靈雨,于是巖石與蔚藍之雨,便成了詩人內心存在的生命哲學的一種象征符碼。記得法國詩人、通靈者阿爾蒂爾˙蘭波曾對“通靈者”作過這樣的描述:“必須使各種感覺經歷長期的、廣泛的、有意識的錯軌,各種形式的情愛、痛苦和瘋狂,詩人才能成為一個通靈者。”作為通靈者的詩人,往往能夠將傷痛、滄桑化為美,讓酒神與日神干杯,使靈魂在散文詩中找到“光輝的肉體”,“我”已非“我”,“我”是另一個“我”,“我”是一個自由的肉體附著自由的靈魂的“我”,“我”在“有我”與“無我”之間通靈會意,直到靈肉相通,心詩互聯,“我”便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乃是一種哲學的洞察力與美學的穿透力。

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姚輝的散文詩集《在高原上》,像這樣靈肉觸磕而生發出令人感慨萬千的詩意之作比比皆是。“我讓河流,成為我們靈肉中反復升騰的某種隱秘。”(《關于河流》);“鳥割傷過什么?這樣的刀子,用最好的靈肉鍛造;這樣的刀子,正嗤然伸向值得被反復切割的靈肉。”“太陽,將毛羽插在千百種姓氏上--我們的骨肉里,又將升起,鳥與黎明不朽的光明。”(《鳥》);“請說出火焰的癥結與愛--/嶙峋的火焰,正劃出,靈與肉不朽的疆域。”(《火焰變奏曲》);“我們在云的冠冕上加上一道額外的光芒,讓落日不再倉促,不再只守著自己的靈肉。讓落日,有值得墜落的壯美,有揭示遠方的旖旎。”(《落日謠》);“別讓星光翻越太多的靈肉。”(《星空敘事曲》);“青黛的懷想屬于風土,屬于草藥與救贖的靈肉。”(《山歌》);“鄉土,是藏在誰靈肉深處的那次省悟?”(《當灣》);“我們被自己的未來劃傷。而我們的燈盞中,還存留著往事凌亂的累累刻痕--在靈肉之間,我們,還保留著種種失敗或反復失敗的愛與勇氣。”(《我們》)……河流、火焰、落日、鳥、草藥、鄉土、燈盞這些物象或肉身,與詩者的靈魂構成了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物性”仿佛被賦予了“神性”或“人性”,物我化一,心物相渾,讓我們不僅僅感受到了“物”的肉身,更有活生生的精神,這讓我想起司各特和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或“泛靈論”,也讓我想起了勒奈˙笛卡爾的“身心關系”說,身即“肉”,心即“靈”,身心關系亦即靈肉關系,詩人所傾吐的皆是真性靈之言。姚輝正是于萬物的肉身中發現自我的靈魂,化育其散文詩的創作根脈,實現了靈魂與萬物在“泛神”意義維度或“泛靈”視角上的對話與會通,并以富有藝術表現力的語言出之,從而使其作品豐富了寓意深警而詩意盎然的哲學意蘊。

姚輝是一個有著精神活力與思想深度的詩人,是用散文詩來表達他的生命哲學的詩人。他的散文詩既是現實的詩、藝術的詩,也是思想的詩,哲學的詩。我一直主張,讓散文詩與哲學相遇,與精神性互融。現在,我再一次欣喜地看到了,一位詩人與思想者--姚輝先生正立足貴州大地,放眼思想的高原,尋找到了一種高邁而深遠地看世界的方式,并且在他的散文詩中,凸顯出全新的現代性生命體驗、現代審美與哲思,他的探索是成功的,也是富有意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久久国语对白| 综合色天天|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婷婷伊人五月|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高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区欧美区|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婷婷午夜天| 亚洲午夜天堂|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a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7|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97在线免费|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青青|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久久福利网|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不卡网|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毛片网站在线看|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日韩欧美网址|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久久精品电影| 看国产毛片| 欧美色99|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久久毛片基地| 91视频99|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91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