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迪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作為收藏文物、研究教育、宣傳教育的機構,博物館已成為供公眾欣賞,同時提供教育體驗的重要場所之一。隨著時代的不斷遷移,歐美國家開始意識到博物館所具備的功能,自21世紀以來,教育已逐漸成為美國博物館的核心與靈魂。同時美國人民對博物館也進行了重新定義,博物館所收藏文物的數量不再成為評判博物館的主要條件,人們更加看重的是其擁有的資源所發揮的作用。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提升,對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走進博物館正逐漸成為公眾的常態化,對此博物館應當有較強的責任感,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從而實現博物館公共服務的優化,在幫助用戶享受藝術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理念。
博物館最早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在當時的歐洲貴族階層中興起了收藏文物的潮流,權貴們沉迷于搜羅各類文物并收藏,以供有客人來訪時觀賞。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被收藏于皇親貴族的殿堂樓閣內的“奇跡寶箱”,這些寶箱除了收藏有來自歐洲各國的稀奇文物與自然珍品,更是包含了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動植物、服飾與別具特色的手工品。直至18世紀,美國開始設立了博物館,與當時歐洲的文物收藏情形不同的是,美國博物館中所收藏的多為化石、動植物標本、礦石以及其它鳥獸毛皮等。由于印第安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殖民者所統治,因此美國的博物館內也收藏了一些印第安人的生活用品與宗教儀式用品。
至18世紀晚期19世紀早期,當時藝術家查爾斯在費城創建了費城藝術博物館,這也是美國最早一批的主要博物館之一。其中除了有動物標本,還有繪制了動物生存環境的手繪背景圖,同時博物館中也收藏了藝術家查爾斯所繪制的參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斗英雄們。在19世紀時期,美國開始出現各類博物館,博物館也不再僅僅是作為收藏傳統定義藏品的機構,同時也是展示各類機械裝置與發明創造的重要場所之一。19世紀末期,美國開始利用博物館為公眾提供教育機會,公眾通過參觀博物館來迅速了解國家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等,在這一時期各類學科也開始興起。直至21世紀,博物館開始意識到觀眾才是博物館的中心,并且致力于朝此方向發展。
目前社會教育已廣泛普及,對于公眾而言,初級的教育不再是其迫切所需要的,因此博物館應當對教育活動進行重新定義,可以將目光聚焦于少部分特定的小眾人群。以菲爾德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推出了一項名為“DNA駐館者”的活動,該項教育活動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對參與的教育者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科學研究與遺傳學納入教學課程的高中科學教師才能夠參與此項活動。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是因為此項教育活動為時長五周的遺傳學相關研究活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與教師一起共同研究出更加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
博物館各類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觀眾接受到新的知識,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與具有共同愛好者匯聚的平臺,觀眾的愛好可以借助博物館得到發展,其人脈也將因此拓寬。例如檀香山藝術博物館便會定期舉辦各類藝術活動,每周五晚上所舉辦的“檀香山藝術之夜”以藝術為主題,每周為人們推出各類不同的藝術活動主題,人們在參與藝術活動的同時也將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檀香山博物館也具有志愿講解者制度,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退休藝術教師均可參與,志愿者在為公眾講解的過程中,除了自身將得到提升,也為其人脈的拓展提供了途徑。
在20世紀以前,學生參觀博物館并不常態化,往往參觀博物館的多位研究人員與各類愛好者。自20世紀以來,美國社會開始意識到博物館的重要性,隨著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凸顯,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如今紐約市政府已經將自然學習列入學生的課程,各博物館也紛紛開設了為學生所提供的特別活動。據調查研究顯示,青少年更傾向于與同齡人進行互動,適當的校外教育將有助于青少年的學習與社交。以DIA博物館為例,DIA博物館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活動,手工課、辯論、演講、音樂會等活動的展開既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外活動,又給予了學生們一定的選擇空間,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將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除此之外,美國自然博物館也有類似的生物日,每次活動將邀請60位師生共同參加,在最初的半小時,教師與學生將參觀博物館內的各類標本,在參觀完標本后博物館將會提供45分鐘用于師生與館內的科學家進行面對面交流討論。當交流完后,博物館將會為教師與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時間,師生可以在館內對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研究與探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除了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等特定團體,其它非特定團體成員也將因個人需求而需參加教育活動,博物館教育則為這些成員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人們在活動過程中其個人行為往往容易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而在參觀博物館時,人們也經常會下意識的去觀察他人的行為,甚至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模仿。許多博物館在推出教育活動時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推出的活動往往兼具知識性與休閑性。例如菲爾德博物館所推出的“發展”活動,該活動的參與者主要為芝加哥地區的年輕專業人士,當人們聚集在博物館后將擁有一段享受音樂、美食的閑暇時光,在之后將組織散步并參觀博物館,這既是一場休閑教育活動,亦是一場慈善活動。
作為提供教育體驗的重要場所之一,人們不應當忽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對此博物館應當積極改變傳統的講解方式,通過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幫助公眾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鍛煉實際動手能力,未來博物館也勢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