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學院,北京 100000)
在歷史長河中,每個民族的發展都是多種多樣的,在其發展歷程中都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不僅代表著一個作家的感情,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展現著這個民族的精神以及文化。因此,對不同民族的文學作品進行解析和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知識范圍。尤其在當前這個時代,全球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流,只有通過跨文化的方式來對各個民族的文化進行學習,才能夠徹底摸清其他文化的精髓,并提高自己國家的文化實力和文化自信。就目前來看,英美文學對于全球文化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以,從跨文化的視角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把握住其他民族的文化精華并不斷促進自身的進步。
歐洲文明的發源離不開古希臘與古羅馬,而西方文化,包括英美文學也都離不開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它們的影響十分遠大,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西方文化的基礎。對于英美文學作品來說,它的藝術風格和語言特點與其他民族的文學作品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英美文學作品大部分是在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故事的基礎上誕生的,具有較獨特的風格。具體來看,古希臘羅馬神話對于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其創作指明方向,在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大多數的人物都是勇敢樂觀的,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并不是所有的神話人物都是完美的,他們也會存在許多的不足,這也使得這些英雄的生平也有著許多的悲劇,因此,有許多的英美文學作品中都會存在具有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第二,為其提供文學素材,比方說但丁的作品《神曲》中就有許多人物來自于古希臘羅馬神話,古希臘羅馬神話在一定程度上為當時的作家提供了不少的靈感,這都在他們的作品中得以證實。
《圣經》是基督教的核心所在,但是從跨文化的角度來看,《圣經》同樣也意味著希伯來文化的發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英美文學作品的發展,其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圣經》的含義融入到作品之中,在眾多的英美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具有《圣經》含義的故事,比方說英國約翰·班揚創作的長篇小說《天路歷程》,其中就有著許多與《圣經》有關的內容,包括物品的擺放和其他細微的細節等等。這些都在深處促進了基督教的發展,并在側面為人類精神文化提供了基礎。第二,對英美文學作家的思想產生影響,隨著全球文化的不斷發展,英美文學作家并不再僅限于隱晦地表述《圣經》中隱藏的含義,而選擇對其中的詩句進行直接的引用,而我們也會根據這些作品中所記載的內容對人物的善惡進行評價與反思。
大多數的英美文學作品都是尊重文化差異的,從其語言中就能夠對每個區域的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由于思維的靈活性,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能夠幫助展現出語言的藝術。在一個文學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等等,對于不同時期的民族來說,其往往有著不同的語言特點,也有著多元化的優勢。就拿“紅”字來說,它在漢語作品中不僅代表著顏色,還有著吉祥的含義,但是在英美文學作品之中它就只代表著顏色,不同文化區域的人想法不同,看法不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地域的差異,不同地區的人對于同一個詞語的認知也有著不同,這也就形成了眾多的差異。
一個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代表著當前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環境,能夠對當時時代的特征有一個鮮明的反應,這也是英美文學作品的精華所在。語言文字中富含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對當地的歷史有著良好的反映。所以,當我們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對這一作品所處的時代進行充分的研究,就算時代不同,也不能因此產生排斥情感,而應該從這些文學作品中感受時代的特色,并加以自身的理解。在從跨文化視角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將東方文學以及西方文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將兩個不同地區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比較,從而間接幫助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進步,并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
英美文學作品存在于一個龐大的文學體系中,其中有著許多的經典作品,每個作家也有著不同的風格,在面對這一文學體系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地閱讀,而應該對其中語言文字的準確性進行一定的體會。縱觀歷史,創作出經典文學作品的作家使用的語言大多都是簡潔明確的,比方說海明威的經典作品《老人與海》中,就從一段簡單的捕魚動作將主角的硬漢形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例子,因此我們在欣賞英美文學作品的時候應該從跨文化視角對作家的語言特色、寫作手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進行一定的借鑒從而幫助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所謂戲劇性獨白,指的就是作者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不以書中人物臺詞的形式而出現,縱觀英美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經常會使用戲劇性的獨白,它不僅不會影響作品的藝術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幫助提高英美文學作品的獨特性。針對戲劇性獨白的創始人,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所恩波利的《騎士與圓顱黨人之歌》,這是最具有考察性的解釋,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丁尼生在他的《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官》中更加體現了戲劇性獨白的魅力,在這之后,戲劇性獨白逐漸被英美文學作家所使用。應用戲劇性獨白能夠幫助豐滿書中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能夠使得讀者能夠充分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從而全面的認識作品。
歷史是每個國家的寶藏,一代接著一代流傳下來,同時也是眾多文學作家的靈感源泉,這同樣也適用于英美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將會從多個方面來完善自己的作品內容,其中就包括引經據典,這種藝術手法比較常見,其最為主要的作用就是將作者的想法進行完全的展現,包括那些作者不好表達出來或者讀者難以理解的內容,將它們通過生動的故事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跨文化視角出發,這種引經據典的藝術手法同時也是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之一。
對于絕大多數的英美文學作品來說,它們都來源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家對當代人民生活的細致描繪,所以,我們在從跨文化的視角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解讀的時候,不僅應該注重其藝術性,同時還應該對這一作品的創作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文化特色進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從語言本身的角度來加以解讀,這樣才能夠保證理解的全面性和正確性。文字能夠反映出作家的真實思想,他的作品也能夠體現出作家對其所處年代的思考,能夠最真實地對其生活狀況加以描述,作家的每一個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當時的文化特征,其作品就像是一個迷你的世界。歷史長河的發展給予了作家豐富的生活經歷,他們以此為基礎,加以藝術創作就可以體現出當前的歷史研究價值。由此可見,作品來源于生活,生活藝術亦使得英美文學作品內容得到升華。
綜上所述,從跨文化視角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進行研究時,首先要持有尊重文化差異的態度來欣賞作品,但是同樣的,正是由于文化差異,我們在從跨文化視角進行探究時應該對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加以相應的了解,這樣也能夠促進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本文首先從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語言藝術以及《圣經》中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闡述了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源泉,然后分析了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的原則,包括尊重文化差異、以時代特征為基礎以及發揮語言的魅力,最后研究了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以此推動世界文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