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芹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凱德世家小學,山西渾源 037400)
在當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也積極地進行了變革,要求數學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加強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內容,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種教學方法都紛紛涌現,其中,問題情境教學的應用,有效的加強了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各種豐富的問題情境,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情境中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自主的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的加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學習的效率。下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進行探討。
問題情境的應用,充分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能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問題情境中,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情境能有效的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使學生在情境中輕松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的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能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需要使學生能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通過問題情境,能更加高效的完成這一教學目標,不僅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有效的提升了教學的質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相當于知識的“灌輸機器”,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則是沒有選擇權,始終被動的接受,嚴重的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這種情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師依然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樹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進而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為了積極的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但卻對教學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使得教學過于形式化,課堂看似十分的熱鬧,但卻缺乏目的性,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影響了教學效率。
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對學習好的學生青睞有加,并且大多是與學習好的學生互動,而對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缺乏關注,久而久之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使這部分學生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創設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修養和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首先,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的對自身進行充電,與時俱進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為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奠定基礎。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掌握好側重點,結合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教學,從而有效的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教師還需要不斷的增加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的對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積極的參與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從而不斷的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和專業水平,進而為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奠定基礎。
數學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當前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不能有效的將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因此,教師需要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有效的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問題情境呈現出生活化,進而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之中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小數知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去超市中收集不同商品的價格,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小小超市”的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各種商品的圖片,然后將學生收集的價格標注在商品的下面,如洗衣粉11.8 元,牙膏21.3 元,香皂4.8 元,拖布29.9 元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出示的圖片來自主的提出問題,并相互間解決問題,這樣不僅突顯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使學生在情境之中加強對小數知識的理解,并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在進行數學知識學習時,由于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枯燥,學生常常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進而無法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對此,教師可利用游戲的形式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使教學變得更具趣味性。游戲是學生最為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自主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寓教于樂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利用游戲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教學生分數知識時,教師可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之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先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教學用具,如若干個小棋子,然后邀請兩名學生來到學生面前進行游戲,教師提出要求:將棋子平均分給2 個同學,怎么分?平均分給3 個同學、5個同學,怎么分?等等,學生會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的劃分方法,教師及時的將分數知識引入到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輕松的了解分數。這樣的游戲形式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的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問題情境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的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客觀、公平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而保障問題情境實施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評價模式、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注重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情感認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要注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也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對能力較差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幫助其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對一般能力的學生則以激勵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樣能使所有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從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在評價之中實現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也積極的做出了變革,各種教學方法被運用到了教學之中,其中,問題情境做為一種高效的、深受師生喜愛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