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愚女
生前,你常常說
秋剝皮,下一場雨倒秋就好了
昨天那場雨,下透了
今天的太陽,不再發白
奶奶,那些描寫秋天的古詩
我真背不下來
那次,我背到“無邊落木蕭蕭下”時
就不斷重復著這一句
你用鐮刀把
在我腦袋上敲一下:讀熟再背!
那個腫起的包一直疼
后來,我再背蒹葭蒼蒼時
腦海里就想到了白露為霜
奶奶,那把鐮刀
至今還在門壁上掛著
我拿它割稻子
我的女兒在一邊幫忙
她也背詩,她背不下來時
我從來不打她
昨天,她在日記上寫到
今天立秋,媽媽拿著鐮刀出了門
一滴雨從苦楝樹上滴下,打在三婆婆頭上
三婆婆彎著的腰又矮了一寸
三公公走后,七十三歲的三婆婆
便獨自開伙。三餐不定,食物不定
有時稀飯,有時干飯。肉,倒是從未缺過
她的七個兒子,常常給她送米送油送錢。
但
從來不在她這吃飯。三婆常常數節氣:
清明了,谷雨了
立夏了,小滿了……從不看電視的她
比天氣預報播得還準
燕兒,明天小寒了!她抬起頭對路過的我說
——哦,三婆婆,真的呀?
唉!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哦——
三婆婆拉長嗓子,唱
一片雨,打在瀟水流域,打在三婆婆皺巴
巴的臉上
——她皺巴巴的臉,有如滄桑大地,起伏
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