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小王子:有人說,最累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上升最快的時候。有才華的人都在努力,我們有什么理由期盼不努力還有更大的收獲呢?蛻變是一場華麗的變身,這顯然需要加倍努力,而不是空等。
對易烊千璽來說,成為李必的過程,幾乎同步于邁過“成年線”的過程。
2017年,《長安十二時辰》開機,17歲的易烊千璽成為肩負百萬黎民生死的天才青年——李必。 2018年6月,《長安十二時辰》殺青,易烊千璽脫下戲服,終于可以在高度緊張的奔波后小憩―番。拍攝的幾個月里,易烊千璽在戲里度過了險象環生的危情,在戲外經歷著拍戲、錄歌、演唱會、節目錄制和高考并行的超負荷生活。回想那段有些分裂的時光,易烊千璽坦言,壓力從未斷過。
易烊千璽是導演曹盾在接下《長安十二時辰》后第一個定下的演員。“易烊千璽的眼睛里是有內容的,有很多很深沉的地方。”“我和李必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相比身邊的人會年齡偏小,然后在年齡偏小的時候,身上會帶著一些事情。”同樣的年少成名,同樣的負重前行,這是易烊千璽眼中自己與李必的共通之處,也是他嘗試理解這個角色時最現實的落腳點。
然而,成為李必并非易事,戲里戲外的雙重壓力讓易烊千璽隱隱不安。首先,這是一個比以往更精細的劇組,所有工作人員對細節的執念稱得上一場震撼教育。受這種氛圍影響,那段時間易烊千璽有一種強烈的“必須用大人的態度來對待工作”的信念。這種情緒同劇組的演員都能感受到。另―重壓力來自片場外的生活。在《長安十二時辰》拍攝的同時,易烊千璽還在錄制綜藝《這!就是街舞》,籌備生日演唱會,為新歌錄音,以及準備即將到來的高考,分身乏術。如今他還時常回想起當時的―些畫面,比如造型師一邊幫他梳理復雜的發髻,他―邊趴在桌上做練習題。
并不是每一個同齡人都能承受這樣的忙碌,易烊千璽也有過迷茫的時刻。“有時候很累很累,就會動搖,但最后還是得自己消化。情緒特別大的時候就會深呼吸,一直做,一直做。”他說,“其實我真正的壓力是,我知道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以后必須拿實力說話。”
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讓易烊千璽對人群有―種疏離感,即便是錄制群體綜藝,他也喜歡一個人待著。在易烊千璽看來,這種疏離和安靜,反而更利于思考,也讓人更快地成長和獨立。
“這兩年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自信、自如了許多吧,我會有意識地思考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會特別自我,我在哪些地方可以加入自己的價值觀表達,哪些變化讓我覺得特別美好,什么東西是真的適合我的。”這種狀態很像《長安十二時辰》里靖安司主事徐賓對李必的形容:每一個決定都是在自問。
在李必這個角色身上,最讓易烊千璽產生共情的,其實是帶著少年意氣的冒險精神。“我喜歡變化的感覺,未知就是特別美好的事情。”只要能沖過難挨的時間,收獲就是巨大的。《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人看到了他與偶像形象截然不同的另一面。這種種驚喜,讓他想起―位現代舞老師說的話:“舞臺上最棒的,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對于未來,易烊千璽設置了許多可能性,他說:“我不希望‘易烊千璽四個字成為一種束縛。”
18歲生日那一天,易烊千璽發行了首張精選專輯,名字叫《我樂意沉默釋放內心焰火》。他覺得,這句話就是成長之路的最好注解。
大浪淘沙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