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鵝
有人在微博上說:“我一個親戚得了尿毒癥,需要做腎移植,一直在排隊等腎源,急死人了,怎樣才能快一點啊?”跟帖回復之一:“讓你親戚上微博求助呀,說不定哪個領導看見了,干預一下就能快點。”跟帖回復之二:“對呀對呀,找個‘大V’轉發一下,影響力更大一些。”
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器官來源緊張,中國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僅有少部分能完成移植手術。令人焦躁的排隊等待以及發展的病情讓很多患者動起了腦筋,微博上就有不少求腎、求肝等器官移植訴求的求助帖。這是典型的插隊。
任何公共資源極度緊張的時候,最公平的做法是先來后到,不應該在各種影響力下開后門。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是重病號,憑什么你要在我前面先做移植?一邊排隊去!
除了天經地義的排隊理論,還有另外一個理論支撐著我的觀點,那就是急診批量就診原則,即如果醫院同時接收了大批意外事故的傷病員,一定不能只顧著搶救叫喚得最響的人,起碼他還有力氣叫,而那些不吱聲的傷員往往已經處于休克昏迷的狀態,更需要優先救治。現如今,一部分人先“微博”起來了,而那些沒有上微博的群體,怕是連接觸自媒體的能力都沒有。
由于長期排隊預約不上“緊俏”的國民醫療服務機構的牙醫,一名年過六旬的英國老婦人親手用一把老虎鉗拔掉了自己七顆壞牙。事后,這名老婦人在電視臺直播節目中找到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討說法。布萊爾聳聳肩:“我沒法一下子造出那么多牙醫……我總不能強迫私人診所的牙醫提供減免收費的國民健康服務吧。”在這個問題上,布萊爾的表現可圈可點,他沒能力改變資源緊缺的現狀,但至少維護了社會的公平。試想,如果這事出現在我們的微博上,結果會怎樣?
很多人大概會對周星馳經典影片《唐伯虎點秋香》里在華府門前比誰更可憐的搞笑情節印象深刻。如果微博成為個人的“插隊機”,那么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在微博上看到一幕幕類似的場景。如果不能有序地表達痛苦,我們會變得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