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
全球網絡空間是大國博弈的新場域,具有重要價值的數據資源則天然地成為戰略目標。法德兩國近期披露的歐盟云計劃,就是這種博弈態勢最新的進展之一。
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以及向單邊主義的戲劇化倒退,是促成法德兩國在某種形式上另起爐灶的直接動因。二戰結束以后,法德等國對外戰略建立在所謂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框架內的某種“中心-依附”關系基礎上。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等公共物品,換取跨大西洋經濟體系中的相對優勢地位;歐洲諸國雖然與美國力量不對等,但是憑借共有的文化背景與觀念認知,以及一整套相對穩定和可預期的制度化安排,與美國形成了某種微妙的共生關系。但是特朗普上任至今的表現,最終開始拷問歐盟諸國:斯諾登披露的棱鏡系統顯示美國會無止境使用自身優勢;對歐盟揮舞的關稅大棒顯示出美國越來越斤斤計較;反復糾纏防務開支比例證明美國已無心思讓盟友繼續廉價享受保護傘;美國偏好的長臂管轄,讓歐盟至關重要的數據資產暴露在不確定性日增的環境中。凡此種種,最終都會指向一個問題:美國已經不再是那個理想化的盟主,歐盟是否還要繼續逆來順受?
顯然,在數字經濟高歌猛進的今天,歐盟也開始做兩手準備,要構建某種歐盟可以信任、可以控制的力量,不說完全取代美國,至少可以多一種選擇。12日,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內一批政要在柏林一次企業家會議期間的表態,就是一種清晰信號:歐盟需要追求“數字主權”和“數據庫的控制權”。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曾與默克爾會商過“歐盟企業托管在美國的數據安全”等細節。默克爾等人指出,包括大眾汽車在內德國重要企業,以及包括德國內政部和社會保障系統在內大批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數據竟然大都儲存在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美國大公司的服務器上。這種對美國技術的高度依賴并非好消息。
美國既然可以因為5G領域的相對落后,就對華為揮舞國家安全的大棒,歐盟顯然也無意將自己的“命門”繼續保留在這樣一個越來越不負責任的超級大國絕對掌控之下。從目前的資料看,法德兩國已召集了包括德國電信、SAP、西門子以及博世在內的40多家企業打造一個由法德研發,歐洲主導,代號“Ga?ia-X”的歐盟云計劃。這種做法其實并不新鮮,從本質上來說,這與日本和中國的產業政策類似,就是充分發揮政府力量,實施有效整合,從而謀求在信息技術前沿領域實現重點突破。美國企業批評該項目可能會“限制跨境數據服務”,他們所謂的跨境數據流動,是美國版的跨境流動,是確保美國企業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某種新三角關系結構的雛形。歐盟以及中國的正確選擇,是遵循經濟、技術內生規律,發揮比較優勢,實施有效合作,共同反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威脅,當法德等國領導人以真正的戰略智慧和勇氣做出正確選擇時,國際體系也必然因此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作者是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