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怡帆
“194來啦!194來啦!”站臺上的人們叫著,喊著,一窩蜂似的沖向194路公交車。大家你推我擠地擁上了車,坐在了座位上。公交車出發了。
下一站到了,有一些乘客下了車,站臺上站滿了等車的人。站在最前面的是兩個中學男生,他們背著大書包,一手拿著作業本,一手拿著公交卡,一個健步沖上來。他們持卡的那只手還在公交卡感應處,可身子早已有了“目標”——空著的老弱病殘孕專用座位。嘀一聲響,他們便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過去,一屁股坐上去,把書包往胸前一放,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緊接著上來的是一群上班族,他們將手伸向把手,瀟灑地擺好了姿勢,站在那里談著工作。跟在后面上來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爺爺,他顫顫巍巍地走上車,當他看到座位已經被坐滿了時,不禁皺了皺眉頭,便站在老弱病殘孕專座旁,手扶在椅背上。那兩個中學生立刻把頭轉向窗外。一位坐在后排的姐姐見狀,連忙摘下耳機,笑瞇瞇地大聲說道:“老爺爺,這兒有空位,您快過來坐吧。”說完,她站起身,把位置讓給了老爺爺,自己又迅速找了一個把手,一邊扶著一邊又把耳機戴上了。
就在車門即將關閉的一瞬間,一位提著公文包的叔叔沖了上來。他眉頭緊鎖,吃力地擠進人群中。待他刷了卡,正準備往車里擠時,車門關了。他猛然一回頭,呀!不好!他的公文包被夾在了車門縫里。他用力拔著公文包,臉漲得通紅,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可還是沒能把包拔出來,他只能放棄了。
就在這上車的一瞬間,我看到了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事,這讓我回味無窮。
“紅紅”點評
小作者從旁觀者的角度,通過細致的觀察,抓住了不同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定格了一瞬間的生活日常,也定格了一瞬間道德品質的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