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市場經濟能自動實現均衡嗎?

2019-11-15 07:33:34趙磊

摘?要:市場經濟能否自動實現均衡的關鍵,在于供求失衡之后的經濟波動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歷史證明,市場經濟走向“正反饋”的趨勢,乃是資本主義的常態。經濟危機的結果,就是通過“暴力去產能”使得失衡的市場供求被強制性地恢復均衡。離開“暴力”和“強制”的經濟危機來談“市場均衡”,只能是“偽均衡”。晚近以來,雖然“市場均衡”理論已經為很多學者所證偽,但這些證偽工作大多并沒有對“市場均衡”的基本邏輯提出反思。在本文中,筆者運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導致的“有購買力的消費不足”理論,對市場經濟的“偽均衡”做出批判性的分析。最后,筆者進一步討論了“矛盾分析”與“均衡分析”的區別:二者的區別不僅在于對矛盾狀態的定位不同,還在于二者的邏輯不同。換言之,“矛盾分析”是“辯證邏輯”的展開,而“均衡分析”則局限在“形式邏輯”里面兜圈子。

關鍵詞:均衡;均衡分析;矛盾分析;辯證邏輯;形式邏輯

中圖分類號:F014.3;F09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8131(2019)02-0001-07

一、問題的提出

按照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定義:“均衡的最一般的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量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所謂“市場均衡”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經濟行為人認為,調整的決策(如調整價格、調整產量)已不可能增加任何好處,從而不再有改變行為的傾向;或兩種相反的力量勢均力敵,使力量所作用的事物不再發生變化。前者如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后者如均衡價格、均衡產量。西方經濟學堅稱,市場能夠自動達致均衡。基于“市場均衡”理念,經濟學由此形成了“均衡分析”方法:在假定各經濟變量及其關系已知的情況下,考察達到均衡狀態的條件和狀況。

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中,雖然“均衡分析”的地位并不比“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更高,但是,“均衡分析”卻是“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本體論”。換言之,“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最終任務,就是要證明市場能夠自動實現經濟均衡。這也正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內核之所在。總之,現代經濟學的微觀均衡分析以完全競爭為前提,堅信市場能夠自動完全出清,其結果不僅使個別經濟主體利益到達最大化,而且也使得社會資源實現最優配置。簡而言之,“均衡分析”由此證明了市場機制是完美的。

在市場經濟的現實中,均衡狀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對此不必諱言。但是問題在于:第一,市場均衡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還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第二,市場經濟真的能夠自動實現均衡嗎?先看第一個問題:市場均衡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還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方法論會有不同的回答。在唯物辯證法看來:(1)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2)矛盾的雙方又統一又斗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3)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基于唯物辯證法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市場的均衡狀態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而市場的非均衡狀態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從唯物辯證法來審視市場均衡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常識,不贅述。

再看第二個問題:市場經濟能否自動實現均衡?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實踐維度和理論維度來討論。從實踐維度來看,市場經濟能否自動實現均衡的關鍵在于:市場失衡之后的經濟波動,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在控制論中,所謂“正反饋”是指,反饋信號的極性與系統輸入信號的極性相同,從而起著增強系統凈輸入信號的作用,最終使系統趨向于不穩定狀態。在現實中,所謂“惡性循環”導致系統的破壞,就是“正反饋”的例子。所謂“負反饋”則是指,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的極性相反,從而使得凈輸入信號逐漸減弱,最終使得系統趨向于穩定狀態。如果市場真的能夠自動實現經濟均衡,那么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性質就是“負反饋”,而不是“正反饋”。市場的自發調節就會使得經濟波動始終保持在不至于崩潰的范圍內,且波幅不斷趨于收斂。反之,如果是“正反饋”,那么經濟波動的結果就是崩潰,即危機。

那么,市場的自發作用究竟是使得經濟趨向于“正反饋”還是趨向于“負反饋”呢?這與其說是一個理論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實踐問題。換言之,對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不是“諾獎獲得者”的理論分析,不是優美漂亮的“數學模型”的推演,而是市場運行過程中宏觀經濟周期的實踐檢驗。很遺憾,“市場均衡”的理念根本無法通過這樣的檢驗,因為周期性的危機爆發就是“正反饋”的必然結果。或許,市場經濟的“滯漲”狀態可以作為“負反饋”的樣本數據。但問題是,市場經濟周期波動的宏觀歷史并沒有為“負反饋”提供足夠可靠的依據。最近的樣本數據(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證偽了市場能夠自動實現均衡的神話。總之,歷史證明,經濟走向“正反饋”的趨勢,乃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如果一定要說市場具有自動均衡能力的話,那么,這種“能力”絕不是“看不見的手”自發作用的結果,而只能是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

對于經濟波動趨向于“正反饋”的必然性,馬克思有過深刻的分析:“正是在危機中,它們的統一、不同因素的統一才顯示出來。相互聯系和不可分離的因素彼此脫離,因此它們的統一要通過強制的方法實現,它們的相互聯系要通過強加在它們的彼此獨立性上的暴力來完成。危機無非是生產過程中已經彼此獨立的階段強制地實現統一。”[1]581馬克思在這里所說的“暴力”和“強制”,指的就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暴力”和“強制”的過程,也就是“暴力去除過剩產能”的過程。因此,馬克思說:“危機就是強制地使已經獨立的因素恢復統一,并且強制地使實質上統一的因素變為獨立的東西。”[1]586 這里所謂 “獨立的因素”,是指“供給”因素和“需求”因素。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現實中,這兩個本該“統一的因素”分裂成了各自“獨立的因素”。經濟危機的結果,無非就是通過“暴力去產能”使得失衡的供求被強制性地恢復均衡。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暴力”和“強制”在當代進一步演化出了“暴力去杠桿”。

對于經濟波動趨向于“正反饋”的必然性,西方經濟學歷來視而不見。馬克思說:“在世界市場危機中,資產階級生產的矛盾和對抗暴露得很明顯。但是,辯護論者不去研究作為災難爆發出來的對抗因素何在,卻滿足于否認災難本身,他們不顧災難有規律的周期性,頑固地堅持說,如果生產按照教科書上說的那樣發展,事情就決不會達到危機的地步。所以,辯護論就在于偽造最簡單的經濟關系,特別是在于不顧對立而硬說是統一。”[1]570-571 由此可見,離開“暴力”和“強制”的經濟危機來談市場均衡,只能是“偽均衡”。遺憾的是,這樣的“偽均衡”恰恰是現代經濟學的特色所在。

從理論維度看,如果走向“正反饋”的趨勢乃是市場經濟的常態,那么,經濟學該如何從理論上做出科學的分析?晚近以來,“市場均衡”理論已經為很多學者所證偽。但是,除了少數學者[2],大多數的證偽工作基本上都是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內,對“市場均衡”理論提出有限的“修正”,而并沒有對“市場均衡”的基本邏輯提出反思。這并非“市場均衡”的基本邏輯不可置疑。如前所述,馬克思早就對“市場均衡”的邏輯從根本上進行了批判。因此,不同于極力為“偽均衡”辯護的“主流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必須對市場經濟的“偽均衡”做出批判性的分析。根據當今學界基本上形成的共識來看,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危機根源”的前提出發,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分析大致沿著六個方向展開:一是“社會生產無計劃論”,二是“社會再生產比例失調論”,三是“有支付能力消費不足論”,四是“利潤率下降趨勢論”,五是“固定資本更新論”,六是“資本過度積累論”[3]。

必須指出,這六個方向的著重點雖然不同,但其內在邏輯應該是一致的,即:這些不同的方向都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現而已。正如恩格斯所說:“群眾的消費不足,是一切建立在剝削基礎上的社會形式的一個必然條件,因而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形式的一個必然條件;但是,只有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才造成危機。因此,群眾的消費不足,也是危機的一個先決條件,而且在危機中起著一種早已被承認的作用;但是群眾的消費不足既沒有向我們說明過去不存在危機的原因,也沒有向我們說明現時存在危機的原因。”[4]換言之,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即使普遍存在著“消費不足”,也不足以導致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因為前資本主義社會并不存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只有存在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消費不足”才會引發整個社會的經濟危機。值得注意的是,“資本過度積累理論”力圖用綜合因素來解讀危機的原因,以期克服用單一因素解釋危機成因的局限性。這樣的努力值得重視。這或許也是晚近以來,“資本過度積累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重點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生產無計劃”“再生產比例失調”“消費不足”“利潤率下降”“固定資本更新”以及“資本過度積累”等,這六個方向不過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而已。只有把這些具體表現置入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邏輯之中,經濟危機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離開了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把握,這六個方向的“具體表現”都不足以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內在成因。正因為這六個不同方向都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所以在筆者看來,對這六個方向的分析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互補的”。換言之,不論從哪個方向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邏輯都必然證明:市場不能自動實現經濟均衡。有鑒于此,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筆者的分析將從“有支付能力的消費不足論”的方向展開。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筆者討論了矛盾分析與均衡分析的不同。

二、“消費不足”理論中的“偽均衡”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以維持生產者的生存為目的的生產,甚至商品生產,是很不相同的。這樣一種由剩余價值的生產所決定的用商品代替商品,和本來的產品交換(只是以貨幣為媒介)完全不同。可是,經濟學家們竟以此證明生產過剩是沒有可能的”[5]87-88。換言之,在資本主義制度背景下,“市場可以自動實現供求均衡”只不過是“經濟學家們”虛構出來的“偽均衡”而已。下面,筆者將運用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導致的“有購買力的消費不足”理論做一分析。

以一個企業為例。一個企業生產的全部產品價值,等于“不變資本”價值(經濟學稱之為“固定資本”)加上“可變資本”價值(經濟學稱之為“流動資本”),再加“剩余價值”(經濟學稱之為“利潤”),即:W=c+v+m。其中,W是“全部產品”價值,c是“不變資本”價值,v是“可變資本”價值,m是“剩余價值”。另外,c+v也叫成本,或者成本價值。請記住這個等式:W=c+v+m。因為該企業的再生產要實現均衡,不僅要求等式兩邊的價值數量要相等,而且要求等式左邊的全部產品必須在交換過程中被全部銷售掉。只有這樣,W的價值才能全部兌現。假定該企業的經濟是一個封閉的自我交換系統(不需要與外部進行交換),那么,誰來購買該企業生產的全部產品呢?只能是該企業自己。這也就意味著,該企業全部產品的價值要得到實現,取決于構成W價值的三個部分(c+v+m),必須在市場上交換完該企業生產的全部產品。

以此類推,我們把該企業的情況擴大到整個社會。同樣,一個社會生產的總產品價值的實現條件也是如此。現在我們假定:c=100,v=100,m=100(這是假定剩余價值率為100%得出的結果,剩余價值率等于m/v),總產品的總價值=300。如果一個社會的總產品價值在市場中都得到兌現,那么,這個社會的再生產就是均衡的:300W=100c+100v+100m。這個“均衡”,是理論上推導的結果。遺憾的是,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市場經濟的現實是,雖然等式兩邊的價值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等式左邊總產品的價值卻總有一部分得不到實現,即:300W>市場兌現的價值。也就是說,300W在市場上不能全部銷售出去,這就是“生產過剩”。于是,等式兩邊的價值就出現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也就是市場的“不均衡”。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不均衡”?

導致“不均衡”的原因,在于等式右邊出了問題。從邏輯上講,只有當全部總產品都銷售出去之后,等式左邊的總產品價值(300W),才能得到實現。那么,誰來買這些產品呢?只能是等式右邊的各個要素(100c+100v+100m)。只有通過等式右邊的成本(c+v)和利潤(m)在市場的購買和銷售行為,總產品的價值才能實現。也就是說,(100c+100v+100m)在市場上購買和銷售了全部的總產品,300W的價值才能得到兌現——這里暫時舍象掉擴大再生產以及“外需”的情況,即使加入擴大再生產和對外貿易的變量,也不會改變問題的性質。

那么,等式右邊出了什么問題,以至于不能全部購買300W的社會總產品呢?首先來看100c。這是用于購買機器原材料的價值,經濟學稱之為“固定資本”,馬克思稱之為“不變資本”。對于“不變資本”的價值,資本家必須不斷投入,完全兌現,再生產才能夠繼續下去,不至于中斷。所以,這部分價值的實現不是導致“不均衡”的原因。其次來看100v。這是購買勞動力的價值,經濟學稱之為工資,馬克思稱之為“可變資本”。在資本主義現實中,工資收入的高低一般都是在“勞動力價值”的范圍以內波動,很難超過“勞動力價值”給定的水準。換言之,工資基本上只能滿足勞動力再生產的需要。所以,勞動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很高,工人拿到工資以后,必須全部用于消費,才能滿足自己以及家庭的生存需要(這里舍象了儲蓄的因素,在宏觀經濟學的均衡條件下,儲蓄等于投資)。可見,這部分價值的實現也不是導致“不均衡”的原因。

最后來看100m。這是資本家的“報酬”,經濟學稱之為“利潤”,馬克思稱之為“剩余價值”。資本家的利潤有兩個用途:一是用于資本家的個人消費,二是用于資本家再生產或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能否假定資本家把全部剩余價值都自己消費掉呢?不能!馬克思說:“這個假定等于假定資本主義生產不存在,從而假定產業資本家本身不存在。因為只要假定動機不是發財致富本身,而是享受,資本主義就從根本上被廢除了。”[5]137不論資本家的生活如何奢侈腐朽,相對于資本獲得的巨額利潤來說,資本家的個人消費總是有限的。于是,100m就必然會出現過剩。過剩的巨額利潤當然可以全部用于資本的積累和投資,但這里有一前提:投資必須“有利可圖”!投資有利可圖的條件是:投資生產出來的產品有人愿意購買并消費掉。但光有“消費意愿”還不行,“消費意愿”的實現條件是:購買者必須具有購買能力。

于是問題來了:勞動者有強烈的購買和消費意愿,但由于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勞動者總是缺乏相應的購買能力(即凱恩斯所謂“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勞動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很高,但消費能力卻很有限;資本家的購買能力很強大,但資本家不可能把全部利潤都用于個人消費,所以資本家的邊際消費傾向很低。正是因為“勞動者有限的購買能力”與“資本家有限的消費傾向”相較量,100m必然會出現過剩。結果,社會總產品就不可能全部銷售出去,300W就總有一部分價值無法實現,于是就出現了“生產過剩”(相對過剩)。在生產過剩的背景下,既然投資已經無利可圖,資本家又怎么可能把利潤用于擴大再生產呢?除非他是傻子。由此可見,在等式右邊(c+v+m)的三個要素中,m這個要素(即剩余價值或利潤)出了問題。正是由于資本家的利潤(m),不能全部用于兌現總產品的價值,才造成了市場經濟出現“缺口”,即“不均衡”。馬克思和凱恩斯都看到了這個“缺口”。不同的是,馬克思看到了這個“缺口”背后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家私人占有生產資料之間的矛盾);而凱恩斯卻不敢也不愿意追究資本主義制度,只是把這個“缺口”的原因歸咎于抽象的“人性”(凱恩斯認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人類的“三個基本心理因素”,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流動偏好)。

那么,怎么填平這個“缺口”呢?經濟學家有這么一些辦法:一個是需求政策,比如,增加公共支出、調節收入分配等,其目的是擴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凱恩斯定義為“有效需求”)。需求政策的核心其實就是“透支”,典型代表就是凱恩斯主義。另一個是供給政策,比如,創新、減稅以及“去產能”等,其目的是改善“供給結構”,提升“有效供給”。供給政策的核心是毀滅“無效供給”,創造“新的需求”,也就是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毀滅”。典型代表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里根改革,以及21世紀以來很多國家采取的與供給側相關的政策。無論是需求政策還是供給政策,實踐檢驗的結果是:有一定成效,但“治標不治本”。市場經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用馬克思主義的邏輯來表達,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暴力去產能”,即通過經濟危機的辦法來強制性地填平“缺口”,暫時實現經濟的均衡。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解決“缺口”的根本辦法是消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實行公有制的計劃經濟。必須指出,馬克思主義所說的“治本”并不是要否定市場經濟的歷史合理性和進步性,而是要辯證地把握市場經濟的歷史進步性和歷史暫時性。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退出歷史舞臺將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在市場經濟尚不具備退出歷史舞臺的物質條件時,人為地壓制甚至消滅市場經濟,絕不是歷史的進步,而只能是歷史的倒退。因此,承認市場經濟最終會退出歷史舞臺,與堅持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方向并不是矛盾的。不論是基于現代經濟學的邏輯,還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市場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其未來的命運只能以今天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為前提。這其中的道理是政治經濟學的常識,筆者就不展開了。順便強調三個問題:

其一,市場有沒有空間限制?如果市場的邊界不存在地理限制,那么市場經濟的“缺口”可以通過不斷擴大新的市場來解決。但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市場最終存在著一個不可逾越的地理邊界。所以,資本的全球化擴展必然越來越與市場的地理空間發生尖銳矛盾。

其二,創新有沒有時間限制?如果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總是能在恰當的時候出現,那么市場經濟的“缺口”可以通過創新制造出新的需求來填平。但是,科技創新有其自身的規律,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積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自然過程”,并不是一個取決于主觀意志的“人為過程”。當科技革命尚處在積累能量的時期,市場經濟的“缺口”或已導致資本主義瀕臨崩潰邊緣,即經濟危機、生態危機引發的社會制度危機。這種危機與其說是一個理論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實踐問題。“毀滅性創造”固然可以推動資本主義的制度創新,但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下,這種“毀滅性創造”有著自身不能突破的制度局限性——資本主義制度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日益發展起來的新的生產力。所以,希望通過創新來填平市場經濟的“缺口”,并不現實。

其三,即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已經揭示了“偽均衡”的謬誤,可是很多人依然堅信,只要放任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就可以解決經濟的“不均衡”。事實證明,這個看法很幼稚。如果單靠“看不見的手”就能解決市場經濟的“不均衡”,那還要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干什么呢?有人辯解說“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問題是,“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難道不就是“看得見的手”在發揮作用嗎?當然,如果不在乎經濟危機給社會造成的災難性破壞的話,那么,“暴力去產能”的經濟危機的確可以強制市場經濟實現“均衡”,但這種所謂的“均衡”與“市場能夠自動實現經濟和諧”已經全然無關。換言之,這種所謂的“均衡”不過是“不顧對立而硬說是統一”的“偽均衡”而已。

三、“矛盾分析”不等于“均衡分析”

晚近以來,一些經濟學家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某些分析定義為“均衡理論”。比如,保羅·斯威齊認為,“價值規律基本上就是關于一般均衡的一種理論”[6]。約翰·羅默在研究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問題時,把平均利潤率作為一種均衡條件,提出了關于資本主義的一般均衡模型[7]。我國也有學者以“均衡分析”的邏輯來討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8]。然而在筆者看來,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關分析定義為“均衡分析”是值得商榷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到底有沒有“均衡分析”?從兩大部類理論和再生產理論看,馬克思似乎涉及了“經濟均衡”的分析。但是,由此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歸結為“均衡分析”,甚至有意無意地歸結為西方經濟學語境中的“均衡分析”,筆者認為是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誤讀。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似乎忘記了,“矛盾分析”和“階級分析”是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常用“分析工具”。換言之,很多學者所定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均衡分析”,其實并不是什么“均衡分析”,而是地地道道的“矛盾分析”。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分析”,筆者已經有專文討論,不贅述[9]。筆者之所以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不是“均衡分析”,而是“矛盾分析”,其原因并不在于概念上的分歧,而是在于“均衡分析”與“矛盾分析”有著本質區別,不容混淆。

如前所述,“均衡”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范疇,“均衡分析”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工具“一般均衡”既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幾乎所有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會把那只偉大的“叉子”——供求曲線的相交,作為經典供奉起來。 。從形式上看,“均衡”也是矛盾的一種狀態,一種表現形式(與矛盾的另一種狀態“失衡”相對應)。但是,西方經濟學的“均衡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分析”有本質的不同:前者強調“同一”卻極力抹殺“對立”,而后者承認“同一”但更強調“對立”。眾所周知,“均衡”是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經濟學信奉的基本理念。現代經濟學堅信,經濟世界的理想狀態和最終狀態就是“均衡”,而不是什么“對立”。換言之,在西方經濟學看來,是“均衡”而不是“非均衡”構成了經濟世界的基本秩序。這樣一種理念與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認識,顯然有著本質區別。這種區別表明,我們決不能把“均衡分析”與“矛盾分析”混為一談,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均衡分析”中的“均衡”僅僅強調矛盾中的一種相對的狀況,卻忽略了矛盾中的基本常態:“對立”或者“非均衡”。

更為重要的是,“矛盾分析”與“均衡分析”的區別,不僅在于二者關于矛盾狀態的定位不同,還在于二者的邏輯不同。換言之,“矛盾分析”是“辯證邏輯”的展開,而“均衡分析”則局限在“形式邏輯”里面兜圈子。眾所周知,“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是人類思維的兩種基本邏輯。但是,對于正確把握客觀世界而言,“辯證邏輯”卻比“形式邏輯”要深刻得多。有關這兩種邏輯的區別,學界已有專門討論[10],這里簡單做一點介紹。

先來看形式邏輯。眾所周知,“形式邏輯”有三大定律: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同一律的含義是“A就是A”,矛盾律的含義是“非(既A又非A)”,排中律的含義是“要么A,要么非A”。“形式邏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以排除事物矛盾作為對事物進行推理判斷的一種思維方式。比如同一律的“A就是A”,這個命題要求,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概念必須確定,并且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偷換概念。問題是,在人們的思維過程中,A只是一個抽象的名稱或定義。假定A代表“某個人”,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十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名稱都叫A,但現在的你(A的內涵)還能等于十年前的你(A)嗎?可見同一律有個前提就是時間要等零,或者A是個絕對不會發生變化的事物,這只能是實驗室里排除客觀干擾或者像石頭等那樣簡單的系統才可能成立的。”[11]

總之,任何事物自身以及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矛盾對立面的統一,尤其是人類社會這樣一個開放且復雜系統。所以,真實世界的演化和發展往往是“形式邏輯”難以認識和把握的,因為“形式邏輯”的展開總是試圖排除矛盾的存在。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每當應用形式邏輯來不斷推理復雜事物的時候,就必然出現自相矛盾的兩難問題,因此‘借新債還舊債、透支未來時間或者對系統外轉嫁矛盾,也即通過‘擴大論域來延緩或者化解矛盾,就成了形式邏輯這種思維方式的唯一解救辦法,而最終的結果則必然導致系統性危機的爆發。”[11]這樣一種排除矛盾的思維方式要想正確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來看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一樣,“辯證邏輯”同樣離不開概念、定義、公理甚至假設這些范疇。但是在“辯證邏輯”的思維方式中,“形式邏輯”語境下的概念、定義、假設所具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是必須被承認的前提。換言之,“辯證邏輯對概念、定義、假設的局限性看得非常清楚。辯證邏輯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其內部或外部都包含著對立面的統一,而其存在的性質是由具有對立面統一特征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是眾多矛盾的統一體,且矛盾有主次之分。因此,要正確認識事物的規律,決不能讓形式邏輯束縛了自己的思維。要想突破形式邏輯的束縛,首先應該承認:‘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就是說,認識事物的邏輯起點應該是矛盾!”[11]眾所周知,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邏輯”的三大規律。這三大規律所內含的“矛盾”和“辯證”的靈魂,正是“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由此可見,與“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不同,“辯證邏輯”自始至終承認矛盾的存在,并把矛盾的發展和變化作為其思維方式的基本邏輯。“辯證邏輯”尤其強調,必須在“對立統一”的框架內來把握人類社會的演化過程,而決不能僅從“均衡”的視野來框定人類社會的演化過程。總之,把握矛盾的“正反面”乃是“辯證邏輯”的基本特征。“辯證邏輯”不僅不回避矛盾,而且要求在正視矛盾的基礎上,善于分析并駕馭矛盾,從而洞悉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辯證邏輯”為世界的客觀必然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對立統一,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所以,“辯證邏輯”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活的邏輯”。

需要強調,馬克思主義的“辯證邏輯”從來也不排斥“形式邏輯”。因為,“辯證邏輯”的深刻性并不否定“形式邏輯”所具有的科學性。面對真實的客觀世界,“形式邏輯”固然難以全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演化和發展。但是,“形式邏輯”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就事論事”“刪繁就簡”,這是人類認識世界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形式邏輯”對“明確是非”的邏輯訴求,那么人類要在相互溝通、互相交流以及知識傳遞上達致基本的“確認”,并形成基本的“共識”,是根本不可能的。就這個意義上講,“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是相得益彰的思維方式,是互補的,而不是排斥的。遺憾的是,雖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來也不否定“形式邏輯”在認識世界中的方法論地位,可是晚近以來,隨著西方經濟學的攻城略地,用“均衡分析”來取代、排斥,甚至完全否定“矛盾分析”的做法,已經成為當下經濟學界不容回避的嚴峻現實——恕筆者直言,把馬克思主義有關“矛盾分析”的內容定義為“均衡分析”的做法,就是這嚴峻現實的一個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汪和建.作為“烏托邦”的市場均衡理論——一個概述性檢視[J].社會,2005(5):1-17.

[3]?王中保,程恩富.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體系的構成與發展[J].經濟縱橫,2018(3):1-11.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保羅·斯威齊.資本主義發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72.

[7]?張進銘,陶然.約翰·羅默新古典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述評[J].經濟學動態,2003(2):91-94.

[8]?楊繼國.馬克思經濟學“辯證均衡”理論體系初探[J].當代經濟研究,2005(7):32-36.

[9]?趙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與發展的方法論邏輯[J].當代經濟研究,2018(3):5-13.

[10]賀麟,張世英.黑格爾關于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關系的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11]生源.建立中國的理論話語體系需要深入研究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的辯證關系[J].思維通訊科學,2015(4):15-18.

Can Market Economy Automatically Realize Equilibrium:

The Logic Based o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ZHAO Lei

(Editorial Office of Science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Sichuan,China)

Abstract: The key for whether market economy can automatically realize the equilibrium lies in that the economic volatility after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is “positive feedback” or “negative feedback”. History proves that the trend that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toward “positive feedback” is the normalcy of capitalism.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crisis are to make the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market coercively recover balanced state by “violently decreas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so-called “market balance” without “violent” and “coercive” economic crisis is only “pseudo-balance”. Recently, although “market balance” theory has been discussed by many scholars, the discussions do not reflect on the basic logic of “market balanc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with capable purchasing ab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the author critically analyzes “pseudo-balance” of market economy, and finally, 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adiction analysis” and “equilibrium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not only lies in the differently positioning the contradiction state but also consists of different logics of the two, in other words, “contradiction analysis” is the layout of “dialectic logic”, however, “equilibrium analysis” is to make the round limited in “form logic”.

Key words: equilibrium; equilibrium analysis; contradiction analysis; dialectic logic; form logi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级毛片|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久久青草热|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视频色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少妇精品网站|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精品视屏|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欧美笫一页| a国产精品|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精品| 激情乱人伦|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美日韩综合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久不卡精品|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91国内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无码av三级|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成人日韩欧美|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看片网| 亚洲午夜18|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www.国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