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慧 李敬



摘?要: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必然要求供給渠道社會化系統化多樣化,而不同的供給渠道有不同的適用條件,進而在實踐中表現出不同的有效性。基于西南地區599個農戶的調查數據分析表明:10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中,農機服務、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物流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質檢服務及土地流轉服務供給渠道數量的增加有助于農戶收入增長,而農資服務、農業基礎設施服務、農業金融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負相關,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不同供給渠道對農戶滿意度的影響具有差異性。各地區在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戶的現實需求選擇適用的供給渠道,并積極改進農戶滿意度不高、增收效果不好的供給渠道。
關鍵詞: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供給有效性;農戶增收;農戶滿意度;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8131(2019)02-0053-11
一、引言
隨著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我國農業勞動力減少、農村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普通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面臨許多新問題,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越來越多。2017年8月,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農經發〔2017〕6號),提出要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強調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農業發展內生需求的帶動下,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但其整體發展水平仍滯后于城鎮化水平,也滯后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實要求(張薦華 等,2019)[1]。因此,深入研究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規律及其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目前,學界對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機制。Alesina等(1994)認為,農業生產環節的分工深化是引致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重要原因[2]。潘錦云等(2011)認為,由于農業發展對服務的需求增加,各類生產性服務主體開始關注農業市場并將業務向其延伸和滲透,生產性服務在農業領域轉化為農業生產性服務[3]。董歡(2013)認為,一二三產業結構的演變和農業生產的外部化演進共同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產生和快速發展[4]。郝愛民(2013)認為,農戶之所以做出服務外包行為,主要是出于規避農業經營風險的考慮[5]。陳昭玖等(2016)認為,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發展遵循農業分工深化—服務外包增加—分工進一步深化的演變規律[6]。
二是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方式。Kassem(2016)重點研究了提供農業信息服務的私人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關系以及私營部門所面臨的制約因素,認為需要構建一個法律框架來實現私營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和協調[7]。Wairimu等(2016)以烏干達北部從政治環境危機向經濟發展轉變為背景,對其農業服務供給的政策和實踐進行評價[8]。Jara-Rojas等(2016)基于智利樹莓經營小農戶技術援助計劃的實施情況,分析政府從直接提供技術援助的公共服務轉向利用公共資金聘請私人組織提供服務的過程[9]。Faure等(2017)研究發現,公共咨詢服務缺乏靈活性,由供應商提供的私人咨詢更符合奶農的需求,并以此分析了咨詢服務的私有化模式,認為應加強公共和私人咨詢活動的協調性[10]。Donovan等(2017)從銷售、技術和金融三個方面研究農業服務模式,認為不同類型的服務提供者(包括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各種私營部門)都需要更好地設計其服務體系[11]。Faure等(2018)針對非洲家庭農場的研究表明,制度是制約農業服務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給予農業生產者更多的發言權有助于服務供給的可持續性[12]。
三是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效應。Reiner(1998)、Adams(2011)和Alston(2011)等從不同角度的實證研究均表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13-15]。郝愛民(2011)的研究表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農業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6]。劉楠(2015)分析發現,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民收入有長期影響[17]。蘭曉紅(2015)的研究顯示,農業生產性服務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18]。Samuel Benin(2015)評估了拖拉機購買補貼和私營部門農業機械化服務對不同服務對象(含家庭農場)產出的積極影響[19]。Emmanuel等(2016)研究發現,農資服務促進了化肥的使用,并對水稻生產有積極影響[20]。劉強等(2017)分析了農業生產性服務對糧食成本效率和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21]。張薦華等(2019)研究表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僅有利于縮小本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對周邊地區存在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1]。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忽視了對供給渠道的研究,且大多數文獻僅針對一種或幾種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進行研究,不夠全面和系統;同時,通過調查數據實證分析農戶對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實際感受的研究也比較缺乏。農業生產性服務具有系統性和多樣性,有多種服務,各種服務之間相互關聯,每種服務又有多種供給渠道;而不同的服務具有不同功效,不同的渠道也具有不同的機制,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差異化影響。有鑒于此,本文將農業生產性服務分為10類,并運用實地調查數據,基于農戶收入增長和滿意度視角,實證分析各類服務及其不同供給渠道的有效性,以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
二、理論基礎、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1分工視角下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效用及分類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分工能夠使每個環節的勞動者技能提升、免除他們在不同類型的工種直接轉換的各種消耗,促進機械發明速度,進而提高勞動效率[22]。阿林·楊格等在《報酬遞增與經濟進步》一文中對社會分工進行了系統闡述,認為生產率的高低最終依賴于分工水平[23]。楊小凱在楊格定理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分工與專業化模型,認為分工和專業化可以提高勞動者掌握知識的能力、社會生產總量和勞動生產率,而分工內生演變的基礎是分工經濟與交易費用之間的兩難選擇,生產效益和交易效率的改進能促進分工[24]。本文所研究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正是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分離出來的、由專門的服務供應商或機構提供的專業化生產服務。農業生產性服務的有效供給可以避免農戶在不同農業生產環節之間轉換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專業化的生產服務可以促進相關領域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提高農業生產率。
按照分工理論,農業生產性服務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改進生產效率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通過服務組織以市場化方式將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實現農業與現代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進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要素產出效率,主要包括農資服務、農機服務、農業基礎設施服務、農技推廣服務、農業金融服務等。另一類是改進交易效率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促進農業分工深化和農業規模經營,主要包括農產品銷售服務、農產品物流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質檢服務、土地流轉服務等。
從理論上講,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會促進農戶收入的增長。而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的多少反映了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系統化和社會化程度,渠道越多越能滿足農戶的多樣化需求,對農業產生效率和交易效率提高的促進作用越大,進而農戶增收效應也越大。然而,在實踐中,由于發展階段、區域特色、農戶資源稟賦等存在異質性,一些供給渠道并不一定具有普適性。因此,本文試圖利用對我國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數據,實證檢驗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的相關性以及不同渠道對農戶滿意度的差異化影響,從供給渠道角度探究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有效性,進而為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有效性提供經驗借鑒和政策啟示。
2模型設定及變量選擇
本文實證分析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的多少與農戶收入水平的相關性,二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不同供給渠道對農戶滿意程度的影響。由于農戶收入水平具有層次性,農戶對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滿意度具有等級性,因此本文選擇多元有序Logit模型(Odered Logit Model)進行實證檢驗。根據需要,設定以下兩個實證模型:
模型(1):農戶收入水平影響因素模型
Ii=α1APMi+α2AMi+α3AIi+α4APLi+α5ATi+α6AISi+α7APQi+α8AFIi+α9APSi+α10ALTi+α11ASPi+θnXin+μi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樣本農戶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分為5個等級),解釋變量為農業生產性服務(分為10類)的供給渠道數,Xin為控制變量,μ為隨機擾動項。各變量的含義和賦值詳見表1。
模型(2):農戶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
Si=∑ni=1γiAij+∑ni=1θmXm+εi
其中,解釋變量Si為樣本農戶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供給的滿意程度(分為3個等級),解釋變量Aij為第i類農業生產服務的第j個供給渠道,Xm為控制變量,εi為隨機擾動項。本文分別對每一類農業生產服務進行估計,因此模型(2)代指10個方程。
3數據來源與樣本情況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農業生產基礎和面臨的環境條件也不同。西南地區的重慶、四川、貴州、云南4省市,地形地貌既有盆地和平原,也有山區和丘陵,在農業產出效率、生產條件、發展基礎、發展環境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選擇西南地區進行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于2018年5月進行,共發放問卷625份。其中,在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隨機發放問卷102份,在四川江油市九嶺鎮、梓潼縣石牛鎮和許州鎮分別發放問卷100份、105份和74份,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黔南州甕安縣和遵義市鳳岡縣分別發放58份、38份和43份,在云南羅平縣和冰川縣分別發放70份和35份。剔除邏輯錯誤、數據缺失等樣本后,得到有效樣本599份。調查樣本包括了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收入、經營類型的農戶,問題涉及10類農業生產性服務,重點調查內容是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供給渠道、農戶對這些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滿意程度、農戶對生產性服務內容及服務主體的選擇意向等。樣本農戶基本特征見表2。
三、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數量對農戶收入水平的影響
本文采用STATA軟件對模型(1)進行多元有序 Logit回歸,回歸結果見表3。從模型檢驗結果可知,數據擬合效果較好。
農機服務、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物流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質檢服務及土地流轉服務6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正相關。其中,農機服務的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為正,土地流轉服務和農業信息服務的系數在10%置信水平下顯著為正。而其他3項的作用不顯著,可能原因在于這些農業生產性服務還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影響了其農戶增收效應。以農產品物流服務為例,雖然西南地區道路目前已基本實現“村村通”,但農產品自田地到儲運地之間仍然存在不便,機動車無法達到田間地頭。另外,由于儲運和保鮮方式單一,運輸過程中損失嚴重,因此農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依然突出。
農資服務、農業基礎設施服務、農業金融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4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負相關。其中,農業基礎設施服務和農業金融服務的系數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農戶從這些服務中得到的收益比較低,而支付的成本比較高,反而降低了農民收入。比如,近十年(2008—2017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農資服務雖然使農民更容易購買農資,但支付的價格比較高。近年來,農業基礎設施有很大改善,但農民使用農業基礎設施也需要支付成本,同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收益期較長,因此從當期看可能會對農民收入產生負作用。在農業金融服務方面,“貸款貴”“貸款難”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對農戶收入增長產生了負作用,這與溫濤等(2005)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25]。此外,由于流通環節費用高且利益分配往往不利于用戶,因此農產品銷售服務渠道的增加對農戶收入也沒有產生正向影響。
四、農業生產性服務不同供給渠道對農戶滿意度的差異化影響
為進一步探討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的有效性,應用模型(2)分別對改進生產效率的5類和改進交易效率的5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不同供給渠道與農戶滿意度的相關性進行估計(見表4和表5)。
農資服務供給的4個渠道中,“A11政府辦的服務站”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但不顯著,“A14自行購買”與農戶滿意度顯著負相關,“A12合作社統一購買”和“A13跟隨大戶、專業戶或龍頭企業一起購買”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但不顯著。整體上看,農戶希望有專業部門提供農資供應及配送服務,但除政府供給渠道外,對其他供給渠道的服務并不滿意。
農機服務供給的8個渠道中,“A21自購農機”“A25農機服務公司”和“A26農機合作社”與農戶滿意度顯著正相關,而“A22鄰里間借用”“A23本地農業經營大戶、專業戶和龍頭企業提供服務”“A24鄉鎮農機站”“A27不用農機”和“A28合作社統一使用機械作業”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且“A27不用農機”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目前,農戶對農機服務的需求較強,除了希望自己購買外,對農機服務公司和農機合作社提供的農機服務也較為滿意。
農業基礎設施服務供給的10個渠道中,“A31農村電力和能源”“A37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公共服務機構”“A39農業示范區建設”和“A310環境生態”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且A310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而“A32農田水利設施”“A33網絡覆蓋”“A34農村道路”“A35農產品集散購銷市場”“A36氣象基礎設施”和“A38農資銷售網點”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其中A32、A33與A3分別在5%、1%與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在對農業基礎設施需求較大的情況下,農戶對教育、專業市場及生活環境等方面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供給較為認同。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供給的6個渠道中,“A41通過電視、報紙、書籍和網絡等的宣傳自學”“A43種子、農藥、化肥等相關產品經銷商”“A44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的技術培訓及技術交流和示范”和“A46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統一技術指導”與農戶滿意度顯著正相關,而“A42普通農戶、生產大戶等相互請教和交流”和“A45上級機構指派的技術人員定期指導”與農戶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農戶對農技推廣服務的需求很強,對合作社、龍頭企業的指導及政府部門的組織培訓較為滿意。
農業金融服務供給的6個渠道中,“A52合作社提供資金互助”“A54金融機構抵押貸款”和“A56新型農業金融機構”與農戶滿意度顯著正相關,特別是A52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A61親戚朋友間個人借貸”“A53將土地經營權抵押或入股”和“A55不需要貸款”與農戶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農戶對農業金融服務很強的需求,對合作社、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較為滿意,而不希望通過個人借貸、土地抵押等方式來滿足融資需求。
農產品銷售服務供給的6個渠道中,“A61個人零售”和“A64專業合作社組織統一銷售”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A62批發商上門收購”“A63農產品加工企業統一收購”“A65互聯網出售”和“A66采摘等新型銷售模式”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且A66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負向。農戶目前的產品銷售多通過個人和專業合作進行,其他新型銷售服務渠道供給較少,農戶的接受度不高。
農產品物流服務供給的6個渠道中,“A71自購車運輸”“A73由合作社集中農產品運輸”及“A75農產品物流公司”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且A71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A72鄰里和熟人間借助”“A74雇傭(租賃)他人進行運輸”和“A76電子虛擬農產品物流供應鏈”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且A72和A76分別在10%和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農戶物流服務具有較強的專業化需求,在希望自購車進行農產品運輸的同時,也傾向于獲得合作社及專業農產品物流公司的服務。
農業信息服務供給的4個渠道中,“A81合作社、大戶、龍頭企業等接受企業訂單統一計劃”“A82政府信息平臺或村委會分享”和“A83互聯網、電視、廣播、報紙等科普信息”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且A81和A82分別在1%和10%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而“A84隨多數人經營”與農戶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農戶對農業信息服務的需求強烈,希望能從合作社、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政府平臺、互聯網、電視等渠道獲得信息服務,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政府提供更多的農業信息服務將有效提高農戶的滿意度。
農產品質檢服務供給的5個渠道中“A91政府機構”和“A92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且A91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A95不了解”“A93農產品收購和加工企業”和“A94合作社統一生產標準”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且A95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農戶希望得到政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提供的農產品質檢服務,但是由于該服務的供給不足及宣傳不夠,農戶對該項服務的了解不夠,導致農戶的滿意度不高。
土地流轉服務供給的5個渠道中,“A101農業經營大戶”“A102農業合作社”和“A103農業企業”與農戶滿意度正相關,且A102和A103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A104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規模戶”和“A105無流轉”與農戶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農戶對土地流轉服務有需求,并對來自農業經營大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土地流轉服務較為滿意。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西南地區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發現,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的有效性總體不高。農機服務、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物流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質檢服務及土地流轉服務6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數量的增加有助于農戶收入增長,其中只有農機服務和土地流轉服務的作用顯著;而農資服務、農業基礎設施服務、農業金融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4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負相關,其中農業基礎設施服務和農業金融服務的作用顯著。同時,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不同供給渠道對農戶滿意度具有差異性影響,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中均存在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的供給渠道;總體上看,相比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正相關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在供給渠道數量與農戶收入水平負相關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中與農戶滿意度負相關的供給渠道相對更多,其作用更為顯著。因此,各地區在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用的供給渠道,并積極改進農戶滿意度不高、增收效果不好的供給渠道,在實現農業生產性服務社會化、系統化、多樣化的同時提高供給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結論,針對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有效性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切實保護農戶利益,基于農戶增收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機制。調查分析發現,當前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農民增收效應不夠顯著,還有部分供給對農戶收入增長具有負面影響,說明這些農業生產性服務目前是比較“貴”的。應建立保護農戶利益的有效機制,加大政府對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引導和支持力度,積極設計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如對各服務供給主體和服務對象給予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優惠,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以切實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第二,有效促進農業現代化,基于農業生產需求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結構。分析發現,農戶對10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的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農戶對能更好滿足農業生產現實需求的服務的滿意度更高,其對農戶增收的正向影響也更顯著。在當前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出的背景下,農業生產對于節約勞動力、改進生產效率的服務需求更大,通過農機服務、農技推廣等服務可將普通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通過土地流轉服務可以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于這些服務應加大供給。
第三,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基于農戶需求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一方面,要強化農戶滿意度高的供給渠道,如農資服務由政府供給,農機服務由農機服務公司、農機合作社供給,農業基礎設施服務由教育、衛生、水利、交通等部門供給,農技推廣服務由政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供給,農業金融服務由合作社等各類金融機構供給,農產品銷售服務由個人和合作社供給,農產品物流服務由合作社及專業農產品物流公司供給,農業信息服務由合作社、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政府平臺供給,農產品質檢服務由政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供給,土地流轉服務由農業經營大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供給。另一方面,要積極改進農戶不滿意的供給渠道,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農戶滿意度。
參考文獻:[1]?張薦華,高軍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會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嗎?——基于空間溢出和門檻特征的實證檢驗[J].西部論壇,2019,29(1):45-54.
[2]?ALESINA A,RODRIK D.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2):465-?490.
[3]?潘錦云,汪時珍,李晏墅.現代服務業改造傳統農業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基于產業耦合的視角[J].經濟學家,2011(12):40-47.
[4]?董歡.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農村經濟,2013(6):112-115.
[5]?郝愛民.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與條件研究[J].南方經濟,2013(5):38-48.
[6]?陳昭玖,胡雯.農地確權、交易裝置與農戶生產環節外包——基于“斯密—楊格”定理的分工演化邏輯[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8):16-24+110.
[7]?KASSEM H S. The determinants of private sector′s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Dakhlia Governorate,EGYPT [J]. Journal of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2016,26(5):1429-21435.
[8]?WAIRIMU W W,CHRISTOPLOS I,HILHORST D. From crisis to development: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service provision in Northern Uganda[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16,33(4):799-812.
[9]?JARA-ROJAS R,BRAVO-URETA B,SOLIS D,et 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ommercialization channels among small-scale farmers:Evidence for raspberry production in Central Chile[J]. South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16:1-26.
[10]FAURE G,HUAMANYAURI M K,SALAZAR I,et al. Privatisation of agricultural advisory services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dairy farmers in the Mantaro Valley, Peru[J].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17,23(3):197-211.
[11]DONOVAN J,HELLIN J,STOIAN D. Revisiting the role of business,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 fostering rural entrepreneurship[J].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Microfinance,2017,28(4):251-254.
[12]FAURE G,TOILLIER A,MOUMOUNI I. How to scale management advice for family farms in Africa[J].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8:1-18.
[13]REINER K A. Rural non-farm development:A trade theoretic view[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98,7(4):425-437.
[14]ADAMS E,ASHWORTH V,RAIKES P L. Agricultural supporting services for land reform[J].The Land and Agriculture Policy Centure,2011(5):49-59.
[15]ALSTON J M,ANDERSENA,JAMES J S,PARDEY P G . Persistence pays:U. 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benefits from public R&D spending [M]. New York:Springer,2011.
[16]郝愛民.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1(7):97-102+136.
[17]劉楠.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經濟協整檢驗[J].商業經濟研究,2015(15):126-127.
[18]蘭曉紅.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農民收入的互動關系研究[J].農業經濟,2015(4):41-43.
[19]Samuel Benin. Impact of Ghana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s center program[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5 (46):103-117.
[20]EMMANUEL D,OWUSU-SEKYERE E,OWUSU V,et al. Impac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on ado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Implications for rice productivity and development in Ghana[J]. NJAS -?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16,79:41-49.
[21]劉強,楊萬江,孟華兵.農業生產性服務對我國糧食生產成本效率的影響分析——以水稻產業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1):8-14.
[22]亞當·斯密. 國富論:上[M].郭大力,王亞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4.
[23]阿林·楊格,賈根良.報酬遞增與經濟進步[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6(2):52-57.
[24]楊小凱.分工和經濟組織:一個新興古典微觀經濟學分析框架[M].北荷蘭出版公司,1994.
[25]溫濤,冉光和,熊德平.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05(9):30-43.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Suppl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Growth and Satisfaction of Farmer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of Four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LI Ying-hui1,2,LI J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Sichuan, China; 2. Yangtze Upriver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with diversification, multiple-layer and multiple-type necessarily requires the socialized, systemized and diversified supply channels, however, different supply channels have different adaptation conditions and further express different effectiveness.Based on the survey of 599 farmer households in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sup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income growth and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n typ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the increase of supply channel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ervic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ervic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checking service and land transfer service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disposable income, but the increase of supply channels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servic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ervice,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ervi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servic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rmers' income level, that different supply channel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We should choose practical supply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real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 household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supply channels with lower satisfaction and lower income growth.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s; supply channel; supply effectiveness; farmers' income growth; farmer satisfaction; modern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