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騰飛是一名大三的??粕?,即將面臨畢業。大學期間曾經因為情緒抑郁等問題被輔導員老師推薦去心理咨詢室,這一次是他主動求助,在描述了自己面對畢業和未來生活的忐忑與迷茫之后,騰飛說出了內心最糾結的事情……
騰飛開始了他的講述,因為和宿舍同學的一些矛盾,騰飛覺得內心煩躁。這個時候,他聽到自己養的寵物,一只小白兔在吱吱叫,他覺得自己更加心煩。于是,晚上的時候,他拿著一把水果刀,扎死了小兔子,開始兔子還在掙扎,后來,血染紅了它的毛,它慢慢就死掉了。
騰飛在敘述的過程中幾度停下來,敘述的過程也很慢,回憶這個場景對他來說有些艱難。但是,敘述終止,他認真地看著咨詢師說:“老師,我沒有覺得難過,我覺得這是兔子的一種解脫?!彼拿枋隹芍^語出驚人,后面還有更驚人的?!袄蠋?,這兔子是我買來的,跟著我也不享福,我心情好的時候就喂它,心情不好就不喂它,我覺得死了反而很好,不用再跟著主人受苦了,而且我買了它,我就可以決定它的生死?!?/p>
咨詢幾乎卡在這里,咨詢師也被他的平靜和冷漠驚到了,對待生命如此漠然,并且強調自己能夠決定一個生命的終結。保密例外的倫理要求在咨詢師的腦海中已經敲響了警鐘,咨詢師耐心地等待。他來咨詢室,不僅僅是為了敘述殺掉兔子的過程,這背后的心理波動是什么?他拿出這個事情來講,想要告訴咨詢師什么?
騰飛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老師,我這次殺了我的小兔子,因為它讓我很煩,我擔心有一天,我也會傷害別人,你說我會不會成為一個殺人犯?我不想害別人,雖然我不在乎我的命,但是如果我萬一害了別人,他們的父母會很難過?!?/p>
騰飛的顧慮似乎暴露了他對生命的態度:一、他殺了小兔子,從認知上認為兔子屬于自己的私有財產,可以決定其生死;二、殺死小兔子這件事情讓他開始擔心,自己對生命的態度會讓他在未來不受理智控制時傷害他人;三、他提到了傷害別人,別人的父母會難過,沒有提及自己的父母。
騰飛殺死小兔子,心理沒有多少負罪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認為兔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自己有生殺大權,這和目前部分大學生的生命觀缺失現象相吻合。大學生對待生命的態度:更加珍視人類的生命,忽略動植物的生命。這種對生命的淡漠態度會影響他的行為。但是殺兔子事件依然讓他產生了一種焦慮,這種焦慮驅使他擔心自己會制造不可控的可怕后果。在提及后果的時候,他忽視了自己的父母,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渴望控制兔子的生死,但是又無法靠漠視兔子的死亡獲得內心的平靜,騰飛的行為背后有何心理動因?咨詢師從忽視父母的角度切入了咨詢,騰飛講述出了一個憂郁男孩的反抗與成長的過程。
騰飛家在農村,父母在生下他之后,為了改善生活,就到縣城里去打工,年幼的騰飛被輾轉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年幼的他少言寡語,將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以防止給別人帶來麻煩,引起親戚的反感。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回到了村里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也為了上小學好監督他學習,感情疏離的騰飛,遇到了要強而嚴厲的母親。母親通過責罰要求騰飛好好學習,一旦出現差錯,非打即罵。母親的教育方式也效果顯著,小學的騰飛成績優異。但是他從來不會表露情緒。
后來,騰飛就讀寄宿中學。弟弟出生了,母親對剛出生的弟弟溫柔備至,卻對已經進入叛逆期的騰飛劍拔弩張,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既然生了你,你就得聽我的。”沒有對錯,沒有爭辯,只因為是母親,所以就要聽她的。父親與母親的態度一致,認為養孩子就是老子說了算。
騰飛的每次反抗都會引來父母的責罵,慢慢地他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我活著又有什么用?別人不缺我一個朋友,父母還有我弟弟陪伴左右,世界上人這么多,也從不缺我一個……孩子在父母的嚴厲控制之下,難分是非,沒有自我。
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幾度落淚,騰飛平靜的臉上開始是震驚,后來是悲傷。他離開咨詢室的時候曾感慨,以為不會被理解,甚至想要放棄生命。原來,他不在乎的不止是小兔子的生命,還有他自己的。
后來,他去醫院評估了自己的精神狀態,開始服用抗抑郁的藥物。后來他去了單位實習,也開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在回訪中提到,他遇到了想要在乎的人,等他有了孩子,就讓孩子自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