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執中
如果我問你,廣告的目標是什么?你肯定會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賣產品!”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廣告的最終目標當然是推銷產品,在廣告里,產品通常也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然而,最高明的廣告不是販賣產品,而是販賣問題。
在李施德林1914年推出漱口水之前,美國人沒有口臭這個概念,畢竟人總是會有味道的嘛。大家根本不覺得嘴里有味道是個問題,漱口水又怎么賣得出去?所以,李施德林調整策略,在1920年推出了一系列廣告,以鋪天蓋地的宣傳力度讓大家認識了一個生造出來的詞,叫halitosis,據說來自拉丁文,意思就是口臭。他們在廣告中告訴大家,口臭會讓你呼吸出來的氣息變得很難聞,會讓大家在背后偷偷地討厭你。更絕的是,它的廣告特別強調:口臭的人本身是聞不出來自己有口臭的。潛臺詞就是,你自己聞不出來,別人聞出來了也不好當面指出,怎么辦呢?當然是每個家庭都準備一瓶漱口水,有備無患咯!
李施德林廣告中這個口臭的概念非常成功。它把不受歡迎這個無數人都會遇到的大問題與自己的產品綁在一起,這樣的推銷事半功倍。
在這方面,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學習方法,就是向網絡世界里經常見到的“標題黨”取經。“標題黨”雖然招人煩,惹人嫌,卻具有不可否認的傳播效力,你就算再怎么瞧不起這套,往往也會一邊鄙視一邊禁不住點開,一探究竟。這就是因為“標題黨”非常善于販賣問題,也就是在你心里挖窟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