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沙
這個夏天像從前的每個夏天一樣,將成為千千萬萬年輕人的人生分水嶺。多年來一直被藍校服遮蔽的、看起來大家都一樣的青春,因為一場高考,從此天上人間,各奔西東。
2000年,一本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劉亦婷當年曾是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學生,1999年被美國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作者劉衛華是劉亦婷的母親,她描寫了女兒如何在家教得當又有自身努力的情況下,成為一代學霸的學習歷程。多年來,哈佛一直是全球學子心目中的天邊月,可以想見,該書面市所引起的極大震撼,和所受到的空前追捧。它甚至被許多家長奉為一時無兩的教子寶典。
4年以后,作家出版社踵事增華,再出版《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作者為劉亦婷本人。該書作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姊妹篇,被描述為“分享育兒心得和成長體驗的家庭教育專著”,面市不久即入選中國圖書協會“2004年全國優秀暢銷書”,到2006年春,已加印近20次,印數達到48萬冊。
2018年4月,作家出版社再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紀念版”,宣稱已暢銷260萬冊,將繼續作為一代代家長們的枕中秘笈。
我不知道這兩本書給中國的家庭教育生態到底帶來了多少改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因為這兩本書的醍醐灌頂而變成孩子的良師,更不知道又有多少學子因為這兩本書而考入了中外名校。我反而想知道的是,劉亦婷自己現在怎樣了?
網上的資料顯示,劉亦婷從哈佛畢業后留在了美國,先后在波士頓咨詢、百事和一家對沖基金工作,時間都不長。她還申請過哈佛商學院,但被拒,于是自己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后又開一家“慧恩資本”,4年后再度關閉。劉亦婷嫁給了她的大學同學,一個白人,他在哈佛一直讀到法學博士,畢業后成為一家律師所的合伙人,專門給有錢人打離婚官司。而劉亦婷自己,現在的身份是一家資本機構的合伙人,但據說主要是做家庭主婦,已經泯然眾人。
就像所有王子與公主的故事都在大圓滿的時候戛然而止一樣,劉亦婷的故事如果在她考上哈佛的時候終結,那將無比完美。然而,這當然是讀者的一廂情愿,因為一切的審美都應該是為生活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要生活為審美服務。
中國人的教育,根深蒂固是一種精英教育,望子成龍的理想決不容質疑和挑戰。可一個冷冰冰的事實是,如果精英是金光閃閃的金字塔塔尖,而更多的學子卻只能做籍籍無名的塔身和底座。成為塔尖需要天分、努力、家庭環境乃至好運氣的合理搭配,成為塔身和底座卻是大概率的結果。正如無數的創業者都想成為馬云馬化騰,但事實上即使比馬云馬化騰還聰明還努力,也依然可能成為炮灰。那些炮灰之所以不被我們知道,正因為他們成了炮灰,他們的故事即使再精彩也無人提及。
所以,其實有兩個劉亦婷,一個是神奇地由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劉亦婷,一個洗盡鉛華、回到紅塵的劉亦婷。世人總以前者為榜樣,而我卻更喜歡后者,前者是被作者、出版機構、銷售渠道甚至讀者腦補共同創造出來的,而后者卻生活在真實的地面上,念書,嫁人,創業,不怎么成功,安安靜靜做個家庭主婦,面對天長日久,柴米油鹽。
原來詩和遠方都不在遠方,恰在眼前的茍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