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笙

婚禮,是一種儀式,而且從古至今都是結婚新人對即將到來的婚姻幸福的期許。
有人說一輩子就這么一次,絕對不容馬虎。這當然沒錯。
所謂婚禮中的禮,是重視,是尊重,更是莊重的人生儀式。首先是對婚姻的重視,才會更注重婚禮的儀式,同時也是對見證婚禮的親朋好友的尊重。
我第一次感悟到婚禮的美好,是小時候看《撒哈拉沙漠》,對于三毛和荷西而言,相愛便是一切,其他的都是其次,但再不管不顧也終究要有世俗的儀式。三毛穿著一身樸實但優雅的細麻布長衣服,戴了一頂草編帽子,沒有花,別了一把香菜在帽子上。趿著涼鞋,和剛下班的荷西一起,走路到鎮上的法院結婚。“漫漫的黃沙,無邊而龐大的天空下,只有我們兩個渺小的身影。沙漠,在這個時候真是美極了。”以慶祝愛的結合為初衷的婚禮,就是如此純粹。
每一個懂得儀式感多么重要的成年人,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你腦子里留下的那個美好瞬間,足以幫你抵御瑣碎的平淡的生活。
有沒有這個環節,對兩個人內心來說,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對80后夫妻朋友,通過共同奮斗過上中產階級生活。他們相戀15年,結婚10年。女方為了能多分一套房,千方百計地讓丈夫和她“假離婚”,父母也在旁勸:多套房子總是穩妥的。
丈夫一直不同意,多次避著一心求“離婚”的妻子無果后,他突然覺得眼前的這個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他跪求丈母娘也要娶的女子了,而是一個被生活腐蝕得只剩金錢味,讓他覺得陌生的人,恍然間自己這10年的堅持變得荒唐可笑。
結果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丈夫在拿了離婚證之后帶著報復心理出軌了年輕女孩,并且毫無顧忌地讓妻子知道了這件事,他想報復妻子對他感情的輕踐。
10年的婚姻岌岌可危,妻子想過很多挽回的辦法:放下尊嚴,請求丈夫歸來;辭職回家做賢妻良母;為了尊嚴選擇凈身出戶,但最終還是無法挽回婚姻。
妻子絕望之余,覺得結婚10年居然沒有穿過婚紗,也沒有在親朋好友的注目下完成一場婚禮,他們就這樣默默地開始,又安靜地結束了,她不甘心,所以,她向“前夫”要了一場婚禮。
而就在他們補辦的結婚也是離婚儀式上,他們才被喚醒:在婚禮上,妻子審視了自己這10年的得失,并祝福丈夫沒有自己也要幸福。而丈夫在婚禮上幡然醒悟,眼前的妻子,正是自己曾經所有的夢想,她的眼角已經有了皺紋,可她依然還是她,他想起了一切,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愛。
遲到10年的結婚儀式挽救了一段婚姻。
多數女孩想要的婚禮,其實就是儀式感。儀式對人生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它讓我們記住了人生中那些特殊的時刻。
在中國傳統的婚禮中,點燃紅燭行告上禮,是要得到天地的護佑和見證,為父母敬茶才算公婆正式接受這個女孩成為家人,新娘要戴上紅蓋頭,新郎進了洞房才能挑下來,這就是儀式感。盡管過程似乎顯得造作,但婚禮最大的意義,是讓兩個人當著眾人的面確定關系、定下承諾。
有多少夫妻在婚姻里,有過磨擦甚至分裂,有時真的不想再過下去了,原來的白月光成了一粒白米飯,可想到曾在那么多人的見證下許諾攜手一生的儀式,就這樣離婚了,想想也有點不好意思,就繼續磨吧。
婚禮是一定要辦的。儀式上“我們”承諾、紀念,儀式為“我們”見證、祝福,儀式是一個開心告別也幸福遙望的重大節點,也可以說,儀式也是一種約束,是對彼此責任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