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雅
三年“民情賬”,從“我說你聽重管理”到“以人為本重服務”,從“唱獨角戲”到“演大合唱”,群眾角色不同了,干部作風轉變了,社會治理得以共建共治共享
“中鐵十一局在雙喜村實施工程,石坎修砌長度明顯不夠,汛期很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對貧困戶住房造成安全隱患?!?018年3月15日,城關鎮群眾的一個意見建議發到石泉縣聯系辦。
城關鎮的干部立即到現場查看,驚出一身冷汗。此處確實存在安全隱患,若未能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當天,又有一名群眾向縣聯系辦反映,縣城北環路東延段一處水泥路面嚴重破損造成交通隱患。
三年來,石泉縣的書記民情“三本賬”機制日趨成熟,并延伸出多重收益,社會治理也從單元管理向自下而上、雙向互動的多元共治轉變,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群眾參與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發動了群眾,就相當于有了一個龐大的智囊團。
但在實際中,群眾對社會治理的參與率較低??h聯系辦主任徐興平認為,社會經濟發展變化,人民群眾感受最深,“三本賬”就為群眾建立了一個渠道、一個機制,向黨委政府談想法主張,提意見建議。
2018年3月,后柳古鎮迎來了新春第一批游客?!耙怯恤~就更好了?!焙舆吪恼盏挠慰筒唤浺獾母袊@,被旁邊的村民沈貴兵聽見了。隨后他向縣里建議:在后柳中壩河里投放魚苗并加以養護,以便吸引更多游客。
李啟全當即批示:“此事可以辦。”并要求水利局進行落實。
不久,又有群眾建議相關部門管理車輛非法營運,縣交通局與交警大隊馬上行動開展專項整治。
縣聯系辦統計發現,“三本賬”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群眾利益訴求賬的數量逐漸減少,關乎縣域發展的意見建議和監督舉報投訴越來越多。
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群眾從開始不信任到現在積極主動,訴求者變成了建言人,“民情賬”有效互動,推動縣域科學民主決策。
2018年7月25日,兩河鎮銀河村村民反映鎮上衛生院醫療質量、服務態度的問題,建議縣上對鄉鎮衛生院進行整改。
納入民情“三本賬”后,縣衛計局在兩河鎮1個社區和11個村征求意見建議,兩河鎮人大召集“兩代表一委員”、部分群眾代表對鎮衛生院醫療服務工作進行民主測評。
在這之前,縣上已經通過建設醫聯體優化整合全縣醫療服務資源,通過這一次辦理“民情賬”,在加快遠程診療基礎上,石泉縣又建立“321”人才下沉機制,繼續促進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聯動。
這一條“硬杠杠”,讓基層專業醫生匱乏、診療水平不高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通過群眾“投訴舉報賬”,基層群眾又化身為黨風政風“監督員”。每當信訪民情直通車開到鎮村時,不少村民都會前來投訴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
近年來石泉縣累計辦理“投訴舉報賬”256件,處置侵害群眾利益問題126件,立案51件,黨紀處分53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實現了民主監督與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機結合,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
起初公布三級書記的電話,最讓大家懷疑的是,縱然有十種民情民意收集渠道,群眾依然會選擇給“一把手”打電話。而“一把手”的精力是有限的,除去開會、調研等,能有多少時間接電話?
事實上,書記的電話并未“打爆”。因為干部作風在回應群眾關切、體恤群眾冷暖、解決群眾困難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群眾的事情在村、鎮、部門一級就能解決,各級書記的電話自然就少了。
之前,老城社區居民沈桂蘭看到,社區老化的電線就下垂在老人和兒童頭頂上,十分危險,便想找有關部門進行整修。以前詢問過查電表的工作人員、找過電力部門都沒有結果,她不知道還能向誰反映。
在社區宣傳欄看到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后,她找到了社區書記劉世元說明電線問題。沒想到事情很快有了消息,電力部門馬上安排專人前來維修。
“過去這種問題就靠我們很難這么快解決,現在就不一樣了”,劉世元說,“借了書記民情‘三本賬’的東風,渠道暢通了,距離拉近了,視野開闊了,事情解決了,群眾滿意了,更喚醒了各鎮村、單位部門的擔當作為?!?/p>
但凡是重難點問題,納入書記民情“三本賬”后,鄉鎮、街道書記可以依據批辦單,及時召集縣級職能部門現場辦公解決,實現了“鄉鎮(街道)召集、部門報到”,合力共抓解難題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推諉扯皮踢皮球、復雜問題單個部門單打獨斗難解決等“老問題”。
最近,北街社區居民蔡孝成多年的煩惱煙消云散了,家里原本緊閉鎖死的窗子終于可以打開了。
小區門口之前經常堆放著租戶劉孝平收回來的廢品和垃圾。他已經年近70歲,妻子身體不好,租房合同也沒有到期。曾經多次有居民跟劉孝平理論,但說不了幾句就吵了起來。
蔡孝成說:“以前也有社區和住建、環保部門協調處理,但效果并不明顯?!?/p>
去年,縣創建辦與住建局、城關鎮、社區一同前去給劉孝平做工作,提出了限期清理、搬遷別處的處理決定。隨后縣環衛所、城管大隊清除了四車雜物和垃圾,并幫他搬了家。
縣政法委書記劉家斌說:“既然群眾的事反映到上面必須得辦,還有可能打板子,那鄉鎮和部門還不如直接在自己這一級解決,形成主動作為風氣,電話自然就少了。”
這一切都被蔡孝成看在眼里,他一個勁夸贊:“這可是給我們解決了老大難問題啊,‘三本賬’確實能給百姓做實事!”
3分地,處理9次,歷時幾十年,讓姑侄形同陌路。
在農村,涉及土地糾紛既常見也難解決。石泉縣城關鎮的夏西芬與侄兒夏玉安、夏玉全,多年只因3分自留地和8厘水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多次上訪。
2017年,這樁陳年舊事再次被姑姑夏西芬提了出來,城關鎮黨委書記陳孝會將此事納進書記民情“三本賬”。
年代久遠,查證難,親情糾葛,積怨深。陳孝會把雙方又叫到一起,依然意見不合,調解未能成功。
不厭其煩地走訪調查,苦口婆心地勸說解釋,現場重新丈量田地,同時將無法協商解決的部分,通過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幫助夏西芬進行司法程序維權。最終,這樁土地經營權糾紛,終于在第9次協商調解中,雙方都做了讓步而解決。
“歷史遺留問題,大多因為過去的不作為?!笨h聯系辦主任徐興平說,“但就是在辦賬中,我們找到了化解的答案。”
小事不出鎮,大事不出縣?!懊袂橘~”成為助推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機制,也開辟出社會綜合治理的新路徑。
前段時間,有人在“石泉吧”發帖,列出水岸郡城物業管理的十個問題,民情聯絡員羅秋榮也上報了相關投訴信息,水岸郡城的物業問題正式納入書記民情“三本賬”。
消防設施、物業費用等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但是涉及物業管理的根本問題依然存在。
物業公司對此也是大吐苦水:水岸郡城還處于在建階段,小區入住率低,居民對物業服務不滿意、拒交物業費,公司入不敷出。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業主與物業的矛盾被激化,逐漸發酵成網絡輿情和信訪熱點。
城鎮化的加快,新建小區不斷增多,石泉縣物業管理不配套引發矛盾糾紛頻發,物業缺乏改善服務的動力,形成了惡性循環,群眾頗有怨言。雖然省、市都有明確的物業管理條例,但在具體的執行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難。
石泉決定借著水岸郡城的“東風”,書記民情“三本賬”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始探索縣域物業管理可行之路。
首先,在吸收了省、市的先進經驗和充分實地調研后,包含35個暫行辦法的城區物業管理調研報告出爐了。
2018年11月,由縣房管局局長唐錫勇親自帶頭,住建、環保、公安等部門聯合參與,為期4個月的縣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專項整治開始。
明確了各單位的職責,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居民和物業公司的矛盾也逐漸開始緩和。水岸郡城居民的煎熬,在2018年11月畫上了句號。
水岸郡城業主常安金高興之余也十分感動,他至今記得為了促成開發商、物業公司和業主的協調會,房管局干部冒雨趕來,而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居民擦干滲進屋內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