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姓名:張貝
出生日期:1982年12月12日
工作單位:仰天湖小學
職務:科學教師、信息教師、機器人社團教練、科技創新社團指導教師、綜合教研組負責人、辦公室主任
一句話介紹自己:一名熱愛教育事業、熱愛科技創新、熱愛孩子的普通教師
9月到,沉寂了一個暑假的仰天湖小學又熱鬧起來了。張貝也開始忙碌起來,上完兩節科學課后還要帶機器人社團的隊員訓練。更令他頭大的是,10月份的校園科技節就要來了,作為負責人之一,還有一堆事等著他去做……即使忙得暈頭轉向,他依舊神采奕奕,因為“我在做喜歡的事情”。
張貝的母親曾經在一所學校擔任圖書管理員,小時候的他經常出入圖書館,翻看各種科學類書籍、畫冊。這個愛好一直伴隨他到現在,凡是與科學、科幻有關的小說、電影、新聞,他都要去湊個熱鬧。
“啟蒙教育太重要了,一個人成年以后的行為舉止都可以在幼年時期找到痕跡。”為了做好科學啟蒙工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張貝常常在課堂上插播一些新鮮事,讓書本知識“活”起來。
“旅行者1號能在太空飛行42年,離不開‘引力彈弓效應的幫忙,當它靠近某個星球時,這顆星球的引力會將它遠遠地拋出去,這樣能大大節省燃料。”“癌癥雖然可怕,但人類一定會想到辦法戰勝它!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癌癥免疫療法,就是通過患者的免疫系統去攻擊腫瘤細胞。”“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地球環境惡化,農作物大量減產,人類面臨無法生存的威脅。為了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宇航員庫珀從蟲洞穿越到太陽系外,開始探險之旅……” 科學課上,張貝侃侃而談,臺下的學生聚精會神,生怕漏聽了一個字。
很多學生把科學視為最喜歡的一門課,原因和六年級學生關騫朗說的一樣:“我喜歡風趣幽默、知識淵博的張老師,他總能把復雜的知識講得簡單有趣。”有一次,張貝在課堂上聊到《三體》,有學生當時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課后便買了書籍,看完后還和他交流感想。
課堂時間有限,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校開設了模型、科技創新、信息奧賽等科技類社團。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這些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大家都需要新東西刺激一下,張貝深知這一點。
張貝還記得第一次接觸機器人時的興奮勁:“沒想到機器人有這么多玩法,搬東西、踢足球、打籃球,樣樣都行。”在一次機器人競賽中,張貝見識到了機器人的“厲害”,回來后立即向學校提交申請,引入了機器人項目。
那段時間,張貝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買書,報培訓班,每天拿著機器人對著電腦琢磨好一陣。好在他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計算機基礎,很快便學會了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2012年,張貝以指導老師的身份帶領學生出現在湖南省中小學機器人競賽的賽場上,初出茅廬的他們獲得了小學組綜合技能競賽一等獎。
作為學校綜合教研組負責人,張貝的探索還在繼續。電腦制作、3D打印、無人機、SCRATCH編程、DI頭腦風暴、科學DV……這些有趣又有料的項目走進學校,立即吸引了一大波學生的目光。張貝自豪地說:“科技類社團的總人數占全校的10%,最‘火的時候,僅機器人社團的人數就超過了100人。2015年,學校組織40多人參加機器人競賽,還榮獲了湖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組織獎。”

“在機器人社團,我學會了搭建積木、設計電路、使用各種傳感器;在科技創新社團,我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非常有成就感;在科學DV社團,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今年畢業的姚晨晰是仰天湖小學的“風云學姐”,自從加入了科技類社團,她的名字就經常出現在各種比賽的獲獎名單上。
三年級時,姚晨晰利用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制作了防樓梯踩踏報警器,四年級時,她又制作了過期食品醒目識別包裝袋,這兩個作品分別獲得了第37、38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之后,五年級的她參加2018年長沙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獲得FLL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二等獎;六年級時,她又獲得第九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影像節三等獎。
在科技類社團中,像她這樣全能型的學生還有很多。三年級的張劉炎年紀雖小,卻把機器人、電腦制作、科學DV玩得很溜,還在市級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說起這些得意弟子,張貝樂開了花:“他們呀,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什么事都難不倒他們。”

在社團活動中,很多學生體驗到了科技創新的樂趣,但是這還不夠。為了在更多學生心中埋下創新的種子,近年來,在張貝和綜合教研組同事的推動下,學校開展了校園科技節、“奇思妙想”紙質車模普及競賽、二維碼玩轉垃圾分類等科技實踐活動,真正做到了全員參與。
“奇思妙想”紙質車模普及競賽蘊含豐富的科學知識,它要求學生用紙等環保材料制作小車模型,再讓小車在斜坡上進行承重滑行,小車滑行的垂直距離越遠,分數就越高。
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張貝設計了難度較低的參賽內容,學生只需制作出小車模型,按照創意、精美程度來評分。令他開心的是,這項活動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很多家長和學生一起做、一起玩,制作出了各種造型奇特的小汽車,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汽車模型的照片,有人還用文字記錄下了心得體會。
“在學校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比賽成績,而是擴大影響,讓更多人參與并樂在其中。”張貝的想法很簡單,“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科學家,但是我希望每個學生都對科學充滿向往,對未來充滿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