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琪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戰已成為現代戰爭的一個重要部分,交戰雙方展開異常激烈的對抗,呈現出“硬打擊”與“軟殺傷”日趨白熱化的斗爭態勢。在這個戰場上,軟性炸彈因使用靈活、行動隱蔽、光速傳輸、瞬間到達等優點而扮演著“冷面殺手”角色。
所謂軟性炸彈,就是利用電子技術和電磁脈沖技術控制電磁頻譜或攻擊信息網絡空間的信息戰武器,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武器,備受各國關注。
邏輯炸彈是蓄意埋設在信息網絡系統內部的一種固有程序,又稱“電腦定時炸彈”,具有微小性、傳染性、廣泛性、持續性和變異性等特點。它通過網絡、軟件、芯片和外部設備等進入計算機系統,一旦符合一組特定的邏輯條件,就會被激活。
邏輯炸彈能以極快的速度大面積進行自我復制或在預定時間內“蘇醒”,從一個系統傳入另一個系統,“吞噬”信息網絡中的數據,造成系統爆炸性混亂或系統信息泄露。
智能炸彈是專門用來攻擊信息系統的“機器人”。“知識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實際上是一種“軟件間諜”程序,可以自我“克隆”繁殖。當它被置入計算機系統后,一旦發現預期要竊取的重要信息,就會根據預設指令進行復制和收集情報,并在預定時間發回信息。
另一種智能炸彈被稱為微米或納米“機器人”,其形狀類似于黃蜂或蒼蠅,比螞蟻還小,可以進入敵方的信息中心偷竊秘密信息,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接口鉆進計算機或網絡服務器中,破壞系統硬件設施,攻擊信息網絡的關鍵“穴位”。
你聽說過郵件炸彈嗎?
郵件炸彈分現實和虛擬兩種存在形式。現實中的郵件炸彈是指恐怖分子將爆炸物藏在郵件或包裹中并郵寄至目的地,襲擊接收包裹的人或制造社會恐慌,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信息戰中使用的郵件炸彈是虛擬郵件炸彈,又稱PING炸彈,由“0”“1”代碼組成,是較早出現的一種網絡匿名攻擊手段。據推算,由黑客制造和使用的郵件炸彈在互聯網上對某網絡發起攻擊,瞬間可以形成每秒超過1萬億比特的信息洪峰。如果用郵件炸彈攻擊電子郵箱,電子郵箱一下子被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封電子郵件占據,容量超負荷,就會崩潰。
微波炸彈其實是一種強力電磁炸彈。電磁炸彈是什么?電磁炸彈是一種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極強電磁波的信息武器,其釋放的能量遠遠超過雷電釋放的電磁脈沖波,對電子設備有極強的殺傷力。
微波炸彈可以由特工人員、導彈或飛機投放到敵方目標區,用于摧毀指揮、控制和通信用電子設備等。這種炸彈上的電波發射器在瞬間放射出威力巨大的微波,其輻射能量既可以干擾或摧毀信息網絡系統,又能改變信息網絡線路中某些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從而造成信息網絡“神經”紊亂。
雖然微波炸彈有極強的破壞力,但不會造成明顯的附帶毀傷。看來,微波炸彈還會選擇攻擊對象,挺講人性的。
石墨炸彈可厲害了!它爆炸后可形成直徑達幾百米的“石墨云團”,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造成高壓線路、變壓器、控制設備短路,引起電火花和爆炸,或造成發電機振蕩、發電站無法供電、通信樞紐和信息網絡失去“動力”,危害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