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節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
①侍臣:身邊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③煬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豐收。
【思考練習】
1.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有誤的一項是( ? ?)。
A.時時而間進 ?(間或,偶爾)
B.期年之后 ? ?(滿一年)
C.征求無已 ? ?(停止)
D.百姓不堪 ? ?(能)
2.選出下列對加點文言虛詞理解有誤的一項( ? ?)。
A.雖欲言(雖然)
皆朝于齊(向)
B.意猶不足(還)
遂致亡滅(于是)
C.韓、魏聞之(代詞,代這件事)
寡人之過者(助詞,的)
D.百姓何得不安樂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
4.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4處)
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甲】文齊王接受鄒忌的勸諫,鼓勵群臣吏民進諫,數月之后,進諫的人讓朝廷門庭若市。
B.【乙】文看出太宗的治國政要吸取了隋煬帝滅亡的教訓。
C.【甲】文中齊國戰勝于朝廷的原因是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
D.【乙】文中太宗的治國之道是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