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
【乙】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將退兵;不親,則且遂攻之。”趙無以食,請粟于齊,而齊不聽。周子謂齊王曰:“不如聽之以卻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燕之計過矣。且趙之于燕、齊,隱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
(選自《戰國策》)
【注釋】
①親:指關系友好,親近。②卻:退。③隱蔽:指屏障。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 ( ? ?)
(2)神弗福也 ? ? ( ? ?)
(3)而齊不聽 ? ? ( ? ?)
(4)周子謂齊王曰 ( ? ?)
2.下面是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請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2)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
3.閱讀【甲】【乙】兩文,概括曹劌和蘇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至于啟卷,必先幾案潔凈,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嘗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漬及,亦慮觸動其腦②。每至看竟一版,即側右手大指面襯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夾過,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紙。每見汝輩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圖、老氏④尤知尊敬其書,豈以吾儒反不如乎?汝當謹志之。
(選自《宋稗類鈔》)
【注釋】
①茵褥:被褥。②腦:書腦,即書的訂處。③揉熟:揉壞。④浮圖、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思考練習】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忘路之遠近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出,得其船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C.乃不知有漢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D.藉以茵褥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非惟手汗漬及,亦慮觸動其腦。
3.選文是司馬光訓誡兒子的一段話,能體現出司馬光對書有著怎樣的態度呢?
廣漢為人強力,天性精于吏職。見吏民,或夜不寢至旦。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推,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盜賊,閭里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奸,皆知之。長安少年數人會窮里?譽空舍謀共劫人,坐語未訖,廣漢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蘇回為郎,二人劫之。有頃,廣漢將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長安丞龔奢叩堂戶曉賊,曰:“京兆尹趙君謝兩卿,無得殺質,此宿衛臣也。釋質,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二人驚愕,又素聞廣漢名,即開戶出,下堂叩頭,廣漢跪謝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獄,敕吏謹遇,給酒肉。至冬當出死,豫?譾為調?譿棺,給斂葬具,告語之,皆曰:“死無所恨!”
(選自《漢書·趙廣漢傳》)
【注釋】
廣漢:即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鉤距:輾轉推問,得出實情。參伍其賈:反復比較其價錢。?譼銖兩之奸:數目很少的貪污受賄。銖,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譽窮里:隱蔽的里巷。?譾豫:事先準備。?譿調:治辦,辦理。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或夜不寢至旦 ? ? ( ? ?)
(2)廣漢將吏到家 ? ? ( ? ?)
(3)又素聞廣漢名 ? ( ? ?)
(4)即開戶出 ? ? ? ( ? ?)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廣漢跪謝曰:“幸全活郎,甚厚!”
3.選文表現了趙廣漢的哪些特點?
社日
王 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
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歸。
【思考練習】
1.“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稱為 ? ? ? ?。
2.詩中哪兩句描寫了村外村內豐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農家安寧平和的生活情景?
桃花溪
張 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思考練習】
1.“石磯西畔問漁船”中的“問”字表達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2.本詩與《桃花源記》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請簡要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