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診救治方法及其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 年1月—2019年1 月在該院急診救治的 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與探究其急診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20例患者中11例患者治療有效,治療后有效占比為55%;7例患者治療無效,占比為25%;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占比10%。觀察組20例患者中經治療后18例患者治療有效,治療后有效占比為90%;1例患者治療無效,占比為 5%;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占比5%。結論 給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常規急診救治方法基礎上再進行針對性急診治療方案、及時進行生命監測與避免并發癥的處理,對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意義重大。
[關鍵詞]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診救治;探究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016-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DM)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因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DKA則是糖尿病的一種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胰島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嚴重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謝性酸中毒為主要表現,為內科急癥之一。DKA是在不同誘因作用下,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以及拮抗激素增多,表現血糖濃度明顯升高、酮血癥和酮尿癥、低碳酸氫鹽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一種急性致命性并發癥。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自發DKA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誘因作用下也可發生DKA。例如:急性感染、胰島素不適當減量或突然中斷治療、飲食不當、胃腸疾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妊娠、分娩、創傷、手術、精神刺激等。若當患者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沒有給予及時的處理,就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傷害,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及時給予DKA患者有效的治療就是至關重要的。該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急診治療的40例DK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急診DKA患者的治療與研究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急診治療的40例DKA毒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與研究。所有患者在該院急診救治時均神志不清,臨床表現為昏迷、四肢厥冷、深快呼吸等表現。現將4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20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 8例;年齡范圍32~70歲,平均年齡(52.5±1.9)歲。觀察組患者20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齡范圍 33~70 歲,平均年齡(52.7±1.8)歲。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急診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急診治療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急診治療[1]。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其心電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吸氧等基礎救治方法,全面檢查患者的身體,對患者點的臨床癥狀表現及體征進行綜合觀察對其血糖值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精準測定[2]。綜合內外因素判斷患者昏迷的誘因,并給予針對性的救治方案:(1)保持通氣:昏迷患者,要保證氣道通暢;給予吸氧。(2)建立靜脈通路:DKA患者輸液時間長,輸液量較多,應保持靜脈通道通暢。為患者迅速建立 2 條靜脈通道,進行快速的補液,及時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小劑量持續泵注胰島素,監測血糖水平并同時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及時給予患者補鉀治療。(3)去除誘因:合并膿毒癥時應用抗生素。(4)監測:應定時檢測①血糖:通常DKA患者血糖濃度超過13.9 mmol/L。DKA患者血糖低于19.44 mmol/L。中度DKA患者血糖為19.44~50 mmol/L。血糖濃度明顯升高者,提示脫水嚴重。②血酮體:定性呈強陽性。定量測定血酮體正常時低于0.6 mmol/L。如果超過1.0 mmol/L為血酮體升高;血酮體超過4.8 mmol/L有診斷意義。血酮體測定能提示DKA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DKA昏迷者都應立即進行血酮體測定,每12 h重復測定1次。③電解質:血鈉,DKA患者由于滲透性利尿,體內鈉大量丟失。嚴重DKA患者,鈉缺乏可達7~10 mmol/kg。高血糖滲透作用可引起假性低鈉血癥,血糖每升高5.56 mmol/L(100 mg/d),血鈉降低1.5~2 mmol/L。高三酰甘油血癥也可引起假性血鈉降低,三酰甘油每增加1 000 mg/dl,血鈉降低1.5~2 mmol/L。DKA患者伴血三酰甘油明顯升高時,血鈉下降程度較單純高血糖引起者嚴重,當高血糖和高三酰甘油改善時,可能出現高鈉血癥。血氯濃度對DKA診斷并無幫助。DKA患者恢復期,可出現高氯性酸中毒。血鉀,通常DKA患者血鉀升高(平均為5.2 mmol/L),可能與嚴重脫水、腎功能不全或酸中毒有關。DKA患者體內鉀缺乏可達200~700 mmol或3~5 mmol/kg。DKA患者治療過程中,特別是代謝性酸中毒糾正后常可發生致命性低鉀血癥,應嚴密監測血鉀變化并及時補鉀。血鎂,未治療的DKA患者血鎂濃度升高,隨著血容量恢復可逐漸下降。血磷,DKA治療前血磷升高,治療后可逐漸下降,常出現低磷血癥。DKA治療期間,磷丟失約1 mmol/kg。HCO3-,DKA時,血HCO3-中和酮體,使其血濃度降低。④動脈血氣:嚴重DKA患者治療前應進行動脈血氣和血pH測定。嚴重代謝性酸中毒時,由于呼吸代償出現過度通氣,PaCO2可降低到10~20 mmHg。每小時測定血糖和血鉀,至少每2~3 h測1次電解質和動脈血pH。記錄出入量,并將上述結果記入流程表。不能自行排尿者可行導尿,同時留取尿液進行相關檢查,如尿培養等。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同時觀察檢測記錄患者的臨床指標,觀察記錄患者的情況。
2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見表1。對照組20例患者中11例患者治療有效,治療后有效占比為55%;7例患者治療無效,占比為25%;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占比10%。觀察組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治療有效,治療后有效占比為90%;1例患者治療無效,占比為 5%;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占比5%。與對照組相比,對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提高(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相對的提高,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也隨之而改變,這也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因此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病率也呈上升狀態。DKA患者的病情轉化迅速,如果不及時給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會并發心肌梗死、敗血癥、腎衰等嚴重并發癥,死亡率高[3]。治療時,應用胰島素治療是關鍵的搶救措施。小劑量胰島素治療通過應用短效胰島素加入生理鹽水中持續靜脈滴入或泵入,以達到血糖快速、穩定下降而又不易發生低血糖的效果,同時還能抑制脂肪分解和酮體產生,對DKA患者具有一定治療作用。DKA患者常出現嚴重脫水、休克和昏迷。昏迷前常見多尿、煩渴、惡心、嘔吐和腹痛。腹痛可能是DKA患者的重要體征,大多數DKA患者嚴重代謝性紊亂糾正后腹痛可緩解。昏迷患者,出現深快呼吸,并且呼出氣有爛蘋果味時,常為DKA特征性表現。如呼吸深慢,應注意嚴重酸中毒引起呼吸抑制。有些患者可出現短暫性偏癱、面頰部皮膚發紅和深部腱反射減低。合并感染時體溫升高;體溫降低時提示嚴重脫水、循環衰竭或合并膿毒癥。爭取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再次發生的因素概率降至最低,向患者普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的重大意義[4]。更加關注患者的機體情況、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用藥、飲食、運動等護理服務。這時,可糾正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于提高臨床效果也有積極的影響[5]。
綜上所述,在急診KDA患者治療中,開展針對性治療,提高了對DKA患者的急救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譚擁軍.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診急救對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9):32-33.
[2] ?高欣.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昏迷的急診救治措施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179-180.
[3] ?王丹,王玲玲,朱傳英,等.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 23(24):3150-3152.
[4] ?林財威,張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發休克的液體復蘇[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1):15-18.
[5] ?周秀燕.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紀,2018,21(14):108-109.
(收稿日期: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