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倫欽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高齡糖尿病患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該次采取隨機盲選法,將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高齡糖尿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分成兩個小組,入選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醫治,觀察組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醫治,進一步對比兩組手術醫治效果。結果 ①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胰島素用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②經積極醫治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3項血糖指標水平方面,觀察組顯著要比對照組低(P<0.05)。③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33%,與對照組的30.00%對比顯著更低(P<0.05)。結論 針對高齡糖尿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顯著,手術指標控制效果良好,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關鍵詞] 高齡糖尿病;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032-02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該類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以及體重減輕等。與此同時,臨床研究表明,高齡糖尿病患者在發病自后,容易出現膽囊收縮能力減弱的問題,進而由膽囊引發膽汁淤積等癥狀[1]。當高齡糖尿病患者病房急性結石性膽囊的情況下,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較大程度的而影響。由此可見,需針對高齡糖尿病患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實施有針對性的醫治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不少學者提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其中具備顯著的應用價值,鑒于此該課題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便圍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使用療效進行分析評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入選的高齡糖尿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一共60例,均知情簽署相關醫治同意書,進一步以隨機盲選分組法分成兩個不同的組別,其中觀察組30例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跨度為38~76歲,平均為(48.6±1.3)歲。對照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跨度為39~75歲,平均為(48.5±1.2)歲。兩組上述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此次入選的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具體手術操作方法為:基于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條件下,將右側肋緣作為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約為10 cm,然后切開腹壁將術野完全暴露,然后通過順切法的應用將膽囊切除;先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然后離斷膽囊動脈和膽囊管,然后基于膽囊床將膽囊剝離,并根據患者的個體化情況明確有無放置引流管的必要,進一步明確有無必要縫合膽囊床;術畢。
1.2.2 觀察組 ?該次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體手術操作方法為:基于全麻條件下,選擇腹腔鏡三孔法,針對病情復雜選擇腹腔鏡四孔法。首先,分離膽囊周圍粘連組織,使膽汁有效吸出;然后進行膽囊三角區的解剖,膽囊由助手牽引,然后由手術醫生使用吸收器及電凝鉤,于腹腔中放置1塊紗條,切割并止血,然后用紗布對剝離組織進行擦拭,讓膽囊管處于游離狀態,貫通膽囊三角區及膽囊管右側,使用分離鉗將結石推至膽囊當中,倘若結石很難推動,則需將膽囊管前壁剪開,然后取出結石;基于沒有異常問題的條件下,對肝總管、壺腹部、膽總管以及膽囊管之間的結構進行規整處理,然后將膽囊管閉合;術中確保紗條與創面緊貼,達到止血的作用;手術后常規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引流管的放置;術畢。
1.3 ?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胰島素用量;②比較兩組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③對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計算、比較。
1.4 ?統計方法
該次采取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在各項手術指標方面的比較
在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更短(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胰島素用量均顯著要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血糖指標水平情況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糖化血紅蛋白三項血糖指標水平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更低(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30例患者,術后膽囊損傷1例,并發癥總發生率計算結果為3.33%;對照組30例患者,術后膽囊損傷、創口感染、膽漏、殘留膽囊分別為4例、3例、1例、1例,總計9例,并發癥總發生率計算結果為30.00%。由數據可知,在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明顯要低(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主要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病;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則是肝膽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受到膽囊管梗阻而發病,該類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右上腹疼、惡心嘔吐以及發熱等。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高齡糖尿病患者病房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病率頗高,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醫治方法[2]。
該次重點提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這種手術方法具有微創、操作簡單、能夠降低患者疼痛以及術后并發癥低等諸多優勢;并且,腹腔鏡的應用,可對手術野更加清晰地觀察,從而對患者的結石性膽囊炎的組織病變進行詳細探查,進而使手術的清除率提高,促進手術的成功[3]。近年來國內有學者經研究表明:針對高齡糖尿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住院時間更短,且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處于平穩狀態,并降低胰島素用量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此次得出了與之較為相似的研究成果[4-5]。
該次采取腹腔膽囊切除術的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采取傳統開腹手術的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胰島素用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33%,與對照組的30.00%對比顯著更低。
綜上所述,針對高齡糖尿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顯著,手術指標控制效果良好,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強,劉波,何平,等.高齡糖尿病患者并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分析[J].四川醫學,2018,39(8):885-887.
[2] ?孫炳一.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臨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25-26.
[3] ?高貫斗,劉愛華.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8):100-103.
[4] ?唐梅,鄧天芝,陳忠禮,等.影響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因素分析[J].西部醫學,2018,30(1):98-102.
[5] ?霍曉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D].蘇州:蘇州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