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蓮 劉微 宋京 宮笑微 李榮濱 宋麗萍 王文華 朱輝

[摘要] 目的 探討硫酸羥氯喹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該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將69例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甲氨蝶呤與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硫酸羥氯喹治療,均連續治療12周。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相關指標與血糖相關指標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紅細胞沉降率(ESR)、類風濕因子(RF)等類風濕關節炎指標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均有明顯改善,并且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硫酸羥氯喹與常規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時,可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時,改善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病變,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 硫酸羥氯喹;類風濕關節炎;2型糖尿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077-0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炎性關節損傷為臨床特征,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機體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的血糖升高有關,兩種疾病均可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1],因此針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療,既要控制關節炎癥,還需要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狀態[2]。本研究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選取該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硫酸羥氯喹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為疾病的有效治療提供臨床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和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患有血液系統疾病、合并其他免疫系統性疾病、心肝腎嚴重異常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齡39~68歲,平均(48.26±8.35)歲;對照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齡38~69歲,平均(48.60±8.41)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通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類風濕關節炎和2型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H31020644),10 mg/次,1 次/周,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初次用藥量為0.2 U/kg,7 次/d,然后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用藥量。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硫酸羥氯喹片(國藥準字H19990263),0.2 g/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類風濕關節炎相關指標,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紅細胞沉降率(ESR)、類風濕因子(RF)水平。②血糖相關指標,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配對t檢驗比較治療前后指標的差異,t檢驗比較兩組間指標的差異;計數資料用率(%)表示,χ2檢驗比較兩組間指標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類風濕關節炎相關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ESR和RF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類風濕關節炎指標水平有明顯改善,并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相關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PG、2 hPG和HbA1c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血糖指標水平有明顯改善,并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多以手、足小關節炎癥為臨床特征,并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表達異常增高,嚴重可導致患者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2型糖尿病是由于機體血糖控制失調,導致患者出現高血糖癥狀,并且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機體多種細胞因子水平發生紊亂,導致炎性反應增強、組織細胞凋亡等,在一定程度上誘發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3-4],兩種疾病合并發生時,會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將造成嚴重影響。甲氨蝶呤是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常用藥物,可通過抑制機體嘌呤合成和免疫活化,并減少類風濕性因子和炎性細胞因子生成等,發揮臨床作用;胰島素治療是目前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手段[5-6],兩種藥物雖然可以控制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長期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尋求有效治療藥物極為重要。
硫酸羥氯喹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抗瘧藥品,與胰島素聯合使用,可通過抑制機體多種酶的活性,調節葡萄糖代謝過程,促進體內胰島素分泌,并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可通過抑制T淋巴細胞活性,減少炎性因子和類風濕因子的生成和釋放,控制局部炎癥反應[7]。該研究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hs-CRP、ESR、RF等類風濕關節炎指標水平以及FPG、2 hPG和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均有明顯改善,并且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8],提示硫酸羥氯喹聯合甲氨蝶呤、胰島素治療,可有效調節患者血糖、血脂代謝,并下調機體炎性因子和類風濕因子表達,對于控制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硫酸羥氯喹與常規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時,可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時,改善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病變,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饒志華,曾光.硫酸羥氯喹聯合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8,21(2):118-121.
[2] ?杭元星,任天麗,周紅霞,等.硫酸羥氯喹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骨質疏松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15):1764-1765.
[3] ?郭江濤,郝春芳,張靜,等.硫酸羥氯喹聯合來氟米特與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效果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6,38(6):534-536.
[4] ?楊波,楊正國,王霜.硫酸羥氯喹復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對患者胰島功能和類風濕因子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19):2954-2956.
[5] ?原子琦,凌光輝.甲氨蝶呤聯合硫酸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6,30(2):112-114.
[6] ?鄭紅梅,鄧紫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羥氯喹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對血脂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34(8):63-66.
[7] ?朱麗秀,傅錚,陳仁利.甲氨蝶呤 胰島素聯合硫酸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1):4360-4361.
[8] ?李征寒,徐濱華,王立平,等.硫酸羥氯喹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島功能影響[J].四川醫學,2015,36(10):1413-1416.
(收稿日期: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