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劉全義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對其應用效果展開分析。方法 該研究納入的患者為該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患者,總共有120例,將其采取常規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模式,研究組則接受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對比兩組接受醫院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并記錄這兩組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幾率。結果 數據顯示,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水平方面,研究組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出現低血糖的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以采取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強對血糖的控制措施,促進患者治療效果。 ? ? ? ? ? ? ?
[關鍵詞] 糖尿?。嚎崭寡?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 R248.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05-02
糖尿病屬于一類發病率極高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臨床主要特征為血糖水平過高,發病群體大都為老年群體。該疾病是一類根治十分困難的疾病,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治愈方式,只能對其病情的發展進行控制,但是在該過程中還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1],若沒有對其采取有效的配合控制措施,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引起心血管、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加重患者機體的痛苦及心理負擔。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管理措施,通過調整患者的情緒、飲食計劃以及作息、治療注意事項等來減少患者血糖受到的影響。該研究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120例,主要分析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納入的患者為該院診治的糖尿病患者,總共有120例,將其采取常規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26例、34例,年齡分布段為60~80歲,年齡均值為(68.4±3.5)歲,病程均在3~11年間,平均病程為(6.8±1.2)年;研究組: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28例、32例,年齡分布段為58~80歲,年齡均值為(67.8±3.2)歲,病程均在3~12年間,平均病程為(6.5±1.3)年。將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展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糖尿病常規診治措施、飲食控制、運動鍛煉等。研究組則采取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2-3],其具體管理內容如下。
①建立多學科協作管理小組。進行多學科協作管理小組的建立時需要做好成員的選擇,在小組當中的成員應當包含糖尿病??啤⑸窠泝瓤?、老年病科、心血管科以及精神科的護理人員,選擇的護理人員必須是年資在5年以上的,管理小組組長由糖尿病??谱o士長來擔任,可以將??漆t師邀請過來作為團隊顧問。成立小組后需要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糖尿病控制措施、治療方法、風險因素等,每一位成員都需要考核通過才能正式參與管理。
②進行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小組內進行合理分工,對糖尿病患者在各科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各個??谱o理人員負責該科的問題匯總,其中糖尿病??浦饕撠煂μ悄虿「深A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例如患者是否合并視網膜病變、低血糖等,并收集患者飲食、運動習慣;心血管專科則負責評估患者自身心血管情況,心臟狀況、是否存在高血壓、心功能水平等;神經內科負責分析神經方面的問題,是否存在肢體障礙等;老年科則主要負責針對老年患者制定相關的鍛煉措施,包括吞咽功能鍛煉、肢體功能鍛煉等;營養師則負責對每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匯總其在營養攝入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環節;精神科則主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制定心理疏導計劃。小組內進行討論,探討個性化的管理措施,確保在患者身上具有實用性。
③實施多學科協作管理措施。進行針對性的管理計劃制定后,各科配合進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糖尿病??谱o理人員負責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治療、注意事項、血糖檢測等方面進行管理,當出現血糖異?;蛘呤前l生治療不良事件時立即采取調節措施;心血管科以及神經系統內科則根據其評估患者心功能、肢體功能等情況為老年科提供相應的數據,必要的情況由心血管科和神經內科進行藥物輔助管理措施,控制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老年科則對結合患者各項指標檢測情況進行適當的鍛煉指導,包括上述的吞咽功能鍛煉、肢體鍛煉等;營養師則結合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能量消耗情況進行科學的飲食計劃的制定,并做好監督措施,保證患者合理進食,避免使用高糖、高脂等食物;精神科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后分析其異常情況,針對性地實施心理疏導措施,該??迫藛T需要多和患者接觸,因此需要保證管理過程中的態度以及技術水平,確保患者擁有良好的狀態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
兩組接受不同的管理措施后,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進行評估。并記錄兩組低血糖發生數量。
1.4 ?統計方法
對該研究數據進行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展開不同管理措施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方面,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低血糖發生情況
對照組出現8例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率為13.33%;研究組出現1例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率為1.67%。研究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4.501,P=0.001)。
3 ?討論
糖尿病在老年群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屬于一種代謝性慢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發生變化,該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該類疾病患者大多數以及大多時間都在院外接受治療,沒有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在各方面的管理力度不足,對疾病的控制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促進疾病的發展,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對于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展開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的輔助護理措施[6],因此針對這些護理的進行還需要采取全面的綜合管理措施。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包括了糖尿病???、心血管???、精神科、營養師等,建立多學科協作管理小組,由小組成員通過其負責的??苾热輰颊哌M行評估,尋找存在的問題,討論相應的管理對策,可以通過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等實施針對性的管理措施,確保能夠對護理各環節的進行實時有效管理,同時也可以避免患者因為機體某一問題反復到多個科室會診的情況,緩解患者治療負擔,同時也可以提高干預措施的全面性,在多個方面滿足患者的需求。
該研究針對該院糖尿病患者實施多學科協作管理措施,通過多個??谱o理人員共同配合,對患者進行有效管理,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效果很好,而且能夠有效控制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屬于一種十分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將其進行臨床推廣應用,提高對患者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 ?付文君,白睿敏,邵晴晴.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護理,2019,11(2):102-106.
[2] ?張瓊,苗素琴.基于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的路徑管理在麻醉科手術病人轉運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2):253-256.
[3] ?戈欣,蘇娟,高智紅.多學科協作綜合干預模式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并發癥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46-49.
[4] ?高秀秀,王富珍,張沛剛.多學科協作模式在醫院不良事件上報管理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8,47(21):190-192.
[5] ?張曉,朱琦,彭方蘇.多學科協作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9):58-61.
[6] ?王惠麗,阿吉古麗,張榮霞.多學科個案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觀察[J].新疆醫學,2016,46(3):361-364,367.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