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手術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接診的60例糖尿病足且行DSA下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治療后的療效,治療前后的踝肱指數、足背動脈血流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44)。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手術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踝肱指數、足背動脈血流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足;介入手術;舒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37-02
糖尿病足屬于一種血管外科比較常見疾病,臨床上多對糖尿病足患者采取DSA下介入手術治療。由于該疾病的臨床特點為發病急、癥狀重、進展快,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會更加關注患者的病情進展,從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1]。所以,對患者實施一定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近年來,舒適護理逐漸被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手術中。舒適護理主要強調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做好相應的護理活動,還應加強患者的舒適度,旨在讓患者的生理、心理乃至靈魂均達到最愉快狀態,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2-3]。所以,手術中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該研究2017年11月—2019年2月對該院糖尿病足且行介入手術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舒適護理,目的是為了探討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接診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均行DSA下介入手術治療;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糖尿病足潰瘍不能行走的患者;②排除嚴重糖尿病并發癥(增殖性眼底病變、下肢明顯水腫)的患者。對照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36~77歲,平均年齡為(56.71±5.92)歲;糖尿病病程5~30年,平均病程(7.83±2.14)年。觀察組3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33~79歲,平均年齡為(54.63±6.22)歲;糖尿病病程5~32年,平均病程(7.95±1.89)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采取降血糖、血脂、血壓的治療,同時營養神經,根據創面和藥敏結果對患者使用抗生素,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普通護理。
觀察組進行舒適護理:①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認真的聽患者主訴,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感受,并告知患者疼痛程度不同,有不同的對應止痛措施,糾正其對藥物鎮痛的誤解。②環境護理:介入導管室嚴格消毒、隔離,定時對空氣、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調整室內濕度、溫度和光線,檢查搶救設備的各項性能,保持其處于有效的備用狀態。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傾聽、關心、安慰和鼓勵患者,并向其耐心的講解手術過程和注意事項,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提高信賴感、依從性,使患者心理狀態保持平穩,同時耐心解釋患者的問題,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如實回答,提高患者信任感。④臥位護理: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采取平臥位,按照其生活習慣,將頭部適當墊高,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上肢的放置盡量舒適,并指導患者的上肢能夠活動的幅度、范圍,減少術中暴露體表,加強患肢保暖,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舒適感。手術過程中,經常和患者進行交流,必要時,可輕輕的按摩患肢,協助患者改變患肢體位,提高舒適感。⑤并發癥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波動,同時觀察患者的皮膚、黏膜是否出血,準備好急救藥品,保留至少1條的靜脈通道,以便術中用藥。⑥術后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叮囑術后相關注意事項,護士護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協助其取舒適的體位。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肢體疼痛、肢體麻木明顯改善;有效:癥狀有所改善,肢體疼痛、肢體麻木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②足背動脈血流量:采取全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取樣2 mm,流速最低為10 cm/s,聲速與血流呈55°角及以下,患者取平臥位,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足背動脈血流量。③踝肱指數:患者采取仰臥位,將12 cm×40 cm的氣袖置于患者雙側上臂及踝部,然后采用多普勒聽診器測取患者脛前、后動脈以及肱動脈收縮壓,踝肱指數=脛前、后動脈/肱動脈收縮壓。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8.0統計學軟件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足背動脈血流量、踝肱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多系統疾病,患者病情復雜。其足部是該疾病的靶器官,患者的外周血管和周圍神經發生病變,以及外界的機械壓力偏高,使足部的軟組織、骨關節畸形、破壞,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足部問題,臨床上稱之為糖尿病足[6]。糖尿病足如果沒有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不能從根源上解決足部的癥狀以及并發癥,就會導致不可逆的損傷。
臨床上多采取介入治療糖尿病足,主要借助導絲、導管在患者下肢置入球囊,擴張血管,能夠及早地了解患者血管病變的位置、程度,提高治療效果。臨床研究[7]表明,手術室的環境、手術事件、疾病本身和孤獨感都是應激源,經常引起患者在術中產生強烈心理、生理反應,如果以上反應太過強烈,會影響患者的內分泌、神經系統,同時對麻醉和手術的順利實施產生干擾,影響治療方案。
該研究對該院的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舒適護理包括疼痛、環境、心理、臥位、并發癥以及術后護理幾個方面,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做好正常程序的護理活動,還需要加強患者的舒適度,使患者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其生理和心理均達到愉快。相關研究證實,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舒適護能夠增加患者耐受度、依從性,對介入手術的順利實施意義重大[8]。
該研究中,采取舒適護理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這與舒適護理全程對患者進行護理,提高患者舒適度有關。踝肱指數反應患者動脈僵硬程度,足背動脈血流量反應患者機體血液的循環情況,該研究中,采取舒適護理患者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均明顯高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這與舒適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耐受度、依從性,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有關。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療效顯著,更加明確護理內容,有更清晰的護理方向,對患者益處更多,且能夠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數和足背動脈血流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宏建,阮繼銀,趙正平,等.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微創介入治療前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變化及術后血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5,55(23):58-60.
[2] ?詹憲玲,閆娟,陳巧鳳,等.下肢血管介入治療糖尿病足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2):181-182.
[3] ?王可欣.糖尿病足介入治療臨床療效觀察與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197-198.
[4] ?糖尿病足介入綜合診治臨床指南(第4版)[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8,15(1):3-12.
[5] ?吳振東,胡惠良,許瑤,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療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8,24(19):29-31.
[6] ?李德福,黃耀明,肖湘生.介入治療在2型糖尿病足血管病變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7,5(1):5-8.
[7] ?王佩.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介入治療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9):246,249.
[8] ?劉佳,陳琰.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179-180.
(收稿日期: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