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紅 楊美云

?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兒糖尿病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 以小兒糖尿病患兒20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為該次研究對象,將其簡單化分組,實驗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分析兩組小兒糖尿病患兒護理干預的結果。結果 兩組小兒糖尿病患兒護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護理前,其中實驗組護理后的血糖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實驗組依從性優良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性優良率(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糖尿病患兒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其血糖水平,增加其治療的依從性。
[關鍵詞] 綜合護理;小兒糖尿病;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 R248.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25-02
糖尿病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主要分為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小兒糖尿病患兒,其多數為Ⅰ型糖尿病[1]。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小兒糖尿病的發生率在逐漸的升高,經調查顯示,在糖尿病患者中,5%左右為患兒。小兒糖尿病患兒,其較易出現酮癥酸中毒的情況,甚至可出現血管病變的情況,對患者的腎臟、眼等造成累及,對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影響[2-3]。因此,加強小兒糖尿病患兒的有效治療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該研究主要對2018年3月—2019年3月小兒糖尿病患兒20例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價值作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小兒糖尿病患兒20例,為該次研究對象,將其簡單化分組。納入標準:①確診存在糖尿病;②存在多尿、消瘦、口渴等疾病癥狀。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損害者;②存在全身性疾病者;③精神或智力障礙者。實驗組(n=10)中,年齡范圍3~11歲,年齡均值為(5.41±0.45)歲,男5例,女5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酮癥酸中毒。對照組(n=10)中,年齡范圍3~12歲,年齡均值為(5.50±0.53)歲,男6例,女4例,其中1例患兒合并酮癥酸中毒。對比兩組小兒糖尿病患兒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
1.2.1 心理護理 ?小兒糖尿病患兒,其認知能力差、年齡小,對于陌生環境較易出現恐懼感,因此,護理人員應分析患兒的興趣以及天性,為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盡量保持態度的和藹、語言的親切,增加其信任感,將陌生感消除[4]。若患兒的年齡稍大,則可通過講故事等方式使其充分意識到接受疾病治療的重要。在為患兒實施行為干預時,不可直接對患兒的行為否定,應循循善誘,保證其行為方式的正確性。
1.2.2 用藥護理 ?患兒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時間較長,且需要對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應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決定合理用藥的劑量[5]。若患者出現急性代謝紊亂期,則其血糖增高速度較快,此時較易出現尿酮癥的情況,應強化患兒的用藥干預;若患兒處于疾病緩解期,則應適當對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控制,以此維持胰島素水平平衡;在患兒的療效強化期,其尿糖難以控制,此時應加強其疾病的密切觀察,并適當調整藥物的使用量,直至患者的治療結束[6]。
1.2.3 飲食護理 ?合理的飲食,能夠將機體需求胰島素的量減少,患兒的胰島負擔減輕,以此更好對血糖水平控制。應根據患兒的血糖狀況、營養吸收情況以及年齡,來對其合理的飲食方案制定,以低糖、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進行對總熱量攝入的控制,對于肥胖的患兒,則立即對其飲食控制,若患兒營養不良,則對其營養不良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及時調整飲食,適當增加熱量的攝入量[7]。
1.2.4 運動護理 ?研究顯示,長時間運動訓練糖尿病患兒的血脂、血糖等水平的改善極有幫助,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運動計劃,如爬樓梯、小跑等,可在餐后1~2 h進行,30 min/次。
1.2.5 并發癥護理 ?①低血糖護理,若患兒存在輕度低血糖,則適當給予白糖水緩解,若其低血糖嚴重導致昏迷者,則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其50%葡萄糖干預,并加強患者血糖水平的監測;②對于局部腫塊、疼痛、水腫、蕁麻疹等反應,應考慮是否需要對胰島素更換,或實施氫化可靜脈注射干預。
1.2.6 健康教育 ?在糖尿病患兒出院前,應加強對患兒和其家屬的疾病知識宣教,使其更好地掌握對疾病護理的技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較好,則每個月進行5~7次的血糖監測,若患者病情加重,則即刻入院治療。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作觀察分析,包括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并對比兩組治療依從性的差異性,問卷表評價,包括自我監測、運動、飲食、用藥等,總分40分,30分及以上為依從性優,15~29分為依從性良、14分及以下為依從性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SPSS 21.0統計學軟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水平分析
兩組小兒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護理前,其中實驗組護理后的血糖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依從性分析
實驗組依從性優良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性優良率(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疾病發生率較高。小兒糖尿病患兒,其疾病發生的原因較為復雜,與小兒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等有關。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降糖藥物口服的方式為小兒糖尿病患者實施治療,同時輔助胰島素注射干預,以此對其血糖水平控制。若長時間為小兒糖尿病患者實施藥物治療,則會對其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的負性影響,因此,在小兒患者的治療中,應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此提高血糖控制的效果,減少其藥物使用量,并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控制。
兩組糖尿病患兒護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護理前,其中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實驗組,其護理后的血糖水平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低;且實驗組依從性優良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性優良率(60.00%)。表明綜合護理的實施,可更好對糖尿病患兒的血糖水平改善,促進其依從率的提高。綜合護理干預可從心理、用藥、飲食、運動、并發癥、健康教育等方面出發,更好促進其不良心理狀態的緩解,確保其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的合理性,對其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控制,增加其對疾病知識的知曉度,從而增加其治療的依從性,更好對血糖水平的控制。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患兒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增加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更好對其血糖水平控制,對改善糖尿病患兒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芳平,吳雪玉,王寶娥,等.探討綜合護理應用于小兒糖尿病臨床護理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63-164.
[2] ?陳巧燕.分析小兒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護理的方法及臨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6):103-104.
[3] ?朱萍.小兒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83-184.
[4] ?官清珍,許珍珍,顏燕玉,等.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方法和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108-109.
[5] ?吳金蓮,李雅萱.綜合護理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的干預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70-171.
[6] ?王萌.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與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170-171.
[7] ?劉麗英.綜合護理干預在兒科應激性高血糖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131-132.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