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李連軍



【摘要】2019年5月,樂視網因財務問題而暫停上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樂視網所面臨的會計倫理困境提出了共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解決方案,通過制度約束和倫理約束兩只手齊抓共管,嚴懲失信行為,希望能給我國資本市場完善會計倫理道德建設帶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樂視網;會計倫理;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F275
樂視網于2004年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A股首家上市網絡視頻公司。在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后,2012年,樂視網首次在其年報中提到有關“樂視生態”的構建。并于2013年,通過垂直產業鏈整合成功推出了“樂視超級電視”系列產品,實現了對傳統電視行業的顛覆性改變。2014年,樂視網的戰略版圖再次擴張,以9億元的高價,收購了注冊資本1 500萬元的花兒影視。終于在2015年市場環境的一片大好之中,樂視網市值突破1 700億元達到巔峰,成為創業板龍頭。然而樂視上市之初就飽受質疑,虛增收入和關聯交易伴隨始終。就在樂視網風頭正勁之時,2015年因曾揭發“藍田”事件而為人熟知劉姝威教授,撰寫文章質疑樂視網的經營業績與治理效果。2016年,樂視網深陷輿論風波,賈躍亭發公開信承認樂視網的資金緊張問題。該年底,樂視網被爆料拖欠供應商百億賬款,“樂視網現象”終于浮出水面。2017年,樂視網經營飽受質疑,受到了監管機構的強烈關注,董事長賈躍亭的股份被凍結。2019年4月,經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確認,樂視網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為-30億元,同比減少了102億元,樂視網股票面臨上市近9年來第29次停牌。2019年5月,樂視網由于財務問題暫停上市,此時樂視網總市值縮減至67.42億元,僅為巔峰時期市值的4%。
在資本市場,樂視網從被質疑到被肯定,從被肯定到被追捧,從被追捧到被神話,再到如今資本的棄兒,樂視網從快速繁盛到急速凋落仍未結束。從創業板市值第一股到如今行將就木,它的急速下墜對于我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本文針對樂視網的財務問題進行分析,將其進行歸類并提出了“樂視網現象”的概念。“樂視網現象”是指企業運用盈余管理手段對于現有制度準則的挑戰和對倫理道德產生沖擊的現象。樂視網是該現象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折射出當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會計倫理困境。
一、會計倫理概述
會計倫理,即倫理道德,是一種非制度性約束。相比較于制度約束,倫理約束更加側重于價值取向。會計倫理要求管理層及財務人員遵紀守法,強化對倫理道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會計倫理素質,以確保企業能夠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加社會認同感。
按照規則作為指引制定的會計準則,容易造成會計信息者利用財務技巧以實現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而按照原則作為指引制定的會計準則,也會容易造成會計信息者利用職業主觀判斷對會計信息進行不真實的披露。但會計準則無論是按照規則還是原則進行制定,本質上都是從制度約束角度形成對財務人員的強制性要求,保證會計信息能夠得以有效真實的記錄。然而,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事項中,《企業會計準則》更加強調的是會計從業人員通過職業判斷進行處理,既然是職業判斷又如何能夠真正保障判斷的公允性還有待商榷。不少企業通過盈余管理行為游走在遵守會計準則的灰色地帶,實際上并沒有違背準則的要求。因此,除了從制度操作層面對會計人員進行他律約束,還需要從會計倫理角度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自律約束。
二、樂視網挑戰會計倫理
(一)無形資產
1.無形資產的確認
影視劇版權、非技術專利和系統軟件構成了樂視網的無形資產。連續多年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可以看出無形資產在樂視網的重要性。其中,影視劇版權的收入遠高于非技術專利和系統軟件的收入。由此可見,影視版權是樂視網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企業對于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在確認和初始計量時存在會計師對于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界定的職業判斷。實務中研究階段所產生的支出和開發階段未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都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會影響當期凈利潤,開發階段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計入無形資產,分期攤銷計入損益,影響以后各期的凈利潤。正因為存在確認費用期間不同,給予了企業利用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初始計量時,對于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不同劃分,從而達到盈余操縱的目的。實際上,企業利用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初始計量進行操縱利潤,可以在主觀上將資本化、費用化作為利潤調節器。會計人員會根據當年的盈利情況好壞,決定研發支出的界定,即如果利潤多,就多費用化一點,從而降低利潤總額,少交所得稅;如果利潤少,就多資本化一點,提升資產規模的同時提高凈利潤。
樂視網自從2013年起,研發支出資本化金額占研發投入的比例逐年增加(表1),在2017年達到70%后有所回落。其中,2015年年報顯示,當期研發投入金額為12.24億元,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40%,其中研發支出資本化金額為7.32億元,占研發總支出的比例為59.79%,相較于同行業20%~25%的資本化支出比例,顯然樂視網這一指標是遠高于行業平均值。那么是不是樂視網所在的行業比較特殊,研發資本化率都很高呢?然而,2013~2015年只做軟件的用友網絡的研發資本化率基本保持在15%左右;只做硬件的海信電器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研發資本化率為0。不僅如此,樂視網在2018年研發投入大幅減少,金額只有1.93億元,但是樂視網的研發資本化率卻高達68%。那么樂視網是否擁有遠超同行業的研發實力呢?會計師界定為開發階段資本化支出的費用是否都能夠滿足資本化確認的5項條件呢?對此樂視網在年報附注中并未進行披露,這類重要信息的缺失使管理層有機會進行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過度資本化,從而操縱利潤,也讓投資人對于樂視網年報中凈利潤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和擔憂。
3.無形資產的攤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樂視網采用直線攤銷法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能夠保證會計攤銷方法與稅法攤銷方法一致,計算簡單方便。但是樂視網選擇直線攤銷法違背謹慎性原則。影視視頻內容行業的營收特性是,首次播放時瀏覽量大,企業獲取的收益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流量將以斷崖式曲線急劇下跌,收益會大幅度減少,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因此樂視網選擇直線攤銷法會使得企業前期凈利潤提高,后期凈利潤減少。然而,按照會計準則收入配比的原則,視頻網絡應該采用加速攤銷的方式攤銷影視版權。因此,從長遠來看,直線攤銷法對于樂視網準確反映當期凈利潤無益,直線攤銷法使收入與費用攤銷不相匹配,造成后期攤銷壓力過大,形成惡性循環。
(二)關聯交易
在樂視網財務報表中,對歸母凈利潤影響最大的一項數據就是為負值的少數股東權益。其中在2015年和2016年,歸母凈利潤和少數股東權益出現了兩級嚴重的分化,歸母凈利潤正向增加,少數股東損益虧損增加。
而解釋樂視網“神奇”的少數股東損益減少和母公司損益增加的現象,從根源上離不開樂視網收入中的定價設計機制。根據樂視網2014年年報中的董事會報告,以及其對證監會2016年年報問詢函的回復可以看到,樂視網在終端和服務費上實行的是捆綁出售的方式,即樂視終端硬件與會員服務費共同出售給消費者。這種捆綁銷售會員費收入的確認,在《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并沒有具體的規定。現行企業通常的處理方式是:按照捆綁銷售項目各自的公允價值占比,對收入進行拆分,分為硬件的銷售收入和會員費用。再根據企業自身規定,將各個項目劃分入相應的部分中。由于樂視網的硬件供應依靠的主要子公司是虧損嚴重的樂視致新公司。也就是說,對于樂視的終端業務,一直以等于甚至低于產品成本的價格進行出售,其本身根本是無法盈利的。這種將低成本高收入項目輸送給上市母公司,將高成本低收入項目歸于子公司的做法,成功將虧損轉嫁給了企業的下屬子公司。同時利用《企業會計準則》對于合并報表中企業合并范圍的規定,又將需要合并的下屬公司虧損數目成功“打折”,自然會導致合并報表中的少數股東損益科目則越發虧損,而歸屬母公司利潤卻十分漂亮的結果。
每年第四季度都為其對少數股東損益虧損大量確認的季度,其粉飾報表,美化最終財務數據的目的赫然于紙上。這也是樂視網一系列關聯交易的真實目的。因此,有理由懷疑樂視網通過關聯交易協議定價的手段向母公司輸送利益,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
(三)所得稅
2015年樂視網的利潤總額為0.74億元,所得稅費用卻是-1.43億元,主要原因是因為遞延所得稅費用為負。根據所得稅費用明細附注具體來看,樂視網當期所得稅1.61億元,遞延所得稅費用是-3.04億元,所以所得稅費用=1.61+(-3.04)=-1.43億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2015年樂視網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主要成因是可抵扣虧損。具體來看,遞延所得稅資產為5.07億元,其中可抵扣虧損高達4.24億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第十五條,企業對于能夠結轉以后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而可抵扣虧損又來自于企業對未來盈利的判斷,可以抵減所得稅費用。而這些虧損的來源,主要是這四家非全資子公司:樂視網致新、樂視網云計算、樂視網電子商務、樂視網文化發展。2015年,這4家子公司分別虧損9.74億元、1.34億元、942.7萬元、412.26萬元。由此可見,樂視網的下屬子公司發生的未彌補虧損,樂視網管理層卻預計企業能夠在未來由虧轉盈,因此管理層確認了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具體來看,由于增加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數量遠遠大于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的數量,最終導致所得稅費用的減少,進而增加了企業的凈利潤,導致合并利潤表的凈利潤遠比利潤總額大,從而起到了盈余調整的效果,這也造成了2014~2015年樂視網的凈利潤為正,所得稅費用卻為負。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來說,只要預計未來五年內能扭虧為盈,那么這部分可抵扣虧損則可以記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中,用于未來抵扣所得稅。然而,企業未來五年內是否能夠盈利,這樣的預計完全取決于管理層的判斷。
然而,樂視網2015年營業成本130.3億元,大于營業收入130.16億元,由此可見在營收超過百億時卻不能依靠主營業務來盈利,反而需要依靠非常規利得來增加利潤。而且從樂視網的后續事態發展來看,樂視網持續虧損,2016年的可抵扣虧損高達6.5億元,然而2017年利潤總額為-174.6億元,當期所得稅0.14億元,遞延所得稅費用是7.08億元,此時的所得稅費用變為7.22億元,直接減少了當期凈利潤。主要原因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虧損”期末余額為0,這相當于對之前以為能補虧所以提前先增加的利潤進行了惡性補償,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導致財務報表信息失真。因此,在2015年樂視網對可抵扣虧損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能力,會計估計還是有些過于樂觀了。
通過以上分析,2015年樂視網管理層在這種情況下仍然確認了大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而審計師根據職業判斷也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由此可見,樂視網在過去幾年子公司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依然認為虧損可以由未來的盈利彌補,這樣對可抵扣虧損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處理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的謹慎性原則,有虛增資產甚至粉飾報表的嫌疑,審計師發表意見的合理性值得懷疑。
三、破解樂視網會計倫理的對策
(一)構建制度約束體系
1.無形資產準則挑戰的對策
(1)無形資產確認處理對策
由于專業的限制,會計師不可能對企業研發過程做到完全了解,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會計師在進行內部研發支出界定時,不能做到完全準確。同樣的問題也會困擾著外部審計師。為了應對上市公司通過內部研發支出的界定操縱利潤,外部審計在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時,對于研發支出占費用中支出比重較大或者無形資產占企業總資產比重較大的公司,應當聘請行業專家協助審計,聽取專家意見,對報告編制過程中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是否合理,依據重要性原則進行評價。如果影響金額在可接受的審計風險之內,則認為會計師判斷基本合理,上市公司沒有通過該項目操縱利潤;否則,審計師應當就事項進行風險提示,必要時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
(2)無形資產攤銷處理對策
樂視網的無形資產主要是影視劇版權,影視劇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時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劇流量變現能力越來越差,企業的收益主要集中在熱播的第一年。因此,企業應當秉持會計謹慎性原則對影視劇等無形資產采用加速攤銷法,即第一年多攤銷,之后幾年少攤銷,否則之后的攤銷壓力會越來越大。
2.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準則挑戰的對策
《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可以不披露并不重要的會計估計,但要披露重要的會計估計。對于會計估計是否重要的判斷,主要取決于要進行會計估計的關鍵事項的性質和金額。提高對會計估計信息披露,可以有效的保障會計信息的質量。但不少企業會對性質和金額的確定進行模糊處理,從而對會計估計不進行披露,造成會計報表的失真。因此,監管部門應當嚴格規范對會計估計性質和金額的界定,從律法角度明確哪些關鍵事項需要進行披露。
3.關聯交易對準則挑戰的對策
會計準則中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需要披露的定價方式,而只是對披露價格進行籠統的規定。而定價策略又是判斷關聯方交易是否公允的核心,這就造成了企業容易只對自己有利的內容進行披露,但重要的信息比如定價政策中的定價方式、價格等反而不披露,而且企業量化信息不足,這樣不利于報表使用者、投資者對企業會計信息做出公允判斷。因此,監管部門應當針對我國關聯方交易存在的披露不合理、避重就輕現象進行強制性規定,引導企業披露重要的會計信息,減少模糊做法,從根源上提高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價值。
(二)構建倫理約束體系
1.制定企業會計倫理信息披露準則
強化對信息披露的規范要依托于一套系統又全面的會計倫理信息披露體系,該體系要針對披露的形式、內容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給予詳細的界定,尤其是在要求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判斷這樣的關鍵事項中更需要進行明確的披露。只有通過強制性的規范要求,才能讓企業遵紀守法,最大化的保障財務報告的真實性。
2.提升管理層會計倫理水準
企業信用倫理文化能否卓有成效,與企業管理層緊密相關。一個公司的行為是具倫理還是非倫理,管理者起著關鍵作用。而管理者的職業素質決定了企業經營發展是否遵紀守法、合乎道德。管理層倫理素養是決定企業倫理水平的決定因素。由于企業盈余管理行為是在管理者的允許下進行的,所以提升管理者的倫理道德水平有利于約束“樂視網現象”。
3.加強會計倫理道德教育
制定會計倫理信息披露準則和提升管理層會計倫理水準是從社會和企業兩個角度為會計倫理的實踐性提供保證。但要想真正提高會計倫理行為,杜絕“樂視網現象”的發生,還需要依賴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倫理教育程度。因此,通過定期給員工開展倫理培訓、案例分析、舉辦倫理知識競賽等活動可以有效的在平時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從而實現整個企業的會計倫理水準的提高,從操作層面杜絕“樂視網現象”。
四、總結
從樂視網現象可以看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在一些關鍵事項上存在模棱兩可的說法,需要會計從業人員通過職業判斷來進行會計信息披露。但這樣的職業判斷取決于不同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工作經驗以及對會計準則的理解程度。因此,在相同或相似的經濟事項上可能會做出不同的處理結果?!皹芬暰W現象”只是巧妙運用會計財技游走在準則邊緣。因此我們并不能一味地認為只是準則的漏洞,我們更應當重視會計倫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會計倫理缺失的行為,這才能真正意義上解決“樂視網現象”。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艷利,喬菲,孫鶴元.資源配置效率視角下企業集團內部交易的經濟后果——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4(10):28-35+96.
[2]黃溪,李薇.淺析關聯方交易與信息披露問題——基于上海家化信息披露違規案[J].財政研究,2015(04):105-108.
[3]劉春燕,時彩麗,袁少茹.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下的盈余管理及識別——基于青鳥華光的案例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02):119-123+3.
[4]羅京湘,胡北忠.淺析遞延所得稅資產與企業盈余管理——以樂視網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9):44-46.
[5]宋雄偉.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的路徑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5(12):31-35.
[6]劉建國.淺議關聯方交易對審計風險的影響——以樂視網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11):118-120.
[7]吳倩倩;季春紅.多元化戰略對樂視網財務風險的影響[J].國際商務財會,2018(7):67-71.
[8]王一硯,汪晶,李珂,宋雨蒙.淺析樂視財務報表迷局[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