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 / 王薇
前段時間,正在建設中的西安地鐵5號線二期,挖出了疑似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章邯是秦朝一位著名將領,秦二世時期的軍事支柱。目前,考古隊員們已接手做進一步的發掘,如果確認的話,地鐵或將避讓遺址而“改線”。
于是,有人調侃說,西安修地鐵,最累的不是工人,而是文物局。在西安,每修一條地鐵,西安文物局首先得派人前去勘探一番,確保地下沒有文物,施工隊才能啟動,以至于西安市文物局被網友笑稱為“史上最忙的文物局”。
西安地鐵2號線從施工到正式運營歷時5年,一共挖掘并清理130多座古墓,跨度從西漢王侯到明朝朱氏藩王,地鐵南北軸線穿過57處文化遺址,串起了將近兩千年的歷史文明,開辟了一條歷史走廊。
這種在施工過程中挖出墓葬文物的事情,在西安早已屢見不鮮。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地下文物的種類之豐富、年代之悠久,也是超乎想象。據國家文物局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的文物普查中,陜西省域內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量3009455套7748750件,總數位列全國第二名,總量占全國12.09%。
在西安,人們最為好奇的還是一代帝王秦始皇的陵墓。從1974年被一個村民在打井時無意發現后,歷經了40多年,這座皇陵為何依然遲遲沒有被開挖?這背后的猜測眾說紛紜。
自本期起,本刊特設《了不起的“文明現場”》欄目,邀請多位中國考古界的頂級名家述說中國西部考古名揚海內外的驚世發現,特別定制“考古”的中華西部文明溯源之旅。將多位名家的考古發現綴連,描繪重大發現現場感,揭開考古面紗,全景勾勒中國西部考古大脈絡,破解文明密碼,極目回望中華西部文明縱深度,呈現前沿研究新觀點,勾勒中華西部文明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