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蔡萌
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與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成為2019年全國12個自貿區的重頭戲,四川、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陸續提出自貿區升級擴容方案。與此同時,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也在加速推進。1月27日,省長沈曉明在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2019年,海南將抓緊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設計,壓茬推進自貿港建設,爭取在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部分領域、部分園區探索實施自貿港部分政策。
在全國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再加碼的背景下,海南要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超車”?從目標概念走向制度設計,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有哪些“可為”?本刊記者就此專訪省政府首屆企業家咨詢會議成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1月12日,省政府企業家咨詢會議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三亞召開,周其仁是首屆咨詢會議5位成員中唯一一位學者。
“咨詢會上,沈曉明省長給出的議題是‘海南如何在全球資源格局當中找準定位,加快全島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的建設’。這個議題有難度,觀察世界上那些在自己所在國家、所在區域,甚至在全球都發揮了特殊作用的地理單元,可以發現沒有哪個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周其仁對記者說。
以美國夏威夷為例,“太平洋上沙白水清的島嶼很多,只要投資基礎設施,都可能成為國際旅游熱點,那為什么迄今為止夏威夷旅游仍能拔得頭籌?”在周其仁看來,夏威夷在國際旅游業的突出地位,并不僅僅由其自然地理特征決定。“比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夏威夷,這就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同時也為夏威夷提供了其他太平洋島嶼難以相匹的安全保障。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以及此后美國正式參戰,讓夏威夷有了其他太平洋島嶼所沒有的歷史地位。當然,自然地理位置對夏威夷的經濟發展也起到重要影響,譬如它孤懸海外,除了旅游度假,其他產業不容易發展起來。”
“再看養老產業,總的來說,冬季氣候溫暖的地方都適合發展養老,像美國加州南部、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等地都適合,但為什么佛羅里達州的養老業更突出?這與當地歷史人文因素——南美拉丁語系人口大量積聚密切相關。我國臺灣省也適合發展旅游、養老,但臺灣并沒有高度依賴旅游養老,因為兩岸統一尚未完成,龐大的大陸養老需求不容易落地寶島,而抓住美日歐產業轉移機遇,加之臺灣人力資本和企業家的奮斗精神,臺灣微電子等工業卻很有競爭力。”周其仁認為,這樣來看,全球所有地理單元過往的成功經驗,海南都可以參照,但最后還是要結合海南本土實際。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改革問題的周其仁并不是第一次研究海南經濟,他的海南之行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1988年4月,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與美國蘭德公司達成合作開展“海南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協議,國家科委組織中國專家小組對接,周其仁就參加了這個小組的工作。
“當時,我們環島調研,討論海南怎樣發展,對標的是臺灣省。”遺憾的是,當年一場“洋浦風波”讓海南經濟特區前行步履遲滯下來。爾后,周其仁出國訪問求學。“1993年,我第一次回國參加的改革開放研討會又是在海南舉行。”周其仁回憶,當時,高樓林立的海口與5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隨即而來的地產崩盤又給了海南一記重擊。
“沈曉明省長講了房地產依賴、人才短缺、物價偏高三個‘痛點’,這是海南的現實問題。今天,海南仍需當心后發焦慮,但也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周其仁堅信,“后發也有后發的好處,假如當年海南開發得特別早,那么按照當時流行的環保意識,很可能海南的生態環境就覆水難收了。所以,首先要研究那些先發地理單元的經驗教訓,認真地根據海南的實際情況消化吸收;然后,仔細研究在后發的條件下還有哪些‘可為’,并通過實踐經驗總結、戰略和政策設計以及制度安排等來加速海南發展。這個機遇是存在的。”
“建設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是國家對海南的戰略定位,這里就蘊藏著很多‘可為’因素。”首屆咨詢會議上,對于海南加快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周其仁提議,進一步找準海南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定位,加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率先在全島實行零關稅、低成本,利用島內島外制度差,在醫療、教育、知識產權轉化、南繁育種研究等方面培育競爭優勢。
在他看來,自貿區、自貿港的出現,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二戰”后主權國家越來越多帶來的負面效果。“國家主權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越來越多的主權國家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彼此間都給市場設置了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這些壁壘互相成為體系,任何國家單方面都很難解決。”
“早先時候,對過高壁壘最敏感的是小國,因為小國的門關得越嚴越搞不出名堂,所以初期建自貿區、自貿港的都是小國。這方面,新加坡是一個典型。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業區的裕廊碼頭內劃設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如今新加坡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自貿港。全球貨物不單可以在那里實現周轉,還可以加工并發展形形色色的服務,這就刺激了新加坡經濟的高速增長。接著對主權國家之間過高壁壘作出改革反應的是歐盟。歐洲國家有大有小,通過大小國家的聯盟打掉過高壁壘,形成統一的歐盟市場,在經濟包括貨幣方面突破了主權國家的人為壁壘。再后來對此作出反應的是大國。大國因其巨大的內部市場,容易在進口替代戰略上‘停留’很長時間,但大國關門也有不小弊端,國際資本、商品、勞動力以及先進技術水平等稀缺因素不容易進來,對發展經濟不利。中國的開放就是大國的開放,而大國開放的路程絕不簡單,因為收益成本交織,只能漸進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避免一下造成太大沖擊。”
在這條漸進開放的路上,中國已經探索了40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進一步打通。但周其仁認為,仍有一些沒有完成的題目需要在進一步開放的過程中加以解決,比如全球范圍的要素流動,不當壁壘的進一步降低,以及敏感領域的繼續開放。“這些只能通過被證明成功可取的辦法——選一些地方率先走一步,驗證效果之后再進一步開放。海南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恰恰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周其仁指出,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大國的開放不可能是一條坦途,反之,這條路存在諸多困難,面臨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的悖論。
“開放離不開配套的監管。而實施有效監管是有成本的,一個地方有效監管的成本低,開放程度就可以比較高;反之,監管跟不上,開放只是空談。從這點看,海南作為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有可能實施較低成本的有效監管,所以就有可能率先實現較高程度的開放。這樣看,國家選擇海南探索中國特色自貿港是有其道理的。”周其仁指出,既然海南肩負著國家戰略探索的使命,那就一定要探索到位,千萬不可淺嘗輒止。“要盡可能爭取把海南同內地的‘體制差’拉到最大,把在內地目前還不可能搞的開放措施放在海南先行先試。”
周其仁在其經濟學著作《改革的邏輯》中提到,無論是公司、行業還是國家,都存在如何應對不確定性的問題。所謂不確定性,即無法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推斷事件未來發生的概率。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是一場更深層次的改革,同樣,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先行先試,‘試’總會有一定風險,但只要風險可控就值得去試。”他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在不久前的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省委書記劉賜貴深情回顧了在海南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18年。他指出,今天的海南,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能不能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實際行動,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有說服力,國內外十分關注。
“要對標自由貿易港這一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對照國際規則慣例,大膽探索試驗”“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要始終按照‘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和改革需求,以形成更加開放、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為著力點,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劉賜貴深刻闡述了2019年抓好海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策落實年各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并提出要重點抓好“十個落實”——開放,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海南進一步開放是國家戰略需要。”專訪過程中,周其仁多次強調海南進一步開放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建設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過程中,海南不能只著眼于全島900多萬人,一定要選準更大范圍的服務對象。”
“咨詢會上,沈曉明省長談到的一個痛點是人才問題。人才為什么而來?來了做什么?如果只是服務海南900多萬的人口,那這個市場是很小的,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才;但如果在海南要做的事情是服務于全中國13億多的人口,乃至東南亞、印度部分地區,那么服務對象就會擴至二三十億人口,就會驅動人才紛至沓來。”周其仁對記者說,經濟開放的試驗有了內容,創新自然會生成。
他以旅游產業為例,“仔細研究中國旅游產業,很多潛力沒有挖掘出來,最明顯的就是我國入境游客量還不大,這其中既有歷史文化的影響,也有人為因素。”他舉例說,現在許多外國人來中國旅游休閑度假都會遇到支付不便的問題,那么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海南能不能率先為落地的外國人開通手機支付?再如,作為國際旅游島的海南能不能率先在所有涉外旅游方面配置雙語或多語種的語言服務?
“再如科技成果轉化。去年9月,我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所醫學院訪問。當地規定,用國家科研經費贊助得到的專利成果歸科學家個人或其團隊。當時我們嘀咕,那豈不是國有資產流失?人家的解答是,科研專利要轉化成產業才有經濟收益,一旦成功轉化,哪個產業國家不收稅?相比極低的轉化率和奇高的轉化成本,究竟哪一種辦法更利國利民利科研,海南是不是可以試試科研成果轉化的‘瑞典辦法’?”周其仁提出。
在他看來,在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過程中,可以考慮把像這樣在內地由于體制機制等問題不容易搞起來、但又有必要去嘗試的改革放在海南先試,利用島內外的體制差,率先在更廣闊的服務市場形成競爭力,實現更多“可為”。“畢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地理單元,海南面對的風險要比內地低許多。”
他繼續舉例說,“教育方面,許多國人在努力把孩子送到國外的中學,可不可以引進這些國際知名學校落地海南?醫療方面,內地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嚴重不足,很多人甚至‘打飛的’去國外看病體檢,可不可以給外國合格醫生、合格護士以及合格醫院在海南合法行醫權,如果其能夠在海南這片土地上得到‘認定’,比如為900多萬海南人民提供一定時段的醫療服務,就可以到內地行醫?南繁方面,可不可以大膽引進國際先進種子公司,在海南研發?類似的還有制藥、金融等方面的服務,都可以考慮充分利用自貿港‘境內關外’的條件,發展一切內地及周邊國家市場需要、又適合在海南發展的行當,既加快南海經濟社會發展,又為全國近一步開放探路。”周其仁一再表示,“大家對海南的預期很高。從大輪廓看,海南有條件進行一場偉大的試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