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店區委巡察辦 李昱萱
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線,推動解決問題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前不久,小店區委在2017 年以來開展五輪對124 個黨組織巡察基礎上,由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區人大、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及其他相關部門,試點選取塢城街道等8 個單位黨組織對巡察整改進行量化檢查評估,同時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專題調研,確保被巡察黨組織對照問題全面整改取得實效。
(一)政治站位不夠高,思想認識有欠缺。一是主體責任意識不夠強。個別被巡察黨組織對“被巡察黨組織擔負巡察整改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的認識不夠到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整改做得不夠,整改責任也沒有落實到所有班子成員,而是由紀委書記、組織委員和黨建辦扮演了推進巡察整改的主力。二是存在虎頭蛇尾現象。一些黨組織在整改初期推進較有力,但在之后的持續整改階段產生懈怠思想,前緊后松,甚至存在邊改邊犯或改后又犯現象。三是存在“過關”心態。有的黨組織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著交差就好、過關就行的心態,至于整改質量如何、是否管長遠管根本,則不予考慮和關注。
(二)要求把握不夠嚴,整改推進有盲點。一是內容不夠全面。有的黨組織對問題梳理的“全面性”原則把握不夠,僅認領巡察組反饋的問題,對中央和省市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沒有吸收融入,對區委指出的共性問題沒有做到同步整改。二是整改不夠徹底。有的黨組織就整改而整改,整改措施缺乏系統性、協同性;有的整改措施不能體現延伸性和拓展性,由點及面、舉一反三、制度治本作用發揮不夠,整改質量不夠高。三是問責不嚴。有的黨組織對巡察反饋意見中指出的具體人、具體事、具體問題線索,存在老好人思想,追責問責偏輕偏軟,僅追究了直接責任,忽略了領導責任。
(三)靶心指向不夠準,整改成效打折扣。一是沒有突出政治整改。業務問題是切入點,政治判斷是落腳點。有的被巡察黨組織沒有正確理解兩者的關系,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沒有從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上去查找問題,沒有把業務問題放到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層面去分析、去整改,偏離了巡察整改政治方向。二是標本兼治作用發揮不夠。巡察整改既要立足治標,落實當下改的舉措;也要著眼治本,形成長久立的機制。有的黨組織對巡察發現的問題,單純就問題而整改,沒有舉一反三、查找病灶,沒有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對已經出臺的制度,效果怎么樣,執行情況怎么樣,缺乏必要的監督檢查。
(一)主體責任意識沒有樹牢。在巡察整改上,一些黨組織書記認識不夠到位,沒有落實好主體責任,缺乏以不回避、不推脫、不遮掩的高度自覺推進整改;沒有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沒有形成一把手抓整改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機制;沒有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做到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不能形成同向同力、全面參與、共同整改。
(二)整改思路不夠清晰、精準。問題梳理不精準,有的被巡察黨組織沒有以政治站位、全面觀點、聯系眼光來分析梳理問題,認領問題不全面。如,整改沒有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中央、省市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措施制定不精準,有的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有的整改措施隨意拼湊,不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問責運用不精準,有的對巡察反饋意見中指出的具體人、具體事、具體問題沒有很好開展問責。
(三)檢查評估機制不夠完善。一是檢查評估機制待明確。巡察辦、巡察組,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等在巡察整改督查督辦中的職責須進一步明確,協調協作機制有待完善,如何開展協同督查、督查重點是什么、督查方式方法怎么把握尚須進一步研究確定。二是評估內容有待進一步細化。存在評估哪些方面,個性問題怎么評估,涉及多個部門的共性問題怎么評估,整改評估占多少比重,整改責任人責任怎么區分等難點。
(一)進一步夯實被巡察黨組織整改責任。明確被巡察黨組織承擔巡察整改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職責,被巡察黨組織要定期聽取整改情況匯報,主要負責人要做到親自部署、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督辦。一是梳理問題求“全”。被巡察黨組織在全面認領巡察組反饋意見的同時,要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中央、省、市、區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認真對照檢查,全面查擺本單位存在問題。二是整改措施求“準”。被巡察黨組織在制定整改措施時要做到“因案施策”“精準施策”,切實提高整改措施的針對性、操作性和系統性,確保整改措施既管當前又謀長遠,既能治標又要治本。三是整改問責求“嚴”。被巡察黨組織要根據巡視巡察反饋意見中指出的具體人、具體事、具體問題以及相關責任領導,集體研究確定問責清單,明確問責事項、問責類型、問責人等,按有關程序和規定進行處置。尤其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開展問責談話,紅臉出汗、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四是整改成效求“實”。被巡察黨組織要緊盯個性問題,扭住共性問題,倒逼深化改革,推動建章立制,充分發揮巡察標本兼治作用。
(二)進一步完善巡察整改檢查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巡察整改成效評估實施辦法和相關細則,對整改效果進行量化評估和綜合評價,把檢查評估結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一查黨組織主要領導是否真重視,看巡察整改領導機構是否建立,主要領導是否對整改工作親自安排部署、親自參與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是否嚴格查究相關人員,是否督促整改工作落實,是否明確專人負責整改工作;二查會議記錄,看是否對巡察整改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安排部署;三查整改臺賬,看是否明確整改事項、整改措施、完成時限、相關責任人,是否按時間節點推進,是否對賬銷號;四查責任追究,看移交問題線索及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是否對問題涉及的相關責任人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問責查究,問題是否糾正到位;五查佐證材料和實地情況,看是否做到整改扎實有效;六查長效機制,看是否針對問題從制度上查找漏洞,舉一反三,建章立制;七查創新工作,鼓勵被巡察黨組織在巡察整改中開展“創新動作”;八查群眾滿意度,召集被巡察黨組織干部職工、服務對象、群眾代表等,召開民主測評會,進行巡察整改質效滿意度測評。對整改責任不落實、整改措施不精準、整改推進不得力、整改成效不明顯的單位,由紀檢監督部門充分運用“四種形態”進行問責,倒逼整改單位履行整改責任。
(三)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有序銜接整改監督鏈條。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帶隊反饋并明確提出整改要求,由被巡察單位主要負責人、巡察組組長、巡察辦主任三方在反饋材料簽收單上“簽字背書”,督促被巡察單位主要負責人將整改工作握在手上挑在肩上;對問題較多或問題集中的黨組織負責人,由區紀委書記、區委組織部長等人員開展集體或個別約談,責令其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區紀委監委和組織部門參加反饋會議,第一時間認領督促整改任務,把督促整改作為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日常監督的重要任務,從巡察反饋之日起,及時啟動監督程序,緊盯整改效果,整改初期要嚴格審查被巡察單位提交的《整改方案》,對方向不明確、任務有漏項、措施不具體的方案嚴格執行“三不過”;整改期間要明確整改措施和要求,把握時間節點,嚴格對照三清單逐項對賬銷號,直至整改全部完成;集中整改期滿后,被巡察黨組織要撰寫巡察整改報告,由紀檢機關、組織部門審核簽字后報送區委巡察辦,巡察辦經報請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后適時啟動巡察整改量化檢查評估。
(四)進一步強化成果運用,發揮標本兼治戰略作用。一是針對共性問題,開展未巡先改。對前五輪巡察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自查自糾、未巡先改,督促未巡察黨組織舉一反三、即知即改。二是針對突出問題,加強警示教育。選取典型案例,加大通報曝光力度,用身邊案例警醒身邊人,引導黨員干部樹立底線意識,促進主動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三是針對體制機制問題,開展系統治理。對巡察發現的國有資產管理混亂等方面問題,開展全面清查和專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