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團紀委書記 高志武
“汾酒集團是咱們省的老牌國企,各級領導干部及職工之間關系復雜,有的好幾代都是汾酒人,你這紀檢工作不好做啊!”三年前,我初任汾酒集團紀委書記時,同事和朋友這樣給我打“預防針”。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確確實實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阻力。2018 年,在對原汾酒廠股份公司助理級領導嚴重違紀問題進行審查調查時,某被調查人自恃“位高權重”又是汾酒廠“老人”,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先是拒不配合,阻撓辦案;而后又托關系打聽案情、走后門找人說情。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核查組成員面對種種壓力,難免表現出畏難情緒,我時常給他們打氣:“一切壓力我來頂,你們放心大膽辦案,一定要將經手的案件辦成鐵案。”經過近3個月的攻堅克難,最終查清了事實,并依紀依規給予被調查人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面對類似的壓力和困難,我始終堅信黨紀黨規不是稻草人,不是用來嚇唬人的,紀委作為黨的紀律的維護者,就是要“唱黑臉、得罪人”,就是要擔起這份重任,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努力營造廉潔高效、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為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這便是我作為一名汾酒紀檢人的初心和使命。
汾酒集團作為山西國資國企改革“排頭兵”,在省屬企業改革攻堅戰中打了一個漂亮仗,不僅唱出了汾酒好聲音,更是擼起袖子“干”出了令人刮目的“汾酒新業績”。當前,在企業“提速提質提效”的發展新階段,集團公司紀委面臨的監管壓力越來越大。當時,企業各級紀檢組織、監察審計部門、巡察組、下屬各法人單位監事會屬于獨立運行的4 個監督部門,在履職依據、職責定位、監督方式、監督內容方面都各不相同,存在著體制不順、溝通不暢、力量不足、重復監督等問題。如何完善監督體系,激活“神經末梢”,讓所有汾酒人能有一個干凈干事的工作環境,激勵大家心無旁騖闖市場,放開手腳干工作,是我一直思考的難題。通過創新工作機制,改進監督手段,不斷地實踐總結,我們逐漸構建起汾酒特色“大監督體系”,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網絡。一是創新改革體制機制,聚指成拳共同發力。通過機構調整、機制創新、人員調配等方式,將紀委監察部、審計部、巡察組、監事會四大監督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聯合實施、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將“各自為政”升級為“四線聯動”,使得各監督單位既能找準各自靶心、精準發力,又能密切配合,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到有力提升。二是派駐監督與巡察監督雙劍合璧。在大監督體系構建過程中,我們還積極探索實行派駐監督制,并確立了派駐工作“兩督五促一激活”的工作思路,“兩督”就是督責、督效,“五促”就是指促進駐在單位意識提升、制度完善、行權規范、運行提質和作風優化,從而達到激活駐在單位各級干部的紀律意識、煥發內生動力的目的。通過將派駐紀檢組“嵌入式”日常監督與巡察組“點穴式”專項監督有機結合,派駐“探頭”作用和巡察“利劍”作用合力,鞏固拓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深挖細查隱形變異“四風”問題,做實做細監督“最后一公里”,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抓懲教結合,使各基層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得到大幅提升。
紀檢監察工作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既要有“霹靂手段”,更要有“菩薩心腸”。“受處分后,組織上不僅沒有‘放棄’我,還一直關心幫助我,讓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我一定不辜負組織對我的期望,在對標合格黨員中爭先,在業務工作中爭先,在廉潔自律中作表率,努力為汾酒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受處分期間思想匯報中寫的一段話。他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為女兒操辦生日宴,受到黨紀處分,不僅在職務調整中不能“升遷”,還在朋友同事中失了“面子”,曾一度感到迷茫,工作消極沒有了動力。這樣的情況在受處分的黨員干部中不在少數,我們在日常回訪的基礎上,委派專人與其進行深入交流,持續發力做好監督執紀“后半篇文章”,教育引導他們重拾信心,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黨的十九大以來,汾酒集團紀委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25 人,立案并給予輕處分19 人次,重處分4 人次。每每有黨員干部受到處理處分,我的內心都久久不能平靜,“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只有堅信嚴管就是厚愛,堅持保護改革、支持擔當的鮮明導向,對黨員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才能使各級黨員干部“不待揚鞭自奮蹄”。
“行百里者半九十”。紀檢監察工作任重而道遠,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唯有堅守初心,才能行在軌業有為!只有時刻牢記忠誠的政治要求,時刻保持廉潔自律的作風,時刻充滿擔當作為的激情,才能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清正廉潔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