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運城市鹽湖區委黨校 賈飛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對領導干部而言,良好家風既是修身齊家的重要基礎,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因素,關乎黨的執政地位,關乎黨的執政使命。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理應把家風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自覺做家風建設的表率。
立好家規是前提。領導干部要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基礎上,結合家庭活動新特點,遵循從嚴從實從細原則,制定出符合其家風特征的可操作性強的家規。一是以德為本。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作為領導干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道德建設,教育家人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培養良好個人品德。二是以勤為徑。人間萬事出艱辛,勤能補拙是良訓。勤勞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以勤為徑,當戒好高騖遠、好逸惡勞,勤奮學習,勤于工作,勤勉敬業,勤勞致富,讓奮斗成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三是以儉為范。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朱子家訓》中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家訓。明代周怡在《勉諭兒輩》中有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儉為范,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四是以廉為要。國無廉則不安,家無廉則不寧。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的包拯,曾立了嚴格的37字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以廉為要,就要和家人訂立“鐵家規”,教育家人做到知廉明恥,倡導清廉家風,恪守清廉品質。五是以學為尚。學習是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非學難以“明道”,非學無以“補短”。毛澤東同志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領導干部不但自己要學習,更要把注重學習的良好風尚寫進家規并長期堅持。
注重家教是根本。立好家規并非最終目的。家規要想被嚴格執行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一是提高素養修己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著極強的示范作用和引領效應,很難想象一個自身不正的領導干部能夠帶出良好家風。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堅持從自身做起,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二是潛心塑造賢配偶。妻賢夫禍少,妻廉夫得益。領導干部能否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家庭因素至關重要。領導干部必須要求配偶當好自己的廉內助,自覺把好家庭廉潔關。配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情感優勢、信任優勢,做到明事理、辨是非、畏法度、常知足、慎始微,主動當好反腐倡廉的宣傳員、監督員、守門員和戰斗員。三是言傳身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所有家庭都要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的李先念同志,嚴厲告誡自己的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曾教兒子“做人要學會走捷徑”而毀了兒子的大好前程。領導干部要從反面教材中時刻警醒自己,處理好嚴格管理和關心愛護的關系,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謙虛低調的品格,為孩子指明奮斗方向,使之真正立足社會、奉獻社會。四是時刻管好身邊人。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毛澤東身邊一些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無償或低價收受土特產,他拿出3萬元稿費退賠,并將這些工作人員調離中南海。領導干部要注意身邊人的“言與行”、分辨身邊人的“好與惡”、了解身邊人的“內與外”,對其嚴格教育、管理和監督,堅決遏制身邊人的不正之風,決不允許他們“拿雞毛當令箭”。
主動踐行是關鍵。以身作則,行勝于言。家風建設須臾離不開領導干部的模范踐行,這也正是領導干部建設良好家風的落腳點。一是主動搞好傳承。千百家風,貴在傳承。2001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父親的拜壽信中寫道:“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父親謙虛低調的為人處世、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真實平靜的儉樸生活,都對總書記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深受父輩所傳承的家風影響,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帶頭傳承這種樸實無華的優良家風。二是自覺接受監督。各級黨委(黨組)要定期檢查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情況,并將其作為干部提拔使用、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領導干部要經常檢查自己的家規是否嚴整、家教是否嚴格、家風是否嚴肅,以樂于接受監督的胸襟,自覺接受組織、群眾、社會、輿論監督,真正把家風建設落到實處。
家風連著黨風政風,體現領導干部政德。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無愧組織信任,不負人民重托,更好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