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胡馬云
今年八月,巴西境內亞馬孫雨林多處起火,大火持續數日,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不論是火災數量、持續時間還是燃燒范圍,這場大火都遠遠超過以往的雨林火災。由于干旱和人類活動,亞馬孫雨林平均每年的火災數量會達到好幾萬次,但這一次卻非同小可,它的破壞性比人們想象中要嚴重得多。這場火災不僅讓當地居民面臨失去家園的威脅,還對亞馬孫雨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破壞,給當地動植物帶來災難性打擊。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Mazeika Sullivan在亞馬孫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時表示:“許多棲息在熱帶雨林中的動物都不擅長應對火災,這場大火會對不同動物的多個種群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對瀕臨滅絕的物種施加更多壓力。”在火災面前,并不是所有動物都能及時逃跑。隨著雨林被大面積燒毀,在巢穴棲息的鳥類將無處可去,其它動物或卷入煙霧中窒息而死,或直接葬身于火海之中。
從長遠來看,即便那些敏捷的動物成功逃離火災,也會因食物的分散與消亡而受到“挨餓”的影響,比如美洲虎就正面臨著這種威脅。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這場火災讓美洲虎失去了大部分的棲息地,已嚴重影響到它們的食物供應。而在此之前,美洲虎在亞馬孫地區的生存狀況就已不容樂觀,因捕食牛羊而被牧場主獵殺的不在少數,農業用地的擴張也縮小了它們棲息地的范圍。
除了美洲虎這種陸生動物,亞馬孫雨林的水生動物也處于危險之中。當樹木燃燒時,灰燼會隨著其它沉積物一起進入水體,造成水體污染?;馂牟坏珪购铀疁厣撸€會改變水中的化學成分,增加其侵蝕性,水中的魚類大多無法應對這樣的環境變化。與此同時,當水中的藻類死亡和分解時,會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損害水容納氧氣的能力,這對水生動物來說非常致命。巴西國家亞馬孫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威廉·馬格努森說:“在亞馬孫地區,僅僅幾百平方公里的魚類數量就能超過整個澳大利亞的魚類數量,但經歷過這場火災后,你就看不到這么多了?!?/p>
兩棲動物也是如此。它們移動速度不快,滲透性的皮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異常敏感,空氣和水的污染會對它們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它們也是大型動物的獵物之一,一旦數量銳減,就很可能危及到食物鏈上端的動物。Mazeika Sullivan警告說:“這種變化會給雨林帶來長期的連鎖反應,對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最終改變雨林中原有的動物種類?!?/p>
在此之前,森林砍伐一直是雨林持續存在的問題,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主張挖掘亞馬孫雨林的經濟潛力,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政府放松了環境法規,向采礦業和農業開放大片森林區域,導致今年7月的森林砍伐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高出278%,森林縱火犯罪更是屢禁不止。這次的火災,無疑是給亞馬孫雨林火上澆油。火災破壞了亞馬孫雨林多樣化的植被,使部分雨林逐漸向熱帶草原景觀過渡。不計其數的樹木被燒毀,破壞了整個雨林生態鏈的基礎,使大部分幸存的動物被迫離開。動物外流也會對植物的生命周期產生負面影響,亞馬孫雨林大約有80%的樹木都是依靠動物傳播種子進行再生,但火災讓大量的動物分散和死亡,剝奪了這些樹木再生的能力。焚燒后的森林,即便再長出來,也只是個郁郁蔥蔥的“空林”,依附其生存的生物不復存在,整個生態系統差不多都已死掉。
據不完全統計,亞馬孫雨林地區生活著16000種樹、250萬種昆蟲、2000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除此之外,雨林還有大量區域未被涉足,實際物種數量遠不止這些數字。這場大火究竟毀滅了多少動植物,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火災后的雨林復原速度緩慢,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會逐漸蔓延至整個南美洲甚至整個地球,這是人類必須要承擔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