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出發,在汲取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智慧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兩年多來,山西作為全國先期試點省份之一,按照黨中央擘畫的改革藍圖,按“圖”放“線”、循“線”施工,改革試點由表及里、由形入神,初步構建起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制,在“形”的重塑、“神”的重鑄中增強自我凈化能力。
緊扣根本目的、把握正確方向,構建黨集中統一領導反腐敗工作的新格局。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不能改來改去,把黨的領導改弱了、改沒了。作為改革的探路者,我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其中的精髓和要義。在推進改革試點中,自覺踐行“兩個維護”。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破解改革難題堅持從總書記講話里找答案,重大事項、重要工作主動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努力使改革過程成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的過程,成為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改革的過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認真落實趙樂際同志在山西調研時提出的“進一步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做到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的要求,把反腐敗協調小組調整為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反腐敗領導小組,細化實化黨委領導反腐敗工作的決策權、審批權、監督權,夯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著力構建保證黨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按照黨中央關于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實行雙重領導體制的制度安排,在監督執紀和監察執法的制度設計中突出“兩個為主”,把雙重領導的要求嵌入線索管理、審查調查、處分處置的程序和環節,強化上級紀委監委對下級紀委監委的領導,保證紀委監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形成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同向發力、協同共進的權力監督格局,確保反腐敗工作始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
創新組織架構、拓展監察職能,構建國家監察全覆蓋的新體系。健全監督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監察全覆蓋是改革試點的重要目標。作為改革的探路者,我們以組織創新為抓手,實現“形”的重塑。夯實監察監督組織基礎,整合分散的反腐敗力量,組建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與紀委合署辦公,一體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配置、組織架構、人員結構得到優化。推進監察監督橫向拓展。結合省市縣各級特點分類施策,在全省推開派駐機構全覆蓋和派駐監察相結合的改革工作,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橫向到邊;改革派駐機構領導體制,完善派駐監督工作機制,賦予派駐機構監察職能,強化日常監督,提高了派駐監督全覆蓋質量。打通監察監督“最后一公里”。針對農村基層監察對象多的實際,探索由縣級監委授權,賦予鄉鎮紀委書記和專職紀檢干部監察員身份和相應權限開展監督。依托鄉鎮監察,銜接村務監督,把監察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在全省范圍建立了村級監察聯絡員制度,每村聘請1名監察聯絡員,賦予其村務財務知情權、問題線索直報權,有效發揮其“瞭望哨”“直通車”作用,監察監督縱向到底。
創設制度機制、提升運行效能,彰顯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新優勢。制度創新是實現改革試點目標的關鍵。我們著力搭建紀法協同的“四梁八柱”,建立紀法貫通、法法銜接的高效順暢運行機制。貫通紀法,凝聚執紀執法合力。把準吃透中央紀委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基本精神,依據監察法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出臺的系列法規制度,結合改革創新實踐,制定了《執紀監督監察工作試行辦法》《審查措施使用規范》《執紀監督監察工作流程圖》和《執紀監督監察常用文書》,通過對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案件審理和監督管理等關鍵環節梳理細化、流程再造,為紀法貫通提供制度保障。銜接法法,提升協同反腐效力。由省委政法委牽頭協調法、檢、公、司四部門,制定并完善了政法機關支持配合監察體制改革的“1+4”十項制度體系,各級監察機關與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建立疑難復雜案件集中研判機制,打通關節“堵點”、加強薄弱環節,形成了法法銜接的基本規范,實現了監察機關與司法執法機關的相互配合和制約。
紀法雙施雙守、“三不”一體推進,釋放監察體制改革聚合的新效能。試點工作成效最終要靠實踐來檢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要求我們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作為改革的推動者,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著力在提升制度效力上下功夫,治理效能開始體現在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體現在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安全感持續提升上。堅持關口前移,做實做細監督第一職責。統籌用好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監督力量,更加注重掌握鮮活情況、強化日常監管,更加注重談話函詢質量,更加注重“四種形態”的精準運用,有效防范病毒侵蝕,提高自我免疫力。發揮制度優勢,推進辦案數量質量“雙提升”。精準有效遏增量、減存量,堅決打好肅紀反腐殲滅戰。今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20984人、增長53.4%,移送審查起訴778人、增長175.9%。職務犯罪涉及的罪名明顯增多,過去鮮見的涉嫌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等罪名相繼出現。嚴格按刑事審判要求和標準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改革以來移送司法機關案件中檢察機關退回監委補充調查62人,占比僅5.8%,一批“零口供”案件被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決。釋放改革“紅利”,溫暖群眾“心窩”。把改革形成的政治和制度優勢體現到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具體工作中,通過集中開展扶貧領域、民生領域、涉黑涉惡腐敗“三個專項整治”,嚴肅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全省政治生態由“亂”轉“治”、發展由“疲”轉“興”,呈現出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互促共進的生動局面,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
鍛造政治品質、練就高強本領,塑造黨和國家“紀律部隊”的新形象。監察體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作為改革的親歷者,親眼見證改革創新實踐對紀檢監察干部的革命性鍛造,見證紀檢監察機關的戰略性重塑,深深感受到我們的黨有力量、制度有力量、干部隊伍有力量。政治能力有力提升。旗幟鮮明講政治成為干部第一要求,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加強基礎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三基”建設為載體,提升理論素養,錘煉政治品質,保持政治定力,政治鑒別力和政治警覺性顯著提高,勇擔“兩個維護”的政治責任更加自覺。業務素質更加過硬。立足新職責新使命,綜合采取培訓學習、輪崗交流、上掛下派、以案代訓等多種方式,在學好用好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上花氣力,紀法兼通的“專才”、執紀執法的“能手”不斷涌現。內控機制更加嚴格。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前后臺”分設,監督檢查專題會、初步核實專題會、審查調查專題會、案件審理協調會等集體決策制度普遍建立,嚴格請示報告制度,嚴明“三條禁令”,監察權行使慎之又慎,自我約束嚴之又嚴。接受監督更加自覺。山西率先在探索專項報告、執法檢查、詢問等監察法規定的監督方式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省委定調、定題、定位,把加強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有機統一,確保了監督的正確方向和綜合效果。
觀一葉勃發而知春。山西改革實踐證明,深化監察體制改革,把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創新反腐敗制度體制機制,創新黨和國家自我監督模式,必將極大增強我們黨的自我凈化能力,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