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5年底,在煤炭市場極度疲軟的困境中,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回應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為企業謀長遠,為職工謀福祉”的“雙為”理念。通過近4年的實踐,企業渡過了生存危機,推進了改革創新,發展了企業文化,企業前景更加光明,職工生活更加幸福。
“為企業謀長遠”,就要把安全根基夯得更實一些;“為職工謀福祉”,就要把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營造得更安全一些。為此,我們著重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三基”建設抓在手,持續強化班組建設,深入推進質量標準化礦井建設,通過提升技能、規范操作強化基本功;二是“雙重預防”挺在前,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預防機制,切斷風險變隱患的因果鏈;三是高壓問責守紅線,實行安全“零容忍”,強化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實行安全一票否決;四是重獎重罰動真格,及時兌現安全績效考核和安全抵押考核結果,力求獎得心動、罰得心痛;五是“一優三減”興科技,逐步實現機械化替人、智能化減人,增加安全系數,減少不安全因素;六是齊抓共管下功夫,黨員作表率,宣教不停頓,群監網員眼睛亮,青監崗員當哨兵,女工家屬到井口,各路人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下足了安全功夫,筑牢了安全堤壩。近幾年,企業安全生產總體態勢平穩,交出了令人比較滿意的安全答卷。
2012—2015年,煤炭市場持續疲軟,經營壓力前所未有,職工生活相當困難。嚴峻的形勢讓我們反思到企業長期存在的問題,一是冗員問題,機構雜,冗員多,人浮于事,運轉不暢,工資成本占比最高時達50%;二是機制問題,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因循守舊,干部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減;三是觀念問題,等靠要思想、混日子思想、官本位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職工責任心不強,熱情不足,效率不高。
“為企業謀長遠”,必須解決機制僵化、機構臃腫、人員過剩等根本性問題;“為職工謀福祉”,必須解決觀念落后、熱情不足、績效不佳等問題。我們厲行改革,在山西焦煤乃至全省率先推行契約化管理,倒逼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撬動利益固化、人浮于事僵局,通過剛性考核和有效激勵,激發內生動力,釋放內在潛能。我們在轉崗分流過程中,追求職工創收和企業瘦身的雙贏效果,2016年職代會提出轉崗分流要“開辟更有前景的就業空間”,2017年黨代會提出“鼓勵組團組隊二次創業”,還為外出創業人員制定優厚政策。2016年至2019年9月,轉崗分流近3.4萬余人,在冊職工減少1.2萬余人。另外,在機構改革中,精減科級機構137個,精減處級管理人員35人、科級干部643人;移交“三供一業”達到預期目標,“企業辦社會”負擔大大減輕,企業放開手腳輕裝上陣,搏擊市場更有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西山煤電經歷了高速增長階段,原煤年產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幾百萬噸躍升至四五千萬噸,產業從單一煤炭生產延伸到“煤—電—材”“煤—焦—化”兩條產業鏈,還發展了機電、建筑、貿易等產業以及多種經營諸多廠點。但是轉眼間,絕大多數產業出現產能過剩,而且發展受到資源、環境的瓶頸限制;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挑戰,使過去依靠速度和規模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
“為企業謀長遠”,必須從高速度的擴張式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為職工謀福祉”,也必須以高超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依托。為此,作為典型的資源型企業,我們調整產業結構,實施“1+3+N”產業發展戰略,重點發展煤炭主業,兼顧電力、焦化、建材三大輔業,適度發展新興產業。在煤炭主業方面,礦井引進先進設備,推廣前沿技術,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先進產能達到91%;區域資源整合項目穩健發展,積極推進與外部煤炭企業的20多個資源合作項目;推進“一優三減”(優化系統、減水平、減頭面、減人員),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成績斐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建成投運了古交電廠三期項目,完成向太原市8000萬平米面積的供熱任務,讓太原市民享受到了冬日的暖流;該工程創造了國內單個熱源點供熱面積最大的紀錄,落差200米、38公里長距離輸送等指標均為世界之最。此外,晉興奧隆建材和華通水泥兩條水泥生產線投入運營;五麟煤焦公司于2017年摘掉了投產以來連續虧損的帽子,首次實現了盈利。
在2011—2015年的煤炭市場危機中,國內許多礦井難以為繼,被迫關停。西山煤電的日子也很不好過,利潤從2010年的35億多元降至2015年的366萬元;到了2015年底,5座主力礦井、11座整合礦井虧損,只有5座礦井微利經營。這場危機烈度之大、時間之長、影響之深,在西山煤電發展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提出了“渡危機、保生存”的口號。直到2016年底市場好轉之后,職工生活才重回正常。
企業的成就都是職工干出來的,我們既要在發展方面依靠職工,又要在生活方面回饋職工。“為企業謀長遠”,就要痛定思痛,讓企業具有抗擊危機的雄厚實力,避免讓職工群眾再度陷入困境;“為職工謀福祉”,就是要通過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滿足職工過上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來,我們在經濟好轉的情況下持續增加職工收入,2018年人均工資81752元,同比增長24.1%;通過舊區改造、“千畝百棟”保障性住房建設、“三礦兩溝”環境綜合治理,人居環境越來越好。在太原市“九河”綜合治理工程中,我們克服資金緊張困難,投資10多個億大力支持其中西山礦區的“三河三路”改造,積極配合“兩河西延”改造工程,如今,污濁的河道變得整潔了,狹窄的道路變得通暢了,礦區山川秀麗、道路暢通、景觀優美,改變了世人眼中煤礦又黑又臟的印象。
企業文化對內形成凝聚力,對外產生影響力,現代企業幾乎沒有不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但是企業文化建設也容易變成形式主義,掛在墻上,只是一個空殼;也可能長期不更新,脫離時代,脫離實際,與變化了的環境不協調,對前進中的企業沒有指導作用。
“為企業謀長遠”,一定要與時俱進重塑企業的精神和靈魂;“為職工謀福祉”,一定要把職工的理想和追求凝聚到同一面旗幟之下。怎樣使“雙為”理念變成一種激勵人心的無形力量呢?經歷了數年危機下的經營之后,2017—2018年,我們把“雙為”理念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推出《企業行動準則》,借以更新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在這套體系中,一是確定發展愿景為助力山西焦煤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焦煤企業,推進安全生產、產業發展、經濟運行等方面的“八個現代化建設”;二是確定了“忠誠與擔當,關愛與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提煉出新時代“煤亮子”精神,即開疆拓土的創業精神、專注執著的攻堅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的實干精神與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三是提煉出改革理念、創新理念、文化理念等14項工作理念。我們還編寫了《指津未來》《“雙為”故事》等“雙為”課題系列書籍,組織機關部門和基層單位通過微信、電視等媒體誦讀《企業行動準則》,使企業文化滲透到各個層面,推動企業由經驗管理、制度管理邁向更高境界的文化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這個重要思想為做好新形勢下國企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黨建工作不能是空頭政治,必須與思想政治、企業文化、安全生產以及經營管理等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
“為企業謀長遠”,就要促使各級黨組織不忘把企業做強做大、做優做久的初心;“為職工謀福祉”,就要促使各級黨組織認真踐行改善職工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使命。近年來,我們以創新精神狠抓黨建“三基”工作,對32個黨委的1148名黨支部書記進行全封閉、準軍事化、全覆蓋培訓。實施“互聯網+黨建”工程,構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指尖上的黨建”雙陣地,在全國首創黨支部書記技術技能“雙比武”,構建“雙培訓、雙評價、雙考核”機制。西山黨建創新模式引起關注,多家兄弟單位前來參觀交流并派出黨支部書記參加培訓;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省委組織部及山西焦煤各級領導視察并肯定。在今年的干部考評工作中,我們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活動為契機,首次使用“直面鏡頭、我述你評”網絡直播方式,對32名二級單位黨委書記、43名機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在線評議;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三亮一比一評”活動,30名基層單位行政正職直面鏡頭亮業績;首次利用互聯網對機關科級干部進行考評。此外,我們還通過抓黨建、抓分配、抓晉升弘揚正義、促進公平,通過黨委巡察自我體檢、治病救人,從而使各級黨組織更好地服務企業、造福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