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永濟市委書記 徐志英
去年以來,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踐行黨的建設“兩個走在前”要求,緊扣城市基層黨建融合互動、共駐共建的靈魂,立足永濟半農半工、半城半村“四半特點”,通過“四堅持四同步”,大膽探索、積極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縣級市特點的多主體、多資源、多途徑融入融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
永濟市城區共有3個街道辦事處、22個社區、7個城中村、246個生活小區、14.3萬常住人口;共有基層黨組織485個,黨員5680人。一半是城市、一半是農村,一半是市民、一半是農民,城鄉混合,村社交錯。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城市群體和城市社會組織構架發生顯著變化,原來條塊分割、碎片化的傳統黨建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形勢需要,對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提出嚴峻挑戰。我們牢固樹立政治意識,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固本強基的政治舉措,主動扛起政治責任,一是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列入市委重點承諾事項,作為書記抓改革的重大事項之一,先后6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劃撥專項經費全力保障工作創新,親自召開動員會、推進會,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行部署,明確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年終述職評議重要內容,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強勁的措施,確保永濟市黨的建設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各項工作前列。二是把抓好頂層設計作為關鍵,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社區大分類、組織大歸類、黨員大起底、資源大排查”活動;副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大起底大調研;針對永濟實際,把農村也納入城市基層黨建范疇,開展了五大領域黨組織、“三級”書記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精準把脈市情特征,深刻把握城市基層黨建規律,高標準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開展共駐共建的實施方案》兩大總綱。三是把強化思想認同作為前提,成立專門的城市基層黨建培訓小組,在全市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大培訓,編印工作簡報,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工作熱情、傳授互聯互動方法、傳導工作壓力,在全市形成了濃厚氛圍,確保了城市基層黨建扎實開局、有效破題、穩步推進。
我們以“三基建設”為統領,全力抓好各領域黨建,為城市基層黨建打牢基礎,同時以城市基層黨建“融合”為抓手,推進各領域黨建在互聯互動、共駐共建中補短強弱,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一是實施“三基建設”品牌引領計劃,從2017年開始,圍繞基層組織規范化、基礎工作標準化,對照省委下發的規范化建設標準,制定出臺了5大類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的500余條具體標準清單,通過“對單創建—組織申報—專項評估—定期復檢”的方式,持續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二是提升街道社區統籌等級,出臺了《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備案登記制度》《城市基層黨建考核制度》,賦予街道社區黨組織對駐區單位年終考核、評先評優建議權,達到了街道社區“發令”單位“行動”的效果;社區工作人員全部達8人以上,全市500平方
以上的社區達75%,1000平方以上的達32%,保障了黨員活動有“陣地”,群眾活動有“場所”;把最優質的資源下沉到社區,“千人計劃”新提拔的7名市直副科級干部掛職社區“第一書記”,3名正科級年輕干部掛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充實了街道社區工作力量。三是突出系統集成、整體建設,圍繞“組織全覆蓋、機制大融合、管理無縫隙、監督無死角、作用大彰顯、群眾有獲得”的工作目標,完善縱向責任聯動和橫向資源整合的工作體系。建立縱向“三級聯動”組織體系。在市級層面,成立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謀劃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街道,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體,成立“街道共建委員會”;在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建立“社區聯建委員會”,形成以上帶下、以下促上,一貫到底、強勁有力的“動力主軸”。同時,將社區聯建委員會,通過社區黨組織這個“統籌核心”,和區域內的網格黨小組和樓院黨員示范戶進行對接,實現了組織下沉,在全市構建起了比較完整的金字塔型組織體系。建立橫向左右聯動、資源整合工作機制。出臺《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備案登記制度》《城市基層黨建考核獎勵制度》《住區黨員到社區備案登記服務居民制度》《黨員協管通報“十條”規定》等制度,有效將區域內各領域黨組織、各領域黨員和服務資源有效納入區域黨建工作范疇,進行統籌整合、集約利用,通過契約式、集中式、認領式、引導式、訂單式和指定式等方式服務群眾。四是樹立規范化、標準化工作理念,制定出臺了《城市基層黨建領導小組議事規則》《城市基層黨建街道共建委員會議事規則》《城市基層黨建社區聯建委員會議事規則》《城市基層黨建街道共建委員會、社區聯建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標準》等制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走向常態、形成習慣。
從組織部門、黨組織和黨員3個層面,部署開展了三大類別活動,引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組織部部務會“1+6”掛牌領題行動計劃。組織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分類確定6個示范點,由組織部長總牽頭,部務會6名成員每人牽頭負責一個示范點,組織分管科室人員組建課題組全程包聯示范點,進行探索破題、打造典型、示范引領。“機關黨組織進社區”系列活動。堅持先易后難原則,從機關單位融入所駐社區入手,開展“駐區黨組織進社區·送黨課”“駐區黨組織進社區·共辦主題黨日”“駐區黨組織進社區·訪民生辦民事”,先后講黨課126場次,舉辦主題黨日活動243場次,解決群眾困難問題523件。黨員“立足崗位做骨干,奉獻社區做模范”活動。活動分兩大主體和兩大主題,黨員以雙重身份參加活動,其中在基層黨組織中開展“立足崗位做骨干”活動,在社區開展“奉獻社區做模范”活動,基層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分別定期評選“業務骨干”和“奉獻模范”,并進行“雙向展示”。同時,在評選全市優秀黨員時,實行“雙認可”標準,必須既是單位評選的“業務骨干”,又是社區評選的“奉獻模范”,推動黨員融入社區作用發揮,同時強化社區黨組織對駐區黨員監督管理。
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徹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寓政治引領于服務中,以黨建引領深化為民服務,織密城市治理的“針腳”。一是把“三個一定”作為鐵的紀律和要求。堅決要求社區在組織活動、開展服務中,把“一定都要以黨牽頭的方式開展,一定要體現黨的色彩,一定要把黨的標志亮出來”作為基本原則,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服務就在家門口”。二是推行“十聯”工作法。推行黨建聯抓、組織生活聯過、資源聯用、事務聯管、服務聯做、公益聯搞、活動聯誼、文明聯創、難題聯破、治安聯防,引導各級黨組織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好社區。三是把黨建融入城市發展經絡。發揮黨建文化的強大政治引領作用,在全市建設了4個城市黨群服務驛站,打造了城市黨建文化主題公園,建設了理想信念教育展廳面向群眾開放,把黨建工作從“四堵墻內”拓展到“公共場所”,從“教育黨員”拓展到“引導群眾”,從“教條說教”轉變成“潛移默化的感染滲透”,以黨建文化涵養社會正能量,引領群眾自覺聽黨話、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