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風明
近一段時間,在革命老區壺關縣,由一位基層駐村扶貧干部創作的扶貧歌曲《守望》,一時間廣為流傳開來,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樸實的歌詞、悠揚的旋律、深遠的意境,抒情而又細膩地表達了扶貧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念所望,強烈地彰現了扶貧干部立足扶貧、念茲在茲、躬身力行、帶領群眾一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念。
“我看著昏黃的斜暉,映亮了親切的路,我看著斑駁的樹枝,迎著那久違的寒……”這首名為《守望》的歌曲,出自中共長治市委政研室駐壺關縣龍泉鎮清流村扶貧工作隊長馬繼紅,一名奔波在一線的70后扶貧干部。
“這首歌曲表達的是我的真實感受,我不想用這首歌來宣傳我們工作隊做出了多少成績,只是希望這首歌能成為廣大扶貧干部的心聲流露,成為扎根基層的扶貧干部對黨中央精準脫貧英明決策的響應和反饋。”馬繼紅說。
現年40歲的馬繼紅是個筆桿子,愛好音樂,平時閑暇之余,常寫些政論文章、詩歌、散文等,作品常見于國家、省、市級報刊。2017年4月,按照組織要求,馬繼紅踏上了扶貧征程,他同派駐到村的第一書記、扶貧隊員們一起,從村上最窮苦的貧困戶開始,挨個入戶走訪,切身了解貧困戶吃啥住啥,家里幾口人,誰生病了,小孩子上學有什么困難,務工情況如何,通過實地察看和同貧困戶的談心交流,很快掌握了全村貧困戶的困難狀況。之后,他們因戶施策,根據貧困戶的訴求和期盼,把黨的扶貧政策用活用足,為貧困戶解決老無所養、住不起醫院、教育補貼未落實、外出務工討不回薪等實際困難。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實事,馬繼紅同貧困戶拉近了距離,感情越來越深厚,貧困戶的家長里短、喜怒哀樂、個性特點,一點一滴地烙在了他的腦海里,成為他歌曲創作的源泉。
大約一個月前,馬繼紅在入戶走訪中,觸景生情,突發靈感,有了創作的欲望。在緊張的一天工作之余,夜里他回想著清流村的山溝清泉、院舍樹木,以及正在施工的寬闊大道,回想著同貧困戶溝通時種種難以忘懷的場景,他思如泉涌、下筆如注,很快便把歌詞寫成了。隨后,他自掏腰包,請人譜曲并制作音樂MV,看到花錢從外地買回來的音樂MV后,他不是很滿意,他覺得這個創作過程不能沒有他幫扶的清流村,他應該用這種方式把清流村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給展示宣傳出去。為此,他又托關系找人找設備,專門花了幾天功夫在清流村錄制MV視頻。
在視頻拍攝中,馬繼紅躲到幕后堅決不當主角,人物全部由清流村干部村民出演。后來,他又花錢找歌手錄歌,在久等無果后,他干脆自己上陣演唱,并專門為清流村寫了一篇寫景寫史的感懷文章,最后他把這些全部放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發了出來。不曾想,平時訂閱關注量只有幾十人的公眾號,突然點擊量爆增,很快成為壺關干部群眾朋友圈中的“網紅”。認識他的人紛紛給他打電話、發微信詢問情況,不認識他的人也通過各種途徑聯系他,表示對他的支持。
中共壺關縣委一位領導為該歌曲點贊,并發帖:“這首歌很好。站在貧困群眾立場上,是一首扶貧干部勵志的歌曲,我們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廣大干部的努力下,通過奮斗盡快脫貧!”壺關縣一位副縣長也發帖稱:“配音好聽,歌詞不錯,意義深遠。”
“這首歌曲我聽了好幾遍,非常觸動內心,唱出了我們扶貧干部的心聲。尤其是歌曲中‘哪一張笑臉不知愁,哪一句問候貼心窩,哪一家有難真情訴,哪一刻駐足雙淚流’的歌詞,讓人聽后內心充滿了力量,激發了大家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扶貧干部馬振國說。
歌曲同樣感動了不少貧困戶。“我在朋友圈看到的,內心充滿溫暖,覺得我不僅要脫貧,更要致富。”清流村貧困戶苗雪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