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曉偉
有些經歷雖然不長,但足以影響一生。2018年1月,我從晉城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任職高平市南城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從市委工作部門“墩”到了基層鄉鎮街道。
南城辦事處面積53平方公里,共有35個村(居),常住人口8萬人,經濟較為發達,同時因拆遷、征地等原因各種矛盾也較多。事非經過不知難。雖然我這顆“小苗”之前已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猛然間從市委機關到鄉鎮一線,從中層干部到鄉鎮主官,從管一點到管一片,讓我這個沒有鄉鎮工作經驗的“門外漢”著實做了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好在有黨工委書記的把關領路,有班子成員、機關和村干部的積極配合,讓我這顆外來的“小苗”在較短時間內生根、發芽、成長。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個中滋味一言難盡,酸甜苦辣只有自知,但更多的是收獲和對未來的信心。
一感“心要放平”。為什么要去基層?下去基層要干什么?把心安放在哪里?在《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定下基層工作時說:“這次下去,干得好,將來成就一番大事業,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給老百姓做些實事,也沒什么。”平凡樸實的話語彰顯了崇高的為民情懷。每一個年輕干部,不能成天想著要干多大的事,但要有一顆干大事的心。要有為民情懷,為老百姓做的每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是大事。作為一名年輕干部,積極上進,要求進步,無可厚非。但如果帶著功利之心來基層鍍金,“身在心不在”“時在時不在”,還沒下來就想著什么時候回去,這樣不僅辜負組織的希望,對自身也是貽害無窮。要在最短時間內克服從上級機關到基層產生的思想落差、工作落差、生活落差,吃得下“酸”,咽得下“苦”,把心安住,安在共產黨員的初心里,安在為民服務的宗旨上,安在為國為民的情懷中。
二感“根要扎深”。心安才能生根。到基層“蹲苗”,第一要務是要生根扎根。一棵小苗,離開了“大棚溫室”的庇護,在基層的“風吹日曬”之下,如果不能盡快適應新的環境,迅速生根吸收養分,就有可能營養不良,影響以后的生長,甚至是枯萎。一要真情相處,根植于心。基層干部心里清,人民群眾眼睛亮,是不是真的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大家真心相處,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分出真假。從一開始就必須徹底摒棄上級機關的優越感,與領導和同事以誠相待,以心相交。二要認真學習,增長“根須”。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結合,才能把水分蒸發掉,得到真正的知識。”一個看起來很理想的政策為什么就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一個看起來很好的項目老百姓為什么會反對?所以每時每刻都要睜大眼睛,伸長耳朵,去看、去聽、去學,增長“根須”,吸收多種營養。三要樹立威信,夯實根基。威信二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有“威”有“信”、“威”“信”并舉,有效的“威”得靠“信”來支撐。我曾在機關會上講過一句話,答應老百姓的事情,當了褲子也得辦,多大的責任也要扛!一個多年未開工的回遷樓項目,30多名群眾上訪,我答應一個月內開工并落實。因環保形勢嚴峻,答應各村下撥環保專項經費,在全年辦事處經費只有240萬的基礎上擠出38萬元如數兌現。按照市委“獎得心跳、罰得臉紅”要求,從市政府統計獎金中獎勵統計員5000元……說到做到的幾件事情,迅速樹立了威信,調動了機關和村干部的積極性,為下一步工作打開了局面。
三感“實干為先”。安心、扎根,最后都要歸結到“干”字上。首先要“動”。年輕干部的突出特點就是有活力、有激情,想干事、敢干事。作為年輕干部,要抓住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樹立干事創業的信念,放開拳腳大干一場。其次要“靜”。“每逢大事有靜氣”,“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要安靜傾聽上訪群眾的聲音,冷靜面對突發性事件,平靜對待“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常態,沉靜躲開各種“誘惑”,恬靜享受為群眾辦事后的“成就感”,不斷涵養心性,提升境界。最后要“動靜結合”。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要處理好急與穩的關系,在思想上可以急,但在事情上一定要穩。“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要將猛虎與薔薇的一動一靜、一剛一柔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更好地在基層實踐中增長才干。
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寫道: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新時代的征程已經開啟。作為“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年輕干部,要敢于在基層錘煉、摔打,才能不負時代、不負組織、不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