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靈
2018年9月,福建省漳浦縣全長30多公里,經石榴鎮鎮區、攀龍村、龍嶺村、山城村至車本村,最終到達中共閩粵邊區特委舊址的紅色旅游公路全線通車,為沿線的那些曾經的偏僻的老區村帶來了勃勃生機。
“村民主要以種植蜜柚、青棗等水果為主,現在村口這條公路拓寬了,水果往外運輸更方便了,還省下不少運輸成本。”石榴鎮龍嶺村村支書吳木盛說,這條公路的建成帶動了水果產業發展。
龍嶺村位于石榴鎮北部深山,曾是紅軍、閩粵邊特委活動的中心區。以前大車進不來,水果成熟后只能用拖拉機或板車拉到10多公里外的鎮上去,交通不便、運輸麻煩、成本高。
“現全村共種植水果2000多畝,準備成立一家專業合作社。”龍嶺村第一書記邱曉聰說,為了銜接已建成的紅色旅游道路,更好地方便果農,村里正著手做好龍嶺村兩條機耕路的建設,涉及種植戶100多戶,種植面積1000畝左右。
在攀龍村紅色旅游道路旁,縱橫交錯的農田上,高產優質的火龍果一路飄香,無土栽培的各色花卉爭奇斗艷,科學噴灌的綠植蔬菜青翠欲滴,這是正在建設的漳浦(石榴)田園綜合體石榴核心園區。
“路修好了,游客也多了!”車本村村支書吳斌權站在村口說,隨著旅游道路及紅色村莊的建設,原先路遠偏僻、養在深閨中的鄉村終于也可以吃上“旅游飯”“生態飯”了。
車本村距鎮區34公里,是漳浦縣西北方最邊遠、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有101戶457人。這里曾是靖和浦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有“閩南井岡山”之稱。
紅色旅游道路的建成,為車本村做大做強紅色旅游產業打下扎實的基礎,現在以“紅軍之家”為核心景點,配套建設紅軍遺址公園、紅軍廣場、紅軍井、紅軍烈士陵園等景點;融合獨特生態環境、古民居、三王公廟等風景,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閑、養生、攝影創作、繪畫為一體的旅游景點已基本形成。重走紅軍路、吃紅軍飯、住紅軍屋等紅色旅游和“森林探險家”生態旅游線路,給游客帶來了全面的旅游體驗。
“將紅色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吳斌權說,現在村里已成立車本村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重點發展農家樂、民宿,助推鄉村振興。
在龍嶺村,依托這條穿過村莊的紅色旅游道路,村里又鋪設了多條村道,初步形成環狀村道網。經過近年來的整治,如今的村道寬敞,屋舍儼然,環境優美,鳥語花香,民風淳樸,還建起了氣派的鄉村舞臺,美麗的鄉村環境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以前,村里小路崎嶇,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漿,游客不樂意來。現在不一樣了,房前屋后干凈清爽,不少城里人趁著周末來我們村賞景游玩,感受新農村的美好。”龍嶺村村支書吳木盛說,如今,龍嶺村成為外地游客前來體驗田園生活、感受紅色文化的一個新景點,生態鄉村游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新路。
“沿著這條‘紅色旅游道路’,車本可以與攀龍的田園綜合體、龍嶺的青龍寺、山城的梳妝巖等抱團成為一日游精品路線。”吳斌權說,現在還開通了每日三班次的“漳浦—車本”旅游專線,交通更加便利。
“正宗的農家蜂蜜,歡迎大家來看看。”一大早,車本村又迎來一撥參觀者,村民吳荷蓮馬上在自家門口把一些山貨擺開。這些山貨是她一家六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離她家不遠處,村民吳木龍拿出剛剛從山上采摘回來的野生中草藥黃花倒水蓮,興致勃勃地對一些游客說:“你們看,這4株黃花倒水蓮長到2米多高,至少有5年的樹齡了,有補益氣血、健脾利濕等功效。”
公路的建成,外面的游人進得來,許多村民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賣一些土特產,增加了收入。
“現在這條路很好走,正值暑假,每天都有許多黨員干部來學習,還有很多游客來參觀游覽,一些村民就在家門口賣些山貨、土雞土鴨,挺受歡迎,還增加了收入。”吳斌權由衷感嘆。
吳斌權說,車本村的經濟收入從最開始傳統農業發展成紅色旅游產業,依靠野生蜂蜜、野生茶、黃精、觀音墜、石榴填鴨等鄉村原生態美食、鄉村土特產伴手禮等特色產品,打響車本紅色品牌的同時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帶動村里剩余勞動力120余人就業。
龍嶺村村民吳亞坤夫婦先后患重病負債,在縣委書記掛鉤幫扶后,養鴨360只,種植檸檬樹160株。
“以前紅色旅游道路還沒有修通前,他們家的鴨蛋要靠村兩委干部輪流運出去賣。”龍嶺村第一書記邱曉聰說,現在路修通了,這里的“扶貧鴨”下的蛋再也不用愁著賣不出去了。
如今,村民謀生的路子也多了起來,有的辦起農家樂,有的賣土特產,有的做電商,許多在外打工多年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發展。 (圖片攝影/薛敏靈)
幾十年來,全國很多地方高速公路、國省干線不斷建成通車,沿線的城市受益很大。 然而,不可否認,還有不少村莊并不在這些高等級公路的沿線,連接它們的還只是一些等外路。隨著各地紅色旅游線路的建成,為很多偏遠的老區村帶去了人氣、財氣。交通便利,城市資源才能與眾多的老區村的資源交換,福建省漳浦縣這幾個老區村的變化,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加大對老區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