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革命根據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革命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革命根據地,她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起點,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共和國走來的地方。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本刊《紅色經典》欄目開辟《共和國從這里走來》專欄,用兩年時間,連續介紹34塊革命根據地,再現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謳歌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歷史功績,揭示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必然。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堅定自信、高舉旗幟、砥礪前行,為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凝聚力量。
陜甘革命根據地又稱西北革命根據地,位于陜西省西北部和北部、甘肅省東部地區,包括陜甘邊和陜北兩個地區。1935年2月,中國共產黨西北工作委員會及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統一了對陜甘邊和陜北兩塊革命根據地的領導。同年7月,陜甘根據地和陜北根據地連成一片。陜甘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北方的唯一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是主力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
陜甘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經歷了中共陜甘邊區特委和中共陜北特委分別領導、中共西北工委領導、中共陜甘晉省委領導幾個階段。
1928年4月,中共陜北特委在綏德縣西川苗家坪(今屬子洲縣)大南豐寨成立。自成立至1933年7月,陜北特委先后召開了四次擴大會議。1933年3月,中共陜甘邊區特委在陜西耀縣(今銅川市耀州區)照金成立。1933年,習仲勛等在甘肅華池南梁白馬廟建立了黨支部。圖為白馬廟黨支部成立地。圖為榆林市榆陽區岳廟村中共陜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舊址。
中共陜甘邊區特委1934年制定的《陜甘邊區特委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陜甘邊區黨的任務的決議》。
1935年2月,中共陜甘邊特委、中共陜北特委在周家鹼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由惠子俊任書記,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任委員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統一對陜甘邊和陜北兩個根據地的領導,標志著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
陜甘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設有陜北、陜甘、陜甘寧(1936年5月至1937年9月)三個省級蘇維埃,神府、關中、陜北東區三個區級蘇維埃以及神木、府谷等40個縣級蘇維埃。
1932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甘肅正寧縣寺村塬建立了西北地區歷史上第一個臨時革命政權——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又稱寺村塬革命委員會)。1935年1月25日,陜北蘇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陜北省蘇維埃政府,省蘇維埃政府最初設在安定縣(今子長縣)周家鹼。圖為陜甘邊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舊址。
1934年11月上旬,陜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甘肅華池縣南梁召開,選舉產生了由習仲勛任主席的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又稱南梁政府)。圖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習仲勛。
陜甘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先后有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紅十五軍團、紅二十九軍、中國人民抗日紅軍陜甘獨立師等。
1930年,劉志丹在甘肅合水縣創建了南梁游擊隊,后改稱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軍在正寧縣三嘉塬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
1934年7月,陜甘邊區與陜北黨政軍領導人在華池南梁閻家洼子村召開會議,決定紅三團北上,陜甘邊革命武裝與陜北革命武裝會合。圖為陜甘邊根據地的赤衛隊員。
1928年5月,劉志丹等人組織渭華起義,成立了西北工農革命軍。劉志丹(又名劉景桂)任軍委主席,唐澍任前敵總指揮。圖為西北工農革命軍布告。
1932年12月陜甘游擊隊在陜西旬邑轉角村改編為紅二十六軍。
陜甘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建立了修械廠、被服廠,成立了蘇維埃銀行,發行了布幣、紙幣,有力地促進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1933年,習仲勛等陜甘邊區領導人在照金蘇區組織開展土地革命,指導金盆鄉農民分配了陳家坡村地主的上千畝土地。圖為陳家坡舊貌。
陜甘邊蘇維埃政府設立了銀行和造幣廠,用手工方式印制蘇幣。圖為南梁寨子灣附近的蘇維埃銀行遺址。
1935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改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陜甘晉省蘇維埃銀行并入西北分行。圖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發行的布幣。
陜甘邊蘇維埃和紅軍在照金鎮薛家寨山的5個巖洞中設立了醫院、修械廠、被服廠,保證了軍隊供給。圖為薛家寨山。
陜甘邊區革命委員會財政委員會發行的布幣。
1933年,陜北游擊隊開辟神府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成立了神府特區由中央直屬領導。圖為由神府特區人民革命委員會銀行發行的“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銀行流通紙卷”紙幣。
陜甘革命根據地采取興辦小學、干部學校和創辦各種報刊等途徑,加強教育文化建設,培養了許多軍政干部,提高了根據地軍民的文化素質。
1934年2月,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華池縣南梁荔園堡創辦了邊區第一所紅色學校——列寧小學。圖為列寧小學學生在上課。
1934年10月,陜甘邊區軍政干部學校成立,校長劉志丹、政委習仲勛。校址初期在南梁荔園堡,后遷至豹子川張岔村。圖為劉志丹當年手書的軍政干部學?!盾娛陆逃缶V》。
陜甘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是南方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走上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自右至左)長征到達陜北后合影。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陜北,與陜甘根據地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會師。圖為會師情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與當地紅軍勝利會師。圖為到達陜北的紅一方面軍一部。
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等機關設在瓦窯堡,陜甘革命根據地由此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圖為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定》和毛澤東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定了黨在抗戰時期的綱領、路線和政策。圖為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并渡過黃河開赴抗日前線,陜甘革命根據地成為抗日戰爭的出發點。圖為中國工農紅軍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1932年12月,劉志丹帶領陜甘游擊隊輾轉來到照金一帶,成立了紅二十六軍第二團。他對戰士們說:“雖然過去一段的戰斗我們損失慘重,但我們要有信心。”戰士們面露難色,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姓李的戰士喊道:“咱只有幾桿土槍步槍,連個炮都沒有,那惡霸夏老幺的武器太厲害了!咱咋和他們打嘛!”劉志丹回答:“沒有炮,我們就自己造!大家分頭去砍幾棵粗大的榆樹,我們就造個假的榆木大炮迷惑夏老幺?!辈痪?,假大炮做成,每遇戰斗,紅軍就把它抬出來架在山頭。敵人在遠處一看,紅軍居然有了大炮,嚇得不敢輕舉妄動。在1933年春的一次戰斗中,惡霸夏老幺仗著自己兵強馬壯,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搶到紅軍大炮,榆木大炮最終落入敵手。當夏老幺看到以死傷多人的代價搶回的大炮是中看不中用的擺設時,氣得暴跳如雷。
耀縣照金鄉(今耀州區照金鎮)農婦王啟云和丈夫田德發積極支持陜甘紅軍游擊隊,為了革命先后失去了三個兒子。田德發在劉志丹、謝子長的啟發下,加入了游擊隊,成為一名英勇善戰的紅軍排長。由于他常年不在家,妻子王啟云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紅軍傷員上,他們的大兒子因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夭折。二兒子滿月后,王啟云又主動擔負起照顧受傷紅軍戰士的任務。因為怕孩子的哭聲引來敵人,王啟云不止一次給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喂食給戰士們止痛用的鴉片。一次,她正帶著受傷的紅軍戰士在村子周圍隱蔽,敵人的偵探出現了。王啟云再一次把大煙喂食到孩子的口中。敵人走后,剛滿月的兒子再沒有醒過來。王啟云的小兒子也在1947年胡宗南進攻陜甘寧邊區時不幸遇難。王啟云一直盼望著當紅軍的丈夫勝利歸來,但直到2011年,96歲高齡的王啟云離世時,也沒有等到自己的丈夫。
1934年11月1日,陜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荔園堡召開,一百多位工農兵代表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習仲勛為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21歲的習仲勛同蘇維埃政府的其他領導人一起主持制定了陜甘邊蘇區土地、財經、糧食、軍事、經濟及各項社會政策,組織開辦了軍政干部學校,建立了南梁集市。為了方便群眾,習仲勛帶著政府印章,用馬馱著辦公和生活用品,走村串戶發動群眾。陜甘邊地廣人稀,習仲勛到各村工作時,有時到了吃飯時間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就架起銅鑼鍋,用銅馬勺就近舀水,生火做飯。習仲勛虛心向群眾學習,與群眾盤腿拉家常,一邊處理政務一邊宣傳政策,沒過多久,他就對周圍幾十個村鎮的情況了如指掌。群眾親切地稱贊習仲勛是“娃娃主席”,稱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是“馬背上的政府”。
陜甘革命根據地紅色旅游景點主要分布在甘肅省慶陽市和陜西省銅川市、延安市、榆林市。
慶陽市:華池縣南梁紅色旅游景區(南梁革命紀念館,陜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寨子灣劉志丹、習仲勛舊居,列寧小學舊址等);合水縣陜甘紅軍紀念館;正寧縣五頃塬鄉南邑村寺村塬革命紀念館、習仲勛舊居。
銅川市耀州區: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薛家寨中共陜甘邊區特委舊址、陜甘邊游擊隊駐地舊址、紅軍醫院舊址等。
延安市:志丹縣劉志丹舊居、劉志丹烈士陵園;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等。
榆林市神木縣:神府革命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