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尹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許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主任醫師)
遺忘是最撕心裂肺的疼痛!曾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依然愛麗絲》,一段時間以來成為全國各老年大學里的“教材”被不斷播放。這個與疾病抗爭的故事仿佛成了老年癡呆患者的“縮影”。
影片中,愛麗絲是一所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和知名的語言學家。五十歲那年,愛麗絲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有一天,她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最終被醫生告知已患上老年癡呆。隨后,她的記憶就像脫韁的野馬,飛速地離她而去:記不起女兒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甚至逐漸失去自理能力。記憶不斷流失,她感覺失去了與整個世界的聯結……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像愛麗絲一樣面臨記憶力下降的困擾。而記憶力減退也的確是老年癡呆最常見、最典型的早期表現。不過,很多人把老年癡呆當作為“老糊涂”,以為是上年紀以后的正常衰老現象。
據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主任醫師許紅教授介紹,老年癡呆和老糊涂其實并不難區分。“老糊涂”通常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患上老年癡呆,有的人會記不住家在哪,老人因此走丟的事也會時有發生。“這主要是因為,老年癡呆不是正常的腦老化,而是超過了增齡的萎縮,主要集中在顳葉、溝回、皮層;而‘老糊涂’的人大腦正常老化,主要集中在大腦皮質,生活中雖然也會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但不會頻繁發生,也有可能重新想起來。”
此外,“老糊涂”雖然記憶力下降,但認知能力絲毫未減,能自己料理生活。而老年癡呆的遺忘是完全病理性、惡性的,隨著病情加重,思維越來越遲鈍,言語越來越貧乏,直到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癡呆是一種致命的腦部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發病癥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后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一期患者近事遺忘;二期患者遺忘程度加重且頻繁,可能不認得家或不認識親人;三期患者記憶喪失嚴重,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賴他人照顧,還會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比如幻覺。
老年癡呆到底離我們有多近?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每4秒就會新產生1位老年癡呆患者。國內目前約有800萬至1000萬老年癡呆患者。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有3000萬此類患者。
目前我國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不少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就已出現記憶力障礙、方向感缺失等老年癡呆癥狀,一些教授、高工尤甚。老年癡呆真的更“青睞”高智商人群嗎?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尹又表示,這是一種誤讀。人們之所以認為高智商人群更容易患老年癡呆,與其較高知名度有一定關系。不過,從事腦力工作的人容易因腦力過度透支而造成的失眠、焦慮等,確實會增加日后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如今,晚睡是一種普遍現象,熬夜也似乎習以為常。這種行為,在許紅教授看來,“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許紅教授說,長期睡眠不足會使體內有害物質積聚。一般而言,睡眠少于7小時,大腦就會開始釋放有害物質。當睡眠不足6小時,有害物質將成倍增長。長期如此,將為日后患上老年癡呆埋下隱患。即使用幾晚的充足睡眠來恢復體力,熬夜的有害影響依然存在。
據尹又副教授介紹,對于老年癡呆癥的確診,一般需要提供詳細的病史,并接受相關的神經心理測試,以及血液學、頭顱影像學等輔助檢查來明確診斷。
如果你懷疑家里的老人可能患上了老年癡呆,不妨用國際上通用的簡單小測試——“畫鐘試驗”對他們進行評估,即要求受檢人在白紙上獨立畫出一個鐘,并標出指定的時間,例如9點10分。
通過計分為受檢人測試:1畫出閉鎖的圓,1分。 2 將數字安置在表盤的正確位置,1分。3 按順序將表盤上12個數字填寫正確,1分。 4 將指針安置在正確的位置(指針上是否有箭頭、分針是否比時針長等),1分。“畫鐘試驗”得4分表示正常,3分為基本正常或輕度癡呆,2分多為中度癡呆,2分以下則已到重度癡呆。
老年癡呆患者的記憶力減退與老年人的健忘有區別。由于老年癡呆早期多伴有空間結構功能和執行功能的減退,因此通過這個“畫鐘測試”可簡單判斷老人空間結構功能和執行功能是否減退,對于及時發現老年癡呆傾向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居家如何照護癡呆老人
根據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記憶障礙專病門診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于老年癡呆的日益關注,老年癡呆患者的就診率增加了2~3倍。然而,在患者的居家護理方面仍存在些許誤區。
部分家屬對于老年癡呆所表現的臨床癥狀表示不能理解,覺得讓老人吃飽喝足就行了,從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關心和理解。尹又副教授強調,親人的關懷和陪伴,才是預防、治療老年癡呆的“良藥”。他解釋說,退休離群或喪偶者由于長期情緒抑郁、不參與社交活動、缺乏體力和腦力活動等因素,患上老年癡呆的概率比較高。那些不與兒女同住的老年人,由于缺乏情感上的支持,一旦患病后病情惡化也更快。因此,老人應盡量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照顧癡呆老人,對家人而言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家屬為照顧家中癡呆老人而患上焦慮、抑郁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尹教授表示,家屬首先要保證良好睡眠,同時多關注老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多培養老人一些興趣愛好,或經常陪老人出去走走,這也是一種壓抑后的解脫。疾病早期,家人需嚴格叮囑老人按時服藥,有助于延緩疾病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