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閉幕,中國隊無一人獲得金牌,最好成績是拿到銀牌的第15名,總成績排名第6。這次比賽,美國隊獲得了3塊金牌,俄羅斯隊拿到2塊金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以及波蘭隊各獲得1塊金牌。對于曾經的“奧數大國”中國來說,這個成績無疑可以稱得上是慘敗。
中國曾是奧數比賽當之無愧的霸主,被稱為“夢之隊”。得知中國選手這次未獲金牌的消息后,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滿,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鉤的政策聯系到一起。但是,杭州二中和鎮海中學的兩位奧數金牌教練沈虎躍、趙斌都認為,進行這樣的聯想是不恰當的。
美國近年來的國際奧數比賽成績比較穩定?!叭思乙恢痹谶M步,我們可能仍停留在原先的培訓模式上。相比于美國隊的選拔機制和訓練方式,我們沒有與時俱進?!鄙蚧④S老師認為,中國的奧賽培訓受教育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帶有比較重的功利性。
趙斌老師則反對過度的數學培訓,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全民奧數熱”更是完全沒必要?!澳軌騾⒓訉W科競賽的學生,只是少數人,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這才符合教學規律,但現在家長普遍盲從。”趙老師說。他打了一個比方,杭州地區只有5000個孩子適合進行奧數培訓,但一下子涌進了2萬人。這多出來的1.5萬人,當中絕大多數是不喜歡學奧數的,他們的成績的確也能夠通過培訓得到提升。這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那些真正適合學習奧數的人才,在眾多學生中成績并不十分突出,于是就被埋沒了。
“我覺得,適當的培訓是有必要的,學生的成長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而不是拔苗助長。”趙斌說,這種過度的培訓違反孩子的成長規律,導致真正的數學人才無法脫穎而出。長此以往,這對數學學科的發展是不利的。 (綜合《錢江晚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