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嘉

采用平衡自動原理的SR1半自動步槍
歷經種種考驗之后,俄羅斯伊孜瑪什武器公司采用平衡自動原理的民用步槍——SRl半自動步槍終于在2018年投放市場銷售。然而從這種原理的提出到市場化運作,這期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
眾所周知,蘇聯在早年全面列裝了AK系列突擊步槍,考慮到蘇聯整體的惡劣使用環境,AK步槍采用了長行程活塞導氣式自動原理。這種“大力出奇跡”的做法解決了突擊步槍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問題,但由于槍機行程較長,槍機后坐時會直接撞擊到下機匣尾端,并通過槍托將后坐力傳遞到射手肩膀上,在半自動射擊時,這種“撞擊”帶來的影響沒那么明顯,但在點射時,這種后坐力對除第一發之后的幾發彈的射擊影響會越來越大。為此,蘇聯在1980年代開啟了著名的“阿巴甘”計劃,多家輕武器單位的眾多輕武器設計師參與其中。眾所周知,這一注重點射精度的武器競標優勝者最終由尼古拉耶維奇·尼科諾夫團隊設計的AN94突擊步槍斬獲,但采用高速2發點射原理的AN94結構復雜且實用性差,因此在生產了很小一批之后便淪為軍需倉庫和博物館的常客。
采用高速2發點射原理的確新奇,AN94的點射精度也很理想。但是達到同樣的結果并非只能采用這樣的設計原理。實際上,早在196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了關于平衡自動原理的驗證。
說起平衡自動原理,最早源自干美國人路德維希·梅爾騰斯1908年的一份機槍專利,瑞士設計師也在1966年拿出了類似的小口徑手槍專利設計,而蘇聯類似的構思是在1965年由中央研究精密機械制造局設計師安德列維奇·特卡喬夫提出,并首先運用在其設計的AO38試驗型突擊步槍上。這種平衡自動原理采用聯動同步反向配重來抵消射擊時的后坐力,從而無論在半自動、點射或全自動射擊時,傳遞到射手身上的后坐力都能大幅降低,以更好地控制射擊精度。

中央研究精密機械制造局設計師安德列維奇·特卡喬夫設計的AO38試驗型突擊步槍,其采用平衡自動原理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蘇聯軍方當年開啟了有關平衡自動原理自動步槍的設計工作,具有百年歷史的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第一時間參與到研發設計當中。當時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選擇了進廠不到10年、在德拉貢諾夫設計團隊有過優秀表現的少壯派設計師康斯坦丁諾維奇·亞歷山德羅夫擔任該項目設計師。亞歷山德羅夫于1934年出生,1958年于列寧格勒軍工機械研究所畢業后進入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1994年升任工廠副總設計師。
亞歷山德羅夫在接到任務后,于1969年基于AKM突擊步槍設計出AL4型自動步槍,經過測試之后,于1970年代初期先后完成了改進型AL6及AL7自動步槍。AL4、AL6和AL7都采用新式5.45×39mm小口徑步槍彈以及承自AO63突擊步槍改進而來的平衡自動原理。到1972年5月項目完成時,步槍各項指標和要求都達到軍方的要求。

康斯坦丁諾維奇·亞歷山德羅夫,1934年出生,1958年于列寧格勒軍工機械研究所畢業之后進入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1994年升任工廠副總設計師
大規模列裝一種在各國都沒有采用類似自動原理的步槍對于蘇聯國防部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盡管采用平衡自動原理以抵消后坐力的AL7試驗型自動步槍有著良好的點射/全自動射擊精度以及操控性,但是生產這種結構新奇且之前從未有過的步槍,需要蘇聯國防部為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投入大量資金建立新的生產線,這對于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深陷軍備競賽后遺癥而顯得捉襟見肘的蘇聯財政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


同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的另一位設計師的作品成為壓死AL7的最后一根稻草。1970年代初期,伴隨著世界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理論的流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的阿列克謝·德米緹維奇設計團隊在卡拉什尼科夫本人的指導下完成了在AKM基礎上改為小口徑的AK74自動步槍,并通過了軍方全部測試。相較于需要重新建立生產線的AL7步槍來說,AK74突擊步槍大量沿用了AKM的零部件,使得生產時只需對原有生產線進行相應的調整改動即可,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并且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使用以及制退器加裝帶來的低后坐力足以滿足部隊要求。對于捉襟見肘的蘇聯財政來說,更省錢的AK74突擊步槍無疑是更明智的選擇。因此在1974年,蘇聯第一代小口徑步槍計劃贏家最終由更省錢的AK74斬獲,這也意味著AL7自動步槍和它采用的平衡自動原理下馬。
在1980年代初期,蘇聯啟動阿巴甘計劃時,科夫羅夫機械制造廠也有一款采用平衡自動原理的AEK971自動步槍參與了競標,但如同AN94那樣,AEK971也只有很少量的潛在客戶,最終蘇聯時代的平衡自動原理應用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時間到了1990年代,蘇聯解體之后,國有兵工廠完成了民營轉型,這時候由原來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轉型而來的伊孜瑪什武器公司決定重新把淪為技術儲備的平衡自動原理拿出來,在AK74M上“借殼生蛋”來創收。

AK107步槍局部特寫,可見槍機上方用于平衡后坐力的開孔齒帶

AK107步槍內部剖視圖

俄羅斯士兵系統“戰士”項目早期出現的AK107步槍,該槍加裝全息瞄準鏡,配用60發四排彈匣
伊孜瑪什公司方面負責這項武器開發的還是當年AL4/AL6/AL7步槍的設計師亞歷山德羅夫,曾經的少壯派已經晉升為公司的副總設計師。世紀之末的1999年,亞歷山德羅夫的5.45mm口徑AK107步槍正式推出,但其型號名稱中的“AK”并非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之意,而是亞歷山德羅夫+卡拉什尼科夫(Александров Калашникова)之意,證明這是亞歷山德羅夫自己的作品。AK107在外觀上與AK74M很接近,只是導氣管看起來更長一些,拋殼窗略有不同,但在內部,AK107采用了與AL6一樣的齒輪聯動平衡自動系統:其槍機頂部的活塞桿處有一條開有圓孔的齒帶,活塞桿靠一個固定的齒輪與在槍機上方的開孔齒帶同步反向運動。射擊時火藥燃氣通過槍管導氣孔進入T形導氣室后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燃氣向后推動活塞桿,活塞桿將槍機壓向最后方位置;同時另一部分燃氣向前推動齒帶頂端的活塞向前運動,抵消掉槍支在射擊過程中產生的大部分后坐力。槍機向前復進時,推動下一發彈進入彈膛完成閉鎖,而同時槍機上方用于平衡后坐力的齒帶在自身彈簧以及齒輪聯動的作用下復位,完成一次平衡自動循環。
由于AK 107步槍大量采用AK74M的零部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再加之平衡自動原理帶來的優秀后坐體驗,因此自誕生以來,AK107系列步槍一直是伊孜瑪什武器公司對外展示的“當家花旦”,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發射5.56×45mm槍彈的AK108步槍以及發射7.62×39mm槍彈的AK109步槍等。

AK107步槍射擊狀態
2011年之后,伊孜瑪什公司為鮮有問津的AK107進行現代化升級,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即便這樣,購買AK107自動步槍的用戶也僅限于俄軍的某些小部隊,一方面是因為AK107步槍的齒輪聯動結構相對復雜,可靠性難以保障,再者就是售價太高。

2013年推出的第一型賽迦MK107卡賓槍

賽迦MK107卡賓槍第二型
2012年9月,俄羅斯士兵系統“戰士”項目中曾經出現過一支采用60發四排彈匣的AK107突擊步槍,其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并加裝全息瞄準鏡。但是驚鴻一瞥之后,到了“戰士”項目的后期,AK107卻被卡拉什尼科夫集團(破產重組后的伊孜瑪什)換成了自家的AK12突擊步槍參與測試。借用AK12步槍設計師弗拉基米爾·茲洛賓的話,與技術成熟而且射擊效果和精度也不錯的AK12相比,AK107的結構帶來成本及可靠性問題是其敗下陣的主要原因。最終,“戰士”項目由采用傳統設計的AK12突擊步槍獲勝,到此,AK107所采用的平衡自動原理的軍用之路終結,但這也代表著該原理的民用之路就此開始。
俄羅斯有著很大的民用武器市場。蘇聯解體之后,伴隨著市場開放,俄羅斯民間武器市場有了長足發展,對于本國優質步槍的需求愈來愈大。在AK107參與到“戰士”項目的第二年,即2013年德國紐倫堡的IWA狩獵展當中,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展出了作為AK107民用型的賽迦MK107半自動卡賓槍的原型設計,令人耳目一新。賽迦MK107取消了源自AK系列的大撥片式快慢機設計,更換了新式的槍口制退器以及AR式的伸縮槍托,并增設了一個稍短的彈匣插槽,其采用0.223英寸雷明頓步槍彈,因此彈匣弧度較小。
沒過多久,卡拉什尼科夫集團推出賽迦MK 107卡賓槍第二型,該槍的射擊體驗非常完美,根據試射射手評價,它幾乎發揮出平衡自動原理的所有優勢。
2015年,賽迦MK107卡賓槍被改名為AK15半自動步槍。賽迦MK107卡賓槍再次改進,于2018年向市場推出專門為IPSC競賽設計的SR1半自動步槍,其距離平衡自動原理的提出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

MK107/SR1的平衡自動裝置,圖片來源于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官網

賽迦MK107不完全分解狀態

MK107拆掉機匣蓋狀態

在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官網上銷售的SR1半自動步槍,可見售價為120000盧布,相比價格16 000盧布的AK74M來說,價格高出一個數量級

配裝北約5.56mm口徑步槍標準彈匣的SR1半自動步槍
SR1半自動步槍采用聚合物護手,護手將導氣管完全包裹,并且配用的彈匣插槽更長,可兼容北約5.56mm口徑步槍標準彈匣。在內部平衡自動結構方面,SR1采用更為穩妥的雙齒輪聯動結構(在MK10上采用),整體可靠性更高。經過精心調校的齒輪聯動平衡自動系統使得SRl的后坐力十分輕柔,據射手體驗,幾乎感覺不到后坐力。

展會上,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工作人員展示MK107卡賓槍
從驗證到生產,從軍品到民品,5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的“少壯派”也到了退休的年紀,而對于寄托著伊孜瑪什半個世紀希望的SR1半自動步槍來說,路才剛剛開始。作為一款新上市的武器,其將在市場上接受檢驗。
編輯/吳瀟

2018年6月,在匈牙利某比賽中,一名選手使用SR1半自動步槍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