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李維

2018年11月7日,深圳蛇口赤灣集裝箱碼頭
“學深圳,趕深圳!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2019年3月,青島市委書記率團考察深圳后總結道:以青島六分之一的面積產出整整兩倍于青島的效益,深圳的法寶就是營商環境。
關于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來深圳取經的,還有四川綿陽、山西晉城、陜西西安、貴州貴陽……不過,深圳也有自己對標的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后,深圳迅速印發了《關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主動對標新加坡,并積極學習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好做法。”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市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聶新平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只要有利于企業成長和群眾辦事,我們都會努力去做。從小事抓起,向改革要效益,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放手,實施最嚴知識產權保護……”
顯然,這是一條務實之路。
2019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各省市的“新春第一會”齊刷刷地聚焦于營商環境。
上海提出,優化營商環境要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力爭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西安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當好五星級“店小二”;成都宣布,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是成都2019年的“一把手工程”;浙江新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由兩位省委常委負責……

深圳正在改寫世界創新規則
“在深圳,探索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被列為2019年‘一號改革工程,是本市唯一一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牽頭組織實施的項目。”聶新平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為抓好“一號改革工程”,深圳成立了深圳市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其他市領導為副組長,辦公室設在發改委。
“一號改革工程”如何抓?聶新平講述了一個關于復印的小故事。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調研中發現,群眾在辦事時需要反復提交各種各樣的復印件,有的市民甚至因為復印件的模板不被認可,需要重新復印、重新排隊。
王偉中就此發問:“企業能為辦事者提供免費復印服務,為什么政府部門做不到?”
“也許有人會問,市委書記為什么要管復印這么小的事。一張小小的復印件,背后折射的是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政務服務水平。”聶新平對本刊記者說。
“一號改革工程”改什么?王偉中在《人民日報》上撰文寫道:“群眾和企業辦什么事煩,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圍;辦什么事難,就把什么納入必須解決的范疇。”
聶新平說:“優化營商環境,只要有利于企業成長和群眾辦事,我們都會努力去做。”
基于這樣的理念,深圳推出了40余項“秒批”、300項“全城通辦”、500項“不見面審批”以及“午間延時服務”和商事登記“三十證合一”等諸多便民便企舉措。
“我們很少和政府打交道。沒想到,今年辦理貸款竟然是銀行主動上門找的我們。”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這一變化,源于深圳2018年12月出臺的《關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千億”計劃包括:確保企業減負降成本1000億元以上、實現新增銀行信貸規模1000億元以上、實現民營企業新增發債1000億元以上、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
“這是政府想在了前頭,實實在在為我們企業紓困解難。”潘昊對本刊記者說。
“深圳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中,注重‘多一點和‘少一點。”聶新平一言總結出深圳相關工作的特點——“多一點”是指多服務、多規劃和多引導,“少一點”是指少干擾、少騷擾和少影響。“企業有問題,政府決不放手;企業有好事,政府決不伸手;企業沒有事,政府決不插手。”
與潘昊一樣,“90后”海歸李榮仲也明顯感受到了深圳營商環境的變化。
他懷著讓每個人都擁有機器貓的夢想,從美國回來,帶著他的初創公司Petoi落腳深圳。“原本是沖著深圳的全產業鏈配套資源來的,沒想到海歸還有住房補貼。”——2016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新引進人才可以申請新標準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本科每人1.5萬元、碩士每人2.5萬元、博士每人3萬元,補貼一次性發放。
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的“多一點”,并不是“和面撒鹽”。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扶持要給到深圳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和產業上。”聶新平對本刊記者說,“如果企業發展遇到問題,我們的干部會不避嫌地去找上級反映情況,積極幫助解決。”
“深圳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亮點是向改革要效益。”中央黨校教授岳亮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指出,“除在營造綜合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方面有一些降稅費和支持創新的優惠政策外,其他基本都是改革性措施。”
在深圳蛇口集裝箱碼頭,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國內事務部副總經理程宏向本刊記者介紹了深圳海關“兩步申報”改革試點。
“過去,企業在申報進口時,需要一次性完成105個項目的申報,待所有信息通過海關驗證后才能放行提貨。現在,在改革試點的‘兩步申報模式下,企業最少只需填報9個項目。”程宏說。
泛亞物流的關務經理張捷聯向《瞭望東方周刊》回憶了今年8月26日的情景——他們憑提單填報了9個項目,就完成了一票重20.5噸、貨值11.48萬元人民幣的鮮椰子進口業務。海關當天查驗放行,企業當天完成提貨——這是深圳海關“兩步申報”改革試點的首票業務。
華商聯物流報關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玉霞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公司的進口紅酒從貨物到港開始報關,經過查驗、出證書等環節,采取“兩步申報”,至少可以節省3天時間,每天每個集裝箱可節約碼頭費用500元人民幣。
“我們不能像有的港口那樣給企業資金補貼,只能通過改革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向改革要效益。”程宏對本刊記者說,“改革啟動以來,深圳海關累計受理‘兩步申報報關單166票,無需查驗的貨物從申報到提貨放行的平均時間不到1分鐘。”
“企業有問題,政府絕不放手;企業有好事,政府絕不伸手;企業沒有事,政府絕不插手。”
短短一年時間里,深圳海關推出的改革措施還有提前報關、實時動態監管和MCC前海多國集拼。
“預計到2020年,前海灣保稅港區的中轉集拼箱量會達到1萬到1.5萬標箱,到2025年,會達到10萬標箱,屆時,將為物流企業和貨主每年節省約4000萬美元的運輸成本。”程宏說。
在金蝶軟件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經理黎昔耀看來,深圳是一個能給科創企業安全感的城市。
“今年4月,金蝶有一個價值幾千元的軟件被盜版侵權,起訴到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后,法院判處了盜版者十萬元的罰款。”黎昔耀對本刊記者說,“如果在別的城市,法院很可能只判盜版者幾千元罰款。”
在深圳,侵犯知識產權面臨的可能不止是罰款。
2019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規定,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構成犯罪,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五年內不得承接政府投資項目、參加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申請政府相關扶持資金和表彰獎勵。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永久性禁止。
“要以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讓世界記住‘深圳創造。”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在視察深圳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時強調,“在辦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一定要嚴判、重判。對于侵犯知識產權構成刑事犯罪的,一定要立案追究、繩之以法、堅決抓捕。在追究刑事責任時要從快從重,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走進深圳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一面的展示臺上陳列著大疆無人機、基因測序儀等科創產品,一面的海報墻上印著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等制度。
“聯席會議由區委書記任總召集人,政法委書記為執行召集人,18家成員單位包括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和市場監管局等——整個兒一武裝到牙齒的硬核團隊。”深圳市科創局工作人員張滔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說。
《深圳市2018年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有效發明專利達11.88萬件,全市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刊文將深圳稱作“創新溫室”:深圳正在改寫世界創新規則,培育能影響世界的創新型企業集群。深圳為企業創新提供的“溫室環境”,正是有效的市場環境——通過行政和立法手段規范市場行為,鼓勵企業依靠創新、專利等知識產權獲得持續增長動力,同時,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降低創新門檻。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深圳不僅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還要全面提升法治建設水平,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聶新平向《瞭望東方周刊》透露,《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若干規定》正在抓緊起草。“我們要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發揮好立法‘試驗田作用,把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用法規形式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