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秦瑜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鄭燮眼里,竹子如同石頭一般堅強,如蒲葦般堅韌。在我眼里,竹子就象征著氣節。
在竹子的各個枝端,長著嬌小玲瓏的一片片葉子,它不如梧桐那碩大飽滿的葉子,但仍使出全力,為城市帶來盡可能多的綠色,盡可能多的新鮮空氣。難道這不使我們敬佩嗎?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一場春雨過后,新筍便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它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漸漸地,竹筍長大了,變成了蒼勁挺拔的竹子。竹子一節一節的,仿佛是一根根藕連接起來的。
竹子的作用多得數不勝數,竹竿可以做成建房時要搭的架子,做成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等等;竹枝可以扎在一起做掃把;竹子的汁可以做成鮮竹瀝;竹筍可以吃……
竹子對人們奉獻很多,但從不求回報。人們對它大加贊賞,它卻從不驕傲,反而更加虛心地使自己變得更好……
竹子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打擊和磨礪,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它都能經受得住,還依然堅韌挺拔。
做人要像竹子一樣,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結。還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正直!
指導老師 唐 薇